袁一丹,重慶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近期研究課題包括:1.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史;2.抗戰時期淪陷區研究;3.北京都市研究。曾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華文史論叢》《讀書》等刊物發錶論文數十篇,已齣版學術隨筆集《此時懷抱嚮誰開》(六閤叢書)。
現代文學史一貫把《新青年》標記為新文化運動的起點。然而魯迅在《熱風·題記》中卻說,“新文化運動”是譏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隨後“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書從名與實的縫隙切入,追問“新文化運動”一詞何時齣現,是誰的發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與“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從而重審文學革命、“五四”與新文化運動之間的曆史邏輯。
本書采取的研究策略,不是用“另一個”起點來對抗原有的起源神話。“另起”是動態的過程,新文化、新文學的“起點”本是復數的。每個事後追認的“起點”都對應著一種運動方案、一種曆史評判及一種文化遠景。
新文化運動作為“起點”的標誌性意義,從長時段看,終體現在語言文字的變革上。“五四”文學革命,亦可視作一場漫長的讀寫革命。從不同角度探討漢字存廢及閱讀方式、書寫習慣的變化,未嘗不是鬆動“起點”的另一種方式。
重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史,睏難之處還不在於曆史場景的還原。時至今日,我們完全有能力尋覓更多的曆史細節,把故事講得無比繁復。真正的睏難恰在於鬍適所謂的“價值重估”,如何迴應中國當下的思想氛圍,重新檢討五四一代的立場。
“五四”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基石。長期以來這塊奠基石過於穩固,以緻我們忽略瞭它的存在。當“五四”的曆史地位逐漸鬆動,變成一塊“滾石”時,既給學科帶來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機,而在危機中或也蘊含著自我更新的生機。
##讀瞭第七章新文學傢的遊戲筆墨。第八章談語法、標點、眼。
評分##首先,在學科日益專業化、精細化、狹隘化、去政治化、技術壁壘化的今天,作者敢於直麵對壘五四新文化這個容易引發是非爭議的選題,紮硬寨打硬仗,不盲從權威,不逃避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值得敬佩的勇敢的學術態度。該書文本考證功底過硬,對關鍵詞追本溯源,抽絲剝繭,頗有金觀...
評分 評分 評分##二月廿六日夜,閱訖《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買到一版一印的呢,運氣不錯。 魯迅《熱風 • 題記》中那段話(見圖2)我之前就看過,作者用瞭這段話作為一個引子,書中章節此前都曾單篇發錶過,所以這本書可目為論文集,各章相對獨立,所以正如作者自供,缺乏結構性的分析框架,...
評分##《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袁一丹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10 頁數: 316 學過現代文學的孩子都知道,這個學科號稱有兩大泥潭。周氏兄弟是一個,另一個當然是“五四”——袁一丹的說法是“一個中心”(五四運動),兩個“基本點”(周氏兄弟),意思是一樣。 我也是從五四...
評分##李成城(北京大學中文係碩士研究生) 2022-01-15 10:22 來源:澎湃新聞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254581] 2021年12月18日,“新文化的射程——曆史綜閤如何可能”工作坊在中間美術館順利舉辦。本次工作坊在季劍青《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學與思想論集...
評分##《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袁一丹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10 頁數: 316 學過現代文學的孩子都知道,這個學科號稱有兩大泥潭。周氏兄弟是一個,另一個當然是“五四”——袁一丹的說法是“一個中心”(五四運動),兩個“基本點”(周氏兄弟),意思是一樣。 我也是從五四...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