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涼是一種參差的對照,世故是一場刻骨的悲涼。張愛玲——從小人物世界創造的新傳奇。
“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迴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張愛玲認為,具有啓示性的“蒼涼”的顯現能揭示素樸的真理。她以一種卡桑德拉式的姿態和當時彌漫的民族氣質和革命進程唱反調,卻從日常生活的小人物世界創造瞭另一種“新傳奇”。
真正的愛隻有在世界末日纔有可能,在那個時間終端,時間本身便不再重要。正是在那樣的時刻,張愛玲的“蒼涼”美學纔是可以想象的,她的世故也從刻骨的悲涼中釀齣。
《蒼涼與世故》收入瞭著名學者李歐梵為張迷們寫的關於張愛玲的文章,並且在原版本的基礎上新增瞭他為《色戒》寫的所有電影評論。
##很多重復的理論,但是對《色,戒》的分析很細緻。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不多,重復談論明顯,因為文章寫的時候都是各種獨立,不過裏麵有幾個角度是我之前忽略的。一是張小姐作品裏的“現時性”,一種文明的節拍。對上海的歸宿感和對傢庭的疏離感,常常通過時空的破裂(如戰爭)去錶現一種參差的對照和周而復始的蠻荒。這裏的參差對照指的是某種錯置的、不均衡的樣式(如新舊物件的並置)。二是小說裏的視像感,即一種所謂的浸淫在技術化視覺性認識論的新文體(其實就是受她對電影的愛好影響瞭)。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看到瞭電影和小說這兩種介質在體現同個題材時的偏嚮。作為小說傢的張小姐用其獨有的距離感和寓言手法,體察到電影的界限,拆解瞭假象所建構的神話,弱化瞭矛盾的戲劇性。所以,有個敘述者的聲音遊走在小說人物世界的裏裏外外,包括故事的敘述情境裏和來自外在的視角。
評分##李歐梵先生對張愛玲的一係列評論文章結集,前半部比較有意思,後半部則基本都在談文學與電影比較視域中的《色,戒》。不知打低分的是不是主要以所謂“張迷”為主,我倒覺得能從李歐梵的論述中學到不少東西,他這種散漫式的評議反而比較對我的路子。當然,在運用西方理論方麵他畢竟受過訓練,相比之下我纔是真正耍野狐禪的。
評分##張愛玲的頹廢美學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