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蒙台梭利家庭教育解决方案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套装共4册)(全美官方版) |
| 作者: | [美]白玛琳;[马来]骆思洁 |
| 市场价: | 192元 |
| ISBN号: | 9787508669120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7年5月1日 | 版次:1 | 页数:每本约176页 |
| 商品尺寸: 23 x 17.4 x 4.8 cm | 纸张:胶版纸 | 重量:1.52kg |
| 编辑推荐 | |
| 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给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200个经典数学、语言、探索、沟通游戏,培养孩子思维、表达、认知、合作四大核心能力,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家,给孩子成就一生的内驱力 |
| 目录 | |
| 第1章 营造合适的氛围 1.冰箱上贴什么? 2.自己的日记 3.孩子的收藏品 4.识字卡片 5.日常信件 6.把任务列成表! 7.咱们聊聊吧! 8.屏幕时间 9.念给孩子听 10.木偶角色扮演 11.电话,找你的! 12.专门写字的地方 13.每个都不一样 14.听广播 第二章 重要的阅读 15.配对游戏 16.找形状 17.爱学新词 18.让诗动起来 19.坐车也可以抽空阅读 20.如果你是某某会怎么办? 21.听你指挥 22.押韵 23.各种各样的字体 24.阅读打开感受的大门 25.“有机”词汇 第三章 开始写作 26.西蒙说 27.跟着看,学着画 28.“YellowJello” 29.积木表演 30.手指游戏 31.用手画图案 32.春天练书法 33.真实的故事 34.把故事画出来 35.学机器人说话 36.给我加上标签 37.我们来改故事 38.家庭笔记本 39.场景照片 40.录音 第四章 语言的输出 41.制造文字 42.绕口令 43.新方向 44.新词 45.颜色游戏 46.拼字游戏 47.拼音游戏 48.疑问句与陈述句 49.肢体语言(英语) 50.桌游 |
| 内容推荐 | |
| 蒙台梭利教育,发掘孩子一生内驱力的教育 家长利用家庭时间和日常事务, |
| 作者简介 | |
| 白玛琳教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已经超过50年,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领域的先驱,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她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前任会长,美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认证委员会前任理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东南亚事务执行大使。她创办了斯坦藤岛蒙台梭利学校,曾任纽约市西部蒙台梭利学校的校长。 白玛琳教授一直致力于在范围内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做过多次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近十年来,她专注于促进亚洲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中国和俄罗斯推广蒙台梭利教育。 骆思洁是莱斯利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硕士,在美国波士顿具有10年的蒙台梭利早教教师经验。目前,她是中国国内蒙台梭利教育项目的顾问和教育专家。 |
| 媒体评论 | |
| 白马琳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界的专家之一,她以自己对蒙台梭利教育的信念、理解以及多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这套书。我相信,这套书能给国内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具体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家雄白马琳结合自己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为深陷“教育焦虑”的中国家庭及时带来了这套书,能够帮助中国父母更好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有价值。 ——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教授 李敏谊博士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活动不仅具有情温度,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家长在使用本书的同时会不断感受孩子们成长的惊喜,享受有效互动的精彩瞬间。——北京朝阳区教研室主任许美琳这套书将成为每个家庭的宝贵财富。白玛琳用数十年的教育经验精心设计的蒙氏活动,能将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发展带上新的层次。 ——美国知名作家,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大脑发展研究中心专家 乔安?迪克这套书是所有想要自参与孩子教育的家长和老师的必读书目。书中的活动理念深刻,讲解细致,操作简单,让家长能够兴致盎然地学会把这些活动运用到与孩子相处的家庭时光中。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现任执行长,美国私立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理查德?昂格雷尔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 把鸡蛋放到杯子里 这项活动很经典, 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对一一对应的掌握情况。 记住,不管讨论或解释多少次, 都不能增强孩子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只有让他接触到数和物体,有了身体验才会进步。 你需要 6个西餐蛋杯或小杯子;8~10个玩具鸡蛋(木头或塑料的) 前期准备 先把蛋杯摆成一排,旁边放些玩具鸡蛋。 怎么做 1.给孩子看看蛋杯和鸡蛋。让他挑出足够多的鸡蛋,保证每个蛋杯里放 一个。 2.看着孩子操作,聊一聊他怎么决定要挑多少个鸡蛋。可以说:“哦,我 明白了,你要在每个杯子里放一个鸡蛋。”或者,“你怎么想出来要拿这 些的?” 后续活动 让孩子把鸡蛋取出来放到一边。增减蛋杯的个数,再重新放鸡蛋。让孩子示范他思考 的过程,带着你做一遍。 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匹配活动(一一对应)。可以把种子埋入土里、把玩具汽车 开回车库、把画笔放回笔架、把吸管放进杯子、把勺子放入碗里,或者把帽子戴在 头上。活动用意 瑞士行为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的研究奠定了很多现代 儿童成长理论的基础。他用这项活动了解孩子对数学的理解程度。 他的结论是:非常小的孩子一开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发育的第 二阶段(4~7岁),孩子才能把鸡蛋和蛋杯一一对应,得出需要的鸡 蛋总数。匹配是一一对应的概念基础,是学习计数的重要一步。 进一步 把空的蛋杯摆成一排,再把相同数目的鸡蛋摆在这排杯子前。让鸡蛋头尾相连, 这样就会排得比杯子更长。问问孩子,是杯子多还是鸡蛋多。4~7岁的孩子很有 可能说鸡蛋更多——即便他刚刚看到一个鸡蛋对应一个杯子。对他来说,鸡蛋那 一排更长,所以数量更多。不要讨论对错,就让孩子玩鸡蛋。鸡蛋和杯子匹配的 经验,终会让孩子意识到,不管鸡蛋怎么摆,它们的数量是不变的。 小提示 可以做更多的匹配活动: 请孩子标记每间卧室、每把椅子、每个衣架,可以用图片或文字做标签。 让孩子把一束花插到几个花瓶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每个瓶子插1枝;每个 瓶子插2枝;所有的花插到1个瓶子里,其他的瓶子空着;1个瓶子里插2枝, 其他瓶子里插3枝…… 和孩子玩牌,让他发牌,保证每个人的牌张数相同。 |
| 书摘与插画 | |
0123456789品质保证:
