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前,男,1972年5月25日生,湖北嘉魚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考古文博係教授。1989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學係,1993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學係,師從呂遵諤教授,學習舊石器考古。1998年赴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讀博士,師從弗雷德·溫道夫(Fred Wendorf)與路易斯·賓福德(Lewis R. Binford)教授學習考古學,2004年8月獲哲學博士。同年迴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到吉林大學任教,2015年到中國人民大學任教。
主要研究興趣:考古學理論、考古學思想史、石器分析、遺址過程、史前藝術、史前考古、農業起源、考古教育等。先後參與發掘遺址十餘處,主持發掘湖北鄖縣餘嘴2號舊石器地點,整理安徽東至華龍洞遺址發掘材料,分析內濛古大山前、哈民忙哈等遺址齣土石器,調查內濛古鄂倫春人狩獵采集遺址等。已發錶論文五十餘篇,著有《史前的現代化》、《思考考古學》;譯有《追尋人類的過去》、《考古學的關鍵概念》。先後主持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等研究項目。
自序
第一章 考古學的本體之思
考古學的形而上學 ( 1 )
唯物與唯心的考古學 ( 5 )
春天來瞭,我的奶酪被擠癟瞭——思考曆史研究的邏輯…( 8 )
考古學觀念的評估 (10)
文化的迷霧 (13)
遼中京訪古:思考考古學的觀看之道 (15)
嘎牙子是什麼魚——我們是怎麼認識世界的 (17)
所見與所思 (18)
考古材料的性質 (21)
曆史的偶然性 (24)
考古學探索什麼? (26)
第二章.意義的追問
考古學的意義 (28)
過去的力量 (31)
再思考古學研究的意義 (35)
考古學是否是屠龍術——考古學存在的基礎 (38)
考古的作用 (40)
奧運會的意義:對考古學的啓示 (42)
第三章 考古學的身份
有一門學科叫考古學嗎? (46)
考古種種 (49)
考古學的格調 (51)
作為心理學的考古學 (54)
獨具隻眼的考古學 (56)
考古學科學嗎? (59)
考古學的真實性 (62)
考古學傢的社會角色 (63)
第四章 理解當代考古學的發展
考古學發展的兩條道路 (66)
西方考古學的精華 (68)
西方考古學的高峰 (70)
考古學概念的構建 (73)
新考古學是否模式論 (75)
《舌尖上的中國》——後過程的美食考古 (77)
作為文化的考古學 (78)
理解考古學的“人文轉嚮” (82)
女性與考古學 (87)
身份考古 (91)
搶鹽、理性與慣習 (95)
身體考古 (97)
風水與考古 (99)
大山前遺址——思考景觀 (100)
第五章 反思中國考古學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的特點 (105)
理解中國考古學的鑰匙 (110)
反思當前的考古學研究實踐 (111)
問題在哪裏 (113)
為什麼說僅僅從考古材料齣發是不夠的? (115)
考古材料特徵的意義 (118)
馬剋思主義與中國考古學 (121)
斷裂的中國考古學 (124)
文化曆史考古的僵局 (127)
積極的研究 (129)
癥結 (132)
中國考古學的體係 (135)
思考中西考古學的差距 (137)
曆史考古的範式 (140)
第六章 理論的視角
為什麼需要考古學理論 (144)
考古學的理論研究 (147)
研究的視角——考古學的觀看之道 (149)
考古解釋的基礎 (152)
考古學理論是什麼 (156)
考古學何以可能 (165)
考古學文化與考古學中的文化 (168)
思考風格 (172)
研究策略 (176)
考古學研究的評估 (177)
考古學思想史的方法 (180)
第七章 考古學的方法
科學方法 (183)
考古學與科學 (185)
多學科的方法 (191)
實驗考古 (194)
為什麼考古學需要統計學 (197)
田野考古方法 (198)
考古推理——考古研究的本質 (200)
拼閤過去 (201)
第八章 思考一個地區:重返白音長汗——考古學“透物見人”的
構想
引子:往事如煙 (205)
考古分類學的意義 (210)
廢棄過程 (215)
一把石刀的故事 (219)
遼西史前農業技術 (224)
景觀考古 (234)
認知考古學:從技術過程到思維世界 (239)
遼西史前農業社會的文化體係 (246)
第九章 思考一個考古學的分支:舊石器考古學
中國舊石器考古之現狀 (252)
當前中國舊石器考古的研究課題 (256)
四條腿的中國舊石器考古 (258)
國內石器微痕分析的問題 (259)
舊石器考古調查 (262)
反思中國舊石器考古 (264)
迴到史前一萬年 (266)
第十章 思考一個考古學問題:農業起源
農業起源與農業的不起源 (272)
流動采食、食物生産與市場經濟 (277)
讀《石器時代的經濟學》 (280)
結構的更替——再思農業起源 (284)
農業起源的社會結構製約 (287)
人口壓力的作用機製 (290)
第十一章 考古學的未來:中國與世界
考古學的未來 (294)
後現代戰爭與後現代的考古學 (298)
後現代之中國考古學 (300)
中國考古學的範式革命 (303)
美國人害怕的中國考古學 (307)
中國考古學的未來 (308)
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 (310)
· · · · · · (
收起)
考古學何以可能?有什麼意義?考古學研究如何開展?中國考古學何去何從?這一係列由來已久的問題也許短時間裏不會有答案,但需要時行深入的思考。本書以這些核心問題為中心展開,通過簡單的事例來透視這些問題。全書按照考古學研究邏輯組織,除基本的理論思考之外,還以遼西地區、舊石器考古以及農業起源為例係統地闡釋作者的思考。
思考考古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陳老師?
評分
☆☆☆☆☆
評分
☆☆☆☆☆
##幾乎都在博客上讀過。
評分
☆☆☆☆☆
##從此成瞭陳老師的迷妹!
語言很平實,娓娓道來,結閤中西方的雙重角度非常發人深思。
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去工地之前要先瞭解遺址的情況,帶著問題去。想我上次去…簡直就是一團漿糊,戒之戒之! 總覺得目前考古學界對理論的認識,要麼是覺得很無用,很空,要麼就是覺得隻可遠觀,一般人做不瞭。所以我就感覺像小陳老師這樣的學者給人一種“孤臣”的感覺。 發展新理論是件很痛苦的事,中國的類型學,地層學已經統治考古學將近100年瞭,可想而知其在學科中的慣性力量究竟有...
評分
☆☆☆☆☆
##值得反復讀,問題都是中國考古學急需解決,但又解決不瞭的問題,作者做瞭一番梳理,對中國考古學理論方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都很客觀的進行瞭批評,很多時候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數代人提供思路慢慢成功的,很明顯的可以看齣來西方學術中的邏輯和對抽象概念認知的先進性,中國考古學理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評分
☆☆☆☆☆
##初學者讀挺好的,念過幾年讀也挺好的。這樣的書應該多點……
評分
☆☆☆☆☆
##說實話我都不來這種散散的文章,相對而言還是喜歡理論邏輯強一點的。不過不否認陳老師確實厲害
評分
☆☆☆☆☆
評分
☆☆☆☆☆
##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