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ISBN编号 | 9787107200717 |
| 条形码 | 9787107200717 | * 是否是套装 | 否 |
| * 印刷 | 2012-2014印刷 内容一样(以实物) | * 定价 | 20.60元(各年印刷定价不同) |
| * 出版社名称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6年11月 |
| * 作者 | 无 | 开本 | 32开 |
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我意料了,我原本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教师用书,但实际翻开之后,我才发现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在教学理念方面,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而是深入地探讨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给出的教学案例非常有针对性,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提供了多种教学思路,供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指导,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更强调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书中提供了很多引导性问题,这些问题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联想。此外,书中还对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给出了详尽的指导,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遣词造句,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范文和修改建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参,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默默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启示,它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教材的解读并非简单地复述,而是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拓展。对于每一篇课文,它都不仅仅关注字词句的理解,更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在处理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时,书中提供的赏析角度就非常独特,它能够引导老师们带领学生去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这种直观的、可视化的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书中还提供了很多跨学科的教学建议,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综合素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基层教师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清晰的导航和坚实的后盾。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就是一本按部就班的教辅材料。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简直是一本“宝藏”。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它不仅仅是如何传授知识,更是如何培养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学生。书中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常常会引申到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去理解“是什么”,并进一步思考“应该怎样”。这种教学设计,让语文课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游戏,而是成为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评价等,这些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能够有效地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真正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此外,书中还对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建议,例如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如何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课后延伸学习等,这些都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教学路上的“及时雨”,它精准地击中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系统性训练方法。它不仅仅是分散的训练,而是将这四项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例如,在阅读一篇记叙文后,书中会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口头复述,再进一步进行书面写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巩固阅读所学,并迁移到写作实践中。书中对古诗文的教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背诵,而是会引导学生去体会古人的情感,去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并且还提供了很多辅助性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名家解读等,让古诗文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另外,书中对评价体系的构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让我对如何进行更全面、更科学的学生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设。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照搬照抄”的教辅,而是一本充满了智慧和实践指导的“思想宝库”。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教授写作技巧,更是深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书中提供了很多启发性的写作练习,比如“假如我是……”、“我最想对……说……”等等,这些练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所设计的训练方法,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推断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书中还对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情况,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些“软性”的指导,对于一个年轻的教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好的教学是能够点燃学生对知识的热情,而这本书,正是帮助我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