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9
“萨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田晓菲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文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文学和文化、书籍史以及比较文学。主要著作包括《神游:中国中古时期与十九世纪的行旅写作》(Visionary Journeys: Travel Writings from Early Medieval and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Harvard,2011)、《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Beacon Fire and Shooting Star: 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Liang [502-557],Harvard,2007)、《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TaoYuanming and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2005)、《“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三联书店,2004)、《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等。
在欧美文学传统里,如果荷马是父亲,那么萨福则是母亲,她残缺的遗诗,是文学史的一次偶然事故,部分构成了它经久不息的魅力,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田晓菲通过对萨福遗诗的编选、翻译和注释,让我们进入经典,感受其文学魅力;同时她简要梳理萨福歌诗的流传以及历代如何重构萨福、神话萨福,呈现了“萨福”作为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过程。
##我对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会变心 ——[古希腊]萨福 在当代社会,诗歌及诗人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庞大的诗人群坚守着最后的领地,于困顿之中进行着他们顽强而孤独的书写;另一方面,却是诗歌阅读者的整体性匮乏,由此造成了诗歌发表与诗集出版的空前紧缩—...
评分##排版很不喜欢,即使是一行的内容,译注都在后一面。所谓生成、期待、视野的立场也听得够多了。译文很文青气,追求所谓的“典雅”,我不知道sweet-apple翻译成甘棠就真的更好吗?甜苹果就只能被批成“俗”?看了只想去找周作人的译本。更让人不解的是,引了各家的翻译只是为了批评一番,那更佳者就不引了吗?第三辑收集了些后世有关萨福的诗作,有一些很喜欢。萨福残简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意象间的大片空白。
评分受不了把“里拉琴”翻译成“箜篌”,这不是翻译的大忌吗?
评分 评分##萨福就是诗歌界的断臂维纳斯,虽残缺,但很多意象都美。译诗太文气了,好在译者引了不少译文版本可对照。好几处擅自改变意象不大合适,比如苹果和棠梨是两码事,要文也是リンゴ,林檎吧。
评分 评分 评分“萨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