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线装藏书馆黄帝内经
定价:299.00元
作者:尹春风,张斌注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8025066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43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黄帝内经》主要形成于战国时期。该书注重整体和谐的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支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1.本套国学经典藏书收录的书目是中国人不可不知、不可不读、不可不收藏的历代传统国学经典,类别涉及经、史、子、集各类中的名篇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2.本套书装帧形式采取手工线装缝制而成,外包装采用传统的函套形式,内容竖排,样式古朴美观,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3.本套书采用专家级创作团队精心组织稿件,内容采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体例,通俗易懂;每本书都陪以大量精美插图,读来赏心悦目。
目录
出版说明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一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二
素问 一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
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素问·刺疟篇第三十六 六三
素问·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
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
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素问·刺要论篇第五十
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素问·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素问·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素问·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素问·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素问·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素问·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素问·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灵枢 一五一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灵枢经·本输第二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灵枢经·根结第五
灵枢经·官针第七
灵枢经·本神第八
灵枢经·终始第九
灵枢经·营气第十六
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经·五邪第二十
灵枢经·厥病第二十四
灵枢经·病本第二十五
灵枢经·周痹第二十七
灵枢经·五乱第三十四
灵枢经·五癃别第三十六
灵枢经·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灵枢经·血络论第三十九
灵枢经·阴阳清浊第四十
灵枢经·病传第四十二
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灵枢经·外揣第四十五
灵枢经·背腧第五十一
灵枢经·卫气第五十二
灵枢经·水胀第五十七
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灵枢经·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灵枢经·行针第六十七
灵枢经·寒热第七十
灵枢经·通天第七十二
灵枢经·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灵枢经·卫气行第七十六
灵枢经·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线装藏书馆黄帝内经》的版本,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纸张的触感,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陈旧和温润,不像现代印刷品那样冰冷光滑,而是带着手工制作的粗粝与厚重。装帧极其考究,那种传统的线装方式,每一针一线都透着匠人的心血,翻动起来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书中沉睡千年的智慧。我特意找了个光线柔和的下午,在书房里慢慢品读。甫一展开,那些繁复而古朴的文字便扑面而来,它们不是印刷出来的规范宋体,而是带着笔锋的起承转合,仿佛能看到当年抄写者一笔一划的艰辛。阅读体验是极佳的,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气息,而不是像现在快餐阅读那样囫囵吞枣。虽然内容本身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去解读,但光是研究这装帧、用材,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医书,它更像是一件活态的文物,供奉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提升。我甚至不忍心把它完全摊开平放,总觉得那样对它是一种亵渎,每次翻阅,都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态。
评分我得承认,我买这本书更多是出于对“藏书”的热爱,而非纯粹的医学研究者身份。这部书的版本选择,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收藏级配置”。从纸张的纤维感来看,其用纸的年代感和质地都非常考究,即使用手轻抚,也能感受到那种带有岁月沉淀的微微的粗糙感,这比那些动辄用铜版纸印刷的现代“珍藏版”要实在得多。它的装订线,看似随意,实则暗含了某种结构学的智慧,保证了即使是如此古老的装帧方式,在日常翻阅时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固性。我把它放在一个相对恒温恒湿的角落,它就静静地待在那里,散发着一种不张扬但极具存在感的古典魅力。与我书架上那些当代精装本并列时,它就像一位沉稳的智者,不与群芳争艳,却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气度。这种对古籍原貌的尊重和还原,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所在。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可读性”——也就是作为一本古籍的阅读便利程度。坦白说,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体验是相当有挑战性的。但这部线装本,在关键点上似乎做了极为微妙的“人性化”处理。比如,在一些晦涩难懂的段落旁,或许并非现代的注释,但其原有版本的排版结构,通过字体大小的微调或简单的符号标记,为我们留下了古代阅读者自己留下的痕迹和线索。这些“痕迹”比任何现代学术注释都来得更加生动,它们暗示了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理解和阐释这些深奥哲理的。这种间接的、历史性的解读路径,比直接灌输现代知识要有趣得多。每次在疑惑之处停下来,摩挲着那些墨迹略微晕开的字眼,总感觉自己正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地接受信息灌输。
评分这部《线装藏书馆黄帝内经》给我的整体印象,是那种对传统工艺的极致推崇。它的“线装”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各种仿古设计,这部书的装帧处处透露出一种“本真”——那种未经过度美化的、带着手工痕迹的朴素美。拿在手上,能明显感觉到书脊的厚度与韧性,这种物理上的接触,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仪式感。我发现,当我阅读这套书时,我的心绪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平和,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也许是物质载体(古朴的书籍)对内容(古代智慧)的完美衬托。它不是一本可以随便丢在茶几上的杂志,它需要你用整块的时间,用敬畏的心态去对待。这种对“物”的尊重,最终转化成了对“学问”的深思,是我近期收到的一份非常珍贵且有深意的文化礼物。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尚浅,但这套《线装藏书馆》的版本,其排版的疏朗与字体选择的古雅,简直是书法艺术的展现。不同于当代书籍为了节约空间而将字挤得密密麻麻,这里的留白恰到好处,疏密有致,读起来丝毫没有视觉疲劳,反而有一种呼吸感。特别是在那些重要穴位的描述处,有些还附带了非常精细的插图(虽然有些图样已经模糊,更添历史感),这些图示的线条简练却精准,体现了古人对人体结构的朴素而深刻的认识。我试着对比了几个现代影印本,那些版本虽然清晰,但总少了些许“精气神”,仿佛是把老灵魂塞进了一个新的躯壳里。而这个线装本,给我的感觉是,它找到了最契合自己气质的“身体”。每一次合上书本,轻轻系好那个麻绳做的书带时,都会有一种完成了一次重要仪式的满足感。它带来的沉静力量,是任何当代装帧设计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