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版目錄
第一章 序論 :山水畫前史
一、山水畫意與觀眾
二、10 世紀以前的山水形象
第二章 山水畫意與士大夫觀眾
一、荊浩與 10 世紀山水畫的初變
二、行旅山水與宋初士大夫之參與
三、林泉之誌與北宋中葉的山水畫
第三章 帝國和江湖意象 :
1100 年前後山水畫的雙峰
一、11 世紀後期的帝國意象 :郭熙的《早春圖》
二、徽宗朝畫院的山水畫
三、瀟湘煙雲與貴遊士夫的江湖山水
四、米傢山水的登場
五、蘇軾的崇拜者
第四章 宮苑山水與南渡皇室觀眾
一、南宋宮苑文化中的詩情
二、宮中遊賞與宮苑山水畫
三、宮廷中的詩意山水
四、宮廷畫傢與皇室觀眾
五、餘緒
第五章 趙孟頫乙未自燕迴的前後 :元初文人山水畫與金代士人文化
一、趙孟頫自燕迴後所作的《鵲華鞦色》
二、《鵲華鞦色》中懷古空間錶達與書法性用筆
三、金代士人山水畫與懷古
四、瓷枕上的山水畫及庶民觀眾的齣現
五、濛元初期北籍官員支持下的山水畫
六、趙孟頫返傢後的古意山水畫
七、餘緒
第六章 趙孟頫的繼承者 :元末隱居山水圖及觀眾的分化
一、水村圖的衍變 :漁隱圖與吳鎮
二、倪瓚隱居山水中的個人抒情
三、黃公望的道法山水
四、馬琬與元末江南的文化庇護者
五、動蕩中的觀望式隱居 :王濛與他的朋友
第七章 明朝宮廷中的山水畫
一、來自皇室的新觀眾
二、皇帝與西藏僧侶
三、皇帝觀眾的改變
四、宦官的參與
五、宗室親藩的需求
六、成化皇帝與狂肆風格
七、道教教徒的偏好
第八章 明代江南文人社群與山水畫
一、文人繪畫在 15 世紀蘇州的新局
二、蘇州文人的雅集山水圖
三、蘇州文人的紀遊圖與茶事圖
四、彆號圖與 16 世紀文化新貴的參與
五、蘇州作為一個文化城市所麵臨的挑戰
六、董其昌與知音的追尋
七、文化新貴的另種觀看 :蘇州畫師的山水世界
八、仇英的重要性
九、仇英的閨情山水與女性觀眾
十、居士作為山水畫的觀眾
第九章 17 世紀的奇觀山水 :從《海內奇觀》到石濤的奇觀造境
一、從“實景山水”到“奇觀山水”
二、石濤的奇觀山水圖
三、石濤奇觀山水的新觀眾
四、使節與奇觀山水畫的朝鮮觀眾
五、金剛山旅遊與鄭敾的奇觀圖繪
六、奇觀山水的競爭
七、餘緒
第十章 以筆墨閤天地 :對 18 世紀中國山水畫的一個新理解
一、1700 年前山水畫與自然的對立
二、18 世紀初宮廷對實景之興趣
三、18 世紀中期的層巒積翠山水
四、餘緒
第十一章 變觀眾為作者 :18 世紀以後宮廷外的山水畫
一、《芥子園畫傳》的突破
二、逸齣畫譜之外的庭園山水畫
三、幕友的山水畫與偉大的文化誌業 :訪碑圖的作者與觀眾
四、19 世紀對地理新景觀的探索
第十二章 迎嚮現代觀眾 :名山奇勝與 20 世紀前期中國山水畫的轉化
一、麵對真實感的需求
二、山水畫藉助攝影照片
三、從“寫生”到“古法寫生”
四、行萬裏路新解與山水畫的宣傳
五、餘緒
後記
注釋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
山水畫擁有豐富的內涵,不僅與社會、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關,亦涉及人們內在心理、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層麵,故而成為中國畫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發眾多討論。
作者一麵迴顧始於10世紀、止於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各種山水畫變化的曆史之餘,更著重於在此過程中繞過傳統畫史獨 尊“畫傢”的迷思,轉而揭示“畫傢”與“觀眾”間互動關係的不同麵貌,尤其聚焦於各個時代、甚或中日韓不同地域的山水畫傢們如何與其特定的社群觀眾建立起互動關係,促成各種值得注意的新主題誕生,於山水畫史上帶引齣新的畫意、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