向您保证所售图书音像软件游戏产品为合法出版单位出版,与您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请您放心购买!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很多时候就直接给命令,或者用“大人说你几句是为了你好”来堵住他的嘴。读完书,我才意识到,这种沟通方式其实是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书中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不是耳朵听,而是用心去感受孩子话语背后的需求和感受。我开始尝试着在和孩子交流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全神贯注地看着他,用“我”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比如,当他把玩具弄得一团糟时,我不再说“你怎么这么乱!”而是说“我看到玩具散落得到处都是,我感觉有些担心,怕你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收拾好吗?”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让他感受到了被尊重,也让他愿意配合我一起解决问题。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提问技巧”的建议,引导我们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与其问“你为什么不吃饭?”不如问“你觉得今天中午想吃点什么呢?” 这种细微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不同。我感觉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也从“指令-执行”的模式,变成了“探讨-合作”的模式。我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是他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让我学会了多少“技巧”,而是彻底重塑了我对“管教”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正面管教就是不打不骂,温言软语。但深入阅读后,我才理解,真正的正面管教,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它不是压抑孩子的情绪,而是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书中对于“情绪识别”和“情绪疏导”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我不再急于去“批评”他,而是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温和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你喜欢的玩具被拿走了。” 这种简单的共情,一下子就缓解了孩子的抵触情绪,让他愿意听我进一步解释。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规则建立”的实用方法,不是生硬的命令,而是通过引导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让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从而心甘情愿地遵守。我尝试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的“小规则”,比如“吃饭前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能提出一些我很赞同的建议。这本书让我明白,管教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同理心的人。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总是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焦虑不已的父母,而是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引导者和伙伴,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并教会我如何去发掘和支持这些可能性。我之前总以为,孩子就是需要被“塑造”的,我需要将我所认为的“好”的东西灌输给他。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而我们的责任,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发展的环境。书中关于“兴趣引导”的章节,给我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我开始仔细观察我的孩子,发现他对颜色特别敏感,喜欢用各种颜色的画笔涂鸦。我不再仅仅满足于购买一些普通的画笔,而是为他准备了更多不同质感的颜料,不同形状的画刷,甚至还鼓励他尝试用手指作画。当他创作出让我眼前一亮的画作时,我不再只是简单地说“真棒”,而是会问他:“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颜色呢?这个画面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这种深入的交流,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也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所谓的“天赋”,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浇灌。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探索者,与孩子一起,去发现和拥抱他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新手父母的一剂强心针,我带着怀揣的忐忑和对孩子未来的期盼,翻开了它。刚开始,我对于“蒙特梭利”这个词汇既熟悉又陌生,总觉得离自己的家庭生活很远,以为那都是专业机构才触及的东西。但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深深植根于对孩子内在世界的尊重和理解。书中关于“内在引导者”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不再是那个事事包办、急于“教导”的“监督者”,而是那个提供环境、观察孩子、适时伸出援手的“支持者”。尤其是在关于“敏感期”的讲解,书中列举了非常详实的生活案例,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孩子身上那些“奇怪”行为的根源,比如突然对某个物品着迷,反复操作,原来这就是探索世界的信号,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不再因为孩子反复玩水而烦恼,而是开始准备一个专门的水盆,让他们尽情地探索水的特性。书中的语言非常朴实易懂,没有晦涩的理论,而是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如何布置一个适合孩子发展的居家环境,如何准备“工作”材料,以及如何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恰当的帮助,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我开始尝试在家里的角落为孩子打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蒙氏角”,让他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的安排。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茫然的船长,而是有了明确的航海图,指引我如何与孩子一同扬帆远航。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悟,就是关于“耐心”的重新定义。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有耐心的人,但当面对孩子一遍遍重复的错误,或者缓慢的学习过程时,我的耐心就开始摇摇欲坠。书中对于“孩子的成长节奏”的阐述,让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催促他们。当孩子学习写字,手指笨拙,写的歪歪扭扭时,我曾经会感到不耐烦,甚至有些指责。但读了这本书,我明白,这是他正在学习精细动作的过程,是需要大量重复练习的。我开始放下内心的焦虑,而是准备更多的练习纸,鼓励他反复尝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书中还提到了“等待的智慧”,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帮助就是静静地等待,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当我看到孩子独自在玩一个复杂的拼图,他尝试了很久,遇到了困难,我忍住了想要上前帮忙的冲动,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观察,时不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当他最终自己完成时,那种成就感和喜悦,远远超过了我直接告诉他答案。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尊重孩子的节奏,也让我自己从“急于求成”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