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 |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入学关键期 | 其他参考信息 | |
作者: | 方舟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9.8元 | 页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14-9 | ||
ISBN号: | 9787505437180 | 印刷时间: | 2014-9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版次: | 1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给出为实用的教子方法和建议,是父母教子的百科全书,让家长不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成长问题发愁!
★让孩子少走弯路、少些挫折,顺利走过入学关键期。对于任何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来说,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丰富、全面、实用的年级教育书。
★教育专家方舟老师力作。
小学1-2年级,是充满动荡的“幼小衔接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好性格的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是孩子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在本书中,我们将站在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角度,从分析孩子的心理特征、成长特征角度入手,深入为家长们解析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那些问题。帮助家长让孩子渡过重要的启蒙期,让千万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成长问题而发愁!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入学关键期》帮助家长让孩子渡过重要的启蒙期,让千万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成长问题而发愁!
写在本书前面从幼儿园大班说起
章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一 1年级,家长要帮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期”
方法一:让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学
方法二:让孩子了解,“没有洋娃娃的课堂”同样有趣
方法三:让孩子自信地“翱翔”在小学世界里
二 2年级,培养孩子好习惯、好性格的时期
方法一:教孩子全面认识自己——让孩子满怀信心地改掉坏习惯
方法二:运用“加减法”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方法三:重视老师对孩子习惯培养的积极影响
三 1—2年级,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
方法一:面对消极、自卑——引导孩子深入地了解、认识自己
方法二:面对推卸责任、悲观——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方法三:面对以自我为中心——不妨让孩子吃点“亏”
四 1—2年级,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
方法一:引导孩子“玩”出名堂——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方法二:引导孩子科学用脑——开发孩子的左右脑
方法三:动手VS智力发展——勤动手,智力好
第二章 做1—2年级孩子的家长,父母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 做一位有“先知”意识的父母
方法一:面对自卑——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方法二:面对偷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
方法三:面对敏感——给孩子创造充满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方法四:针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 做一位心平气和的家长
方法一: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
方法二:为孩子的错误而感到庆幸
方法三:让孩子因为家长的教育而拥有一种积极的思维
三 母教育——给孩子科学的爱
方法一: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不要忘记向孩子“索求”爱
方法二:不要因为爱而忽视原则
方法三:从母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四 父教育——孩子的性别不同,父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方法一:面对儿子——父要做阳刚的榜样
方法二:面对女儿——父要培养女儿的自信心
第三章 1—2年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
一 学习兴趣——帮孩子顺利度过3年级这个“坎儿”
方法一:让孩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方法二:从孩子本身的兴趣出发
方法三:用童趣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态度——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方法一:让孩子时刻对学习保持新鲜感
方法二:给孩子创造积极的学习“舆论环境”
方法三: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
三 学习动机——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学习
方法一:精神鼓励增加,物质奖励减少
方法二: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谁学习
方法三:根据孩子的归因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 1—2年级,孩子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期
一 学习习惯——让孩子打好漫长学习生涯的“地基”
方法一:在孩子坏行为出现的“萌芽状态”多下功夫
方法二: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注入情感和欣赏
方法三:家长教育意见统一,是孩子好习惯养成的前提
二 学习方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方法一:学会做学习计划——让孩子轻松地面对学习
方法二:向拖沓“宣战”——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方法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孩子的学习一路“绿灯”
方法四:从容应对考试——巧妙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三 学习模式——学习模式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亦不同
方法一:具体有序型——用具体有序的规则让孩子爱上学习
方法二:抽象有序型——为孩子的学习任务加上光荣的外衣
方法三:抽象随意型——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人际关系
方法四:具体随意型——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
第五章 1—2年级,孩子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一 孩子写作业总是希望家长陪怎么办?
二 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
三 孩子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怎么办?
四 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
五 孩子意志力薄弱怎么办?
六 家长应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
七 如何教孩子面对生活中的“痛”?
后记
版权页:
大多数的家长都批判这个女孩的行为有些自私,但我要告诉家长的是,即使孩子的这种行为算做自私,孩子这种自私的行为也是由家长的教育引起的。
相信大多数的家长对下面这个场景都不会陌生:
孩子拿着一盘草莓在吃,妈妈看到了,便这样对孩子说:“让妈妈也吃点吧?”孩子捡了一颗小的给妈妈,妈妈立刻表现得很生气。孩子看到了妈妈表情的变化,立刻换了一颗又大又红的草莓给妈妈,妈妈马上又高兴地说:“真是好孩子!乖,妈妈不吃,你自己吃吧!”没有多久,孩子就把一盘草莓一扫而光了。
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样,他们并不是想吃或想要孩子手中的东西,他们仅仅是试探孩子,当孩子把他们手中的东西递给家长时,家长才会满足地说:“乖,妈妈(爸爸)不吃,你心里想着我我就满足了。”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学到的却是虚伪。相信家长朋友也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把手中的物品递给家长,当家长正要去接时,孩子的手却缩了回来。
我们可以说,是家长的教育促使了这种尴尬场景的发生。就拿上述案例中的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之前,她根本就不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对于这些1—2年级的孩子来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也产生了一定的物欲和占有欲,所以,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是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然而案例中这位家长不但没有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欲望,而且她的做法还使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只要我假惺惺地装作愿意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给家长,家长就会满足,他们不会真的要我的物品。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家长们这种故意试探孩子“爱心”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自私欲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