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是一种参差的对照,世故是一场刻骨的悲凉。张爱玲——从小人物世界创造的新传奇。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认为,具有启示性的“苍凉”的显现能揭示素朴的真理。她以一种卡桑德拉式的姿态和当时弥漫的民族气质和革命进程唱反调,却从日常生活的小人物世界创造了另一种“新传奇”。
真正的爱只有在世界末日才有可能,在那个时间终端,时间本身便不再重要。正是在那样的时刻,张爱玲的“苍凉”美学才是可以想象的,她的世故也从刻骨的悲凉中酿出。
《苍凉与世故》收入了著名学者李欧梵为张迷们写的关于张爱玲的文章,并且在原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他为《色戒》写的所有电影评论。
###真没想到他已经八十多了。。
评分##对色戒的评论真是挺好的
评分##不够精炼,有些罗嗦。
评分##把小說放置于歷史反思的宏觀背景与現時性的日常生活中分析很精彩
评分##真正的爱,只有在世界末日才有可能,因为,在那个时间终端,时间本身已经不再重要……
评分###二十二岁之前
评分##讀來像論文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其实不多,重复谈论明显,因为文章写的时候都是各种独立,不过里面有几个角度是我之前忽略的。一是张小姐作品里的“现时性”,一种文明的节拍。对上海的归宿感和对家庭的疏离感,常常通过时空的破裂(如战争)去表现一种参差的对照和周而复始的蛮荒。这里的参差对照指的是某种错置的、不均衡的样式(如新旧物件的并置)。二是小说里的视像感,即一种所谓的浸淫在技术化视觉性认识论的新文体(其实就是受她对电影的爱好影响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看到了电影和小说这两种介质在体现同个题材时的偏向。作为小说家的张小姐用其独有的距离感和寓言手法,体察到电影的界限,拆解了假象所建构的神话,弱化了矛盾的戏剧性。所以,有个叙述者的声音游走在小说人物世界的里里外外,包括故事的叙述情境里和来自外在的视角。
评分##张爱玲作品导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