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坏”爸爸造就好孩子
定价:35.00元
作者:郑正辉,郑方 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2081247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出身教育世家,家庭教育理念独树一帜,崇尚引导教育,奉行父亲教育,造就了满门英才。作者小学肄业考上大学。作者兄弟二人,其兄有三子,作者有一子,四个子侄都是中外*大学的博士。他大侄儿16岁高中毕业,考上北京大学;二侄儿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再考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三侄儿考上清华大学;儿子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考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
作者传承并发扬了郑家的优良家风,实施人人可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轻松,孩子快乐。在一般人眼里,他却是不合潮流、胡乱作为的“坏”爸爸。本书讲述的是作者跟儿子一起成长中的近百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儿子从出生到获得博士学位的成长历程,全面介绍了郑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天下父母都会受到感动和启迪,人人皆可效仿,特别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大有裨益。父亲著文,儿子绘图,也是一段文坛佳话。
目录
序言: 回归教育的本义与原点
自序:“坏”得还不够
幼儿时期引导自我意识
日行万步路
一起讲故事
树立好榜样
越玩越出色
带孩子下厨
不教孩子识字
饲养小动物
一起做玩具
不上学前班
少年时期引导自我教育
父母要放手
坚守每天一小时
不鼓励考名
理性鼓励孩子
艺术惩处孩子
尊重孩子的兴趣
青春时期引导自我管理
性的话题
误入迷途
尊重孩子的选择
巧解父子误会
无奈的哀鸣
成年之后引导思考人生
活得很累
讨论人生
忍耐,再忍耐
飞往美国
爱的月亮
作者介绍
郑正辉,男,湖南永州人,1950年代出生。1966年小学肄业,1978年考上大学,现在湖南省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任职,永州“正非家庭教育工作室”创办人、首席专家。湖南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对决》、《博士生》;家庭教育长篇纪实《小学肄业上大学》等。
郑方,郑正辉之子。1982年11月出生,2000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考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现为IBM沃森研究中心(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研究员。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父亲,不太喜欢那些过于严厉或者刻板的教育方式。所以,当我的朋友向我推荐“坏爸爸造就好孩子”时,我一开始有点犹豫,担心这是否又是一本宣扬“放养”或者“溺爱”的书。但翻开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它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作者并没有推崇任何一种极端,而是提倡一种“有原则的自由”和“智慧的妥协”。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看见”孩子,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和动机,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的技巧,这些技巧并不复杂,但却非常实用。比如,她会教我们如何用“倾听”而不是“说教”来解决问题,如何用“幽默”来化解矛盾,如何在孩子犯错时,引导他们从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惩罚。我尤其欣赏作者的文字风格,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充满了真诚和力量,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有共鸣。这本书让我对“父亲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提醒我,比起扮演一个严厉的审判官,做一个有智慧、有耐心、并且懂得适时“犯点小错误”的朋友,或许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在我疲惫的育儿生活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错误。然而,“坏爸爸造就好孩子”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并非一味地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要学会如何巧妙地引导和释放。作者并没有否认规则和界限的重要性,但她强调的是,这些规则和界限的建立,应该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并且需要一定的灵活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观点。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一帆风顺,但现实是,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替他们扫清一切障碍,那么一旦他们面临真正的困难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这本书教我如何成为一个“不那么完美”但却更懂得如何支持孩子成长的爸爸,如何在他们跌倒的时候,伸出手,但同时也给他们站起来的机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而是更愿意去享受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评分这绝对是我最近读过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育儿书!我承认,当我看到书名“坏爸爸造就好孩子”时,内心是有些抵触的,甚至觉得有些耸人听闻。然而,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了它,结果却被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宣扬那些虚伪的完美育儿观,而是以一种非常真实、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现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和误区。书中充斥着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有的是作者亲身经历,有的是从其他家长那里收集而来。这些故事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带着泥土的芬芳,真实得让人心疼,也真实得让人会心一笑。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那种深刻洞察力,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在家里的表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沮丧和无力的时刻,似乎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新的解读和方法。它不是一本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的教条式指南,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坐在你身边,与你分享她的智慧和感悟,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答案。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好爸爸”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太独特了!我是一名全职妈妈,一直以来,我都在被各种“完美妈妈”的形象包围,让我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当我看到“坏爸爸造就好孩子”这个书名时,虽然不解,但又隐隐感到一丝共鸣。这本书并没有去讨伐爸爸们,而是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焦点引向了“不完美”和“真实”。作者强调,教育孩子并非要时刻扮演那个完美的、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有时候,那些看似“坏”的行为,比如偶尔的失控、一点点的原则性妥协,甚至是一些幽默的“犯规”,反而能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学会应对挫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界限”的讨论,它不是僵化的规定,而是基于爱和尊重的灵活引导。作者用了很多有趣的比喻,比如“给孩子一张地图,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走”,让我醍醐灌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包袱,不再苛求自己必须做到完美,而是更愿意拥抱生活中的不完美,并在这种不完美中寻找成长的契机。它让我想起,有时候,当我们放下“完美”的光环,以一个更真实、更人性化的姿态去面对孩子时,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分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而这本书,绝对是我这场修行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看到“坏爸爸造就好孩子”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或许作者要告诉我们,不必追求那种完美到不真实的父亲形象,反而那些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性化的“不完美”,更能教会孩子成长的真谛。书中并没有提供什么“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和处理育儿问题的“新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焦虑的投射。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片段,揭示了如何在看似“混乱”和“失控”的家庭环境中,找到教育的契机,如何用一种更轻松、更智慧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延迟满足”和“风险承担”的讨论,它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可以”,而是教孩子去理解“为什么不可以”,以及承担后果的重要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饱经风霜但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他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入育儿的细节中,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真的让我放下了许多无谓的执念,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