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理与对策研究 |
| 曾用价 | 68.00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开本 | 16 |
作者 | 王欣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0 |
字数 | 200 |
ISBN编码 | 9787030522894 |
内容介绍
本书剖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管理体系;研究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GSSP机制和知识增值机理;研究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理;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的耦合体系及知识管理体系,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进行了实际评价,提出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知识管理绩效的有效对策。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管理体系剖析 / 1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特征 / 3
1.1.1 高校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特点 / 3
1.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 5
1.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与特征 / 9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与转化模式研究 / 10
1.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 / 10
1.2.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 11
1.2.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 / 18
第2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GSSP机制研究 / 29
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分析 / 30
2.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确立阶段 / 31
2.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验阶段 / 32
2.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产阶段 / 33
2.1.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阶段 / 33
2.2 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机理研究 / 34
2.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组成体系 / 34
2.2.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理 / 36
2.3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 41
2.3.1 知识的构成 / 41
2.3.2 知识识别与获取 / 44
2.3.3 知识管理的概念 / 45
2.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GSSP模型构建 / 47
第3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转移与知识增值研究 / 49
3.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转移研究 / 50
3.1.1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转移的定义 / 50
3.1.2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 51
3.1.3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
3.2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知识转移过程建模与仿真 / 58
3.2.1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 58
3.2.2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知识转移模型构建 / 60
3.2.3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知识转移仿真 / 63
3.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影响因素分析 / 67
3.3.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的动力因素分析 / 68
3.3.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 71
3.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的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 74
3.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 / 75
3.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78
3.4.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模拟仿真 / 83
第4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耦合机理研究 / 103
4.1 知识管理框架 / 104
4.1.1 知识管理的目标 / 105
4.1.2 知识管理的行为 / 105
4.1.3 知识管理的技术与工具 / 106
4.2 知识管理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耦合互动作用机理 / 106
4.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和知识管理耦合互动机理 / 107
4.2.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和知识管理耦合体系 / 107
4.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作用机理 / 112
4.3.1 知识发酵理论 / 113
4.3.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验阶段知识增值机理研究 / 115
4.3.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产阶段知识增值机理研究 / 116
4.3.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阶段知识增值机理研究 / 117
4.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的数学模型构建 / 120
4.4.1 试验阶段知识创新模型 / 121
4.4.2 生产阶段知识创新模型 / 121
4.4.3 产业化阶段知识创新模型 / 122
第5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 123
5.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124
5.1.1 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 / 125
5.1.2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渠道 / 125
5.1.3 市场机制 / 125
5.1.4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与奖励机制 / 126
5.1.5 风险转移机制 / 127
5.1.6 科技成果转化投入 / 127
5.1.7 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 128
5.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 128
5.2.1 知识管理体系 / 128
5.2.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 / 133
5.2.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系统自组织演化模型 / 136
5.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评价 / 140
5.3.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140
5.3.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142
5.3.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评价模型 / 147
5.3.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评价实证 / 150
第6章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知识管理绩效的对策研究 / 159
6.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160
6.1.1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160
6.1.2 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164
6.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170
6.2.1 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170
6.2.2 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分析 / 170
6.2.3 科研成果市场适应能力分析 / 171
6.2.4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分析 / 172
6.2.5 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分析 / 172
6.2.6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分析 / 173
6.2.7 科技成果质量分析 / 174
6.2.8 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体制与奖励机制分析 / 174
6.3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知识管理绩效的对策研究 / 175
6.3.1 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175
6.3.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建设,构建主体耦合互动机制 / 176
6.3.3 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 / 177
6.3.4 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平台” / 177
6.3.5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管理工作 / 178
6.3.6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师生创建民营企业 / 178
6.3.7 建立多指标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 179
6.3.8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 179
6.3.9 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民间资金 / 180
6.3.10 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 180
6.3.11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学习 / 181
6.3.12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外部环境建设 / 181
6.3.1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建设 / 182
参考文献 / 183
在线试读
第1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管理体系剖析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者,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源泉和基础。教育部科技司《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近80万人,占全国科研力量的22%;高校每年产出的科技成果达数万项,占全国完成的科技成果总数的70%,其中30%以上的成果达到国际**、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水准。2016年1月8日,科技部颁布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全国共有120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该年度17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三大奖,占通用项目总数233项的74.7%。其中,有67所高校作为第*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25项,占授奖总数的53.6%。然而,我国高校每年产出的数万项专利应用率不足25%,转化率不到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且*终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更是寥寥无几。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值得研究的重点课题。2015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职务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使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力保证。本书以知识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理和转化机制,以利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特征
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创新*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新技术、新发明、新设计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是科技进步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技成果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将潜在的生产力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1.1 高校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特点
1.1.1.1 科技成果的概念
很多文献资料对科技成果进行了定义。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将科技成果定义为,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1];《现代科技管理辞典》将科技成果解释为,科研人员在他们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所以说,科技成果是在特定的范围内经过实践证明先进的、成熟的、适用的,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创造性成果。科技成果的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等基本一致,属于无形资产部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4年发布的《科技成果鉴定办法》给出了科技成果所包含的范围,将科技成果大致分为三类,即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类成果和软科学成果。应用技术类成果与基础理论成果和软科学成果相比*大的不同是带来的效益不同。应用技术类成果可以被直接应用于生产或服务过程,可以直接创造出知识、技术及价值含量高的新产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因此,目前研究*多的就是应用技术类成果。我国现有的科技管理体系认为科技成果就是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不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此理解是狭义的、片面的。科技成果应该是广义的,凡是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取得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价值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都是科技成果。
1.1.1.2 高校科技成果的含义
高校科技成果,即高校的科研人员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括自然科学成果、社会科学成果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形成的科技成果。成果的形式有科学理论成果、可物化的应用技术成果及软科学成果等三类。其主要知识表现形式有专利、论文、论著等显性知识产出,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引用、转让、许可等显性方式向外传播、扩散;另外,在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实现了人的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技能型知识,这些知识储存于研发人员的大脑中,无法直接测度。但是技能性知识可以通过企业委托研发或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向产业界流动,从而实现高校知识向企业及社会的转移。此外,技能型知识也会伴随着人员流动、培训等形式向社会扩散。
1.1.1.3 高校科技成果的特点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理与对策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