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6
把自己作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这本书走红恐怕反映出的是大家对一种空洞、宏大话语的厌倦。就像项飙说的“今天的一个问题就是知识分子不接地气,不能从非常具体的生存状态出发讲事情,讲的东西都比较无机、缥缈”。划线了不少句子,对我有启发的地方非常多,因为很多也是我在困惑、质疑或自我反省的东西。印...
评分 评分实在不知道怎么说这本书。今天丹妮突然把最早的聊天记录翻出来,竟然是四年前的七月此时,当时哪知道做一本书要这么久,每天都想着明天就要辞职出去搞创作,反倒是世界的苦闷和颠倒从那时就有苗头了。拿到书以后觉得陌生,自己的状态大概也彻底变了,尽管还是会抱怨,但比当时确信多了,知道既然选择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所以在稿子最后一次修改时,在结尾加上一句话,对话的精神、带有反思的实践不应停止,我们所选择的生活与研究都要继续下去。这一路没有想象得那么孤独,反而不断遇见互相启发彼此督促的战友。多么值得。
评分##非常喜欢这个标题,在我看到内容之前,我就大概猜测到了标题的意思。 读蒙田的时候,最好奇和疑惑的一点是,你的自我如何对他人有意义?蒙田一直在絮絮叨叨一些最私人的琐事,包括一些最微不足道的习惯,他怎么吃饭,他如何如厕。为什么我们都能读得如此津津有味,而不感到任何...
评分##代序:自我是一种方法 没想到这本书真的出版了。从一开始有这个设想,到编辑罗丹妮和朋友郭玉洁介绍我和项飙老师见面,甚至在三年来每一次谈话直至尾声,在出版流程一点一点排除困难往前推进的过程里,我都始终抱有怀疑。在今天,这种怀疑好像正在成为一种日常、普遍的时代心理...
评分 评分##很多观点不能苟同。争论的焦点是:知识分子是否应该对公众进行最低限度的价值输出。项的态度是不应该,知识分子只需要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述并还原真实就好。价值可以从真实中生长出来。但是这很危险。知识分子如果不提供价值,价值也不会从天而降或者破土而出。这个黑洞会被更多不掌握理性工具的人填补。因为人类对价值虚无的恐惧要超越对一种坏价值的担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自己已有的价值体系充满自信,他们不担心它是坏的,而担心它不存在。知识分子不去占领这个价值市场,这个市场也不可能从无序变得有序。在这一点上我赞同远子,“客观的描述在道德上反而是可疑的,区分正义与邪恶的明确结论当然伴随危险,但知识分子恰恰要勇于应对、仔细辨析这种困难,而不是简简单单把“审判权交给人民””。
评分 评分出于对项飙的朦胧好感,读了这本个人色彩浓重、没有明确话题所指的书。 整个阅读体验由满怀期待、受到项飙观点惊吓、与朋友考证项飙所举例子,最终勉强完成阅读。 在节目《十三邀》,他的牛津教授抬头与口头流畅表达的大白话构成迷人的反差与吸引力。 刻板印象里的牛津象征艰深...
把自己作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