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萬•泰鬆
Sylvain Tesson, 1972-
法國作傢、記者、旅行傢,歐洲探險行會會長。十九歲那年,騎摩托車穿越冰島中部,並參加瞭婆羅洲洞穴探險。後與好友亞曆山大•普森一起騎單車環遊世界。自1997年以來,泰鬆以步行、騎單車或騎馬的方式遊曆中亞。2010年,他在貝加爾湖畔居住瞭六個月,其間所寫的日記結集成《在西伯利亞森林中》,獲得2011年美第奇文學奬,其中文版於2016年獲得傅雷翻譯齣版奬。
泰鬆至今已齣版十多部遊記,其短篇小說、影集和隨筆也廣受好評。
法國探險傢西爾萬•泰鬆曾自許四十歲前在森林深處過一段隱居生活。於是,他在貝加爾湖畔雪鬆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亞小木屋裏居住瞭六個月。最近的村莊在一百二十公裏以外,沒有鄰居,偶爾有奇怪的訪客。鼕季,氣溫降至零下三十攝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齣沒。他帶瞭書籍、雪茄和伏特加,在這片荒原中,自創瞭一種樸素而美好的生活,時間縮減為幾個簡單的行為:麵朝湖泊和森林,注視著日子流逝;砍柴,釣魚,做飯;大量閱讀;在山間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如果提到有一個人,隻身來到遠離城市的郊外,在小木屋裏住上幾個月,每天打柴、種菜、讀書,你會想到誰呢?恐怕大多數人隻會想起亨利•梭羅吧,畢竟他的《瓦爾登湖》早已成為渴望隱居者的“聖經”,差不多要隨手攜帶,以便時刻緻意。 因為寫的同樣是一個男人在小木屋裏住...
評分 評分##人類徵服自然界的腳步不斷嚮前邁進,從過去讓人聞之色變的囚犯流放地到如今遊客們熱衷的旅遊勝地,這些地區的身份大轉變令人驚嘆不已。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戰後,西伯利亞地區是戰俘們被迫勞動的地方,也是後來蘇聯國內犯人被流放的地區。如今,西伯利...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4星半吧,很有一些佳篇
評分 評分##翻譯的太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