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集校注(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9787101086416

袁桷集校注(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97871010864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元袁桷,杨亮 校注 著
图书标签:
  • 袁桷
  • 元代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基本丛书
  • 校注
  • 古籍
  • 文学史
  • 宋元明清
  • 文化典籍
  • 诗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6416
商品编码:301021588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袁桷集校注(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定价:266.00元

售价:164.9元,便宜101.1元,折扣61

作者:(元)袁桷,杨亮 校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101086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袁桷字伯長,一字养直,號清容居士、見一居士。慶元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早年受業於王應麟、舒岳祥、戴表元,思想上主張朱陸合流,並提倡實學;文學上繼其師戴表元,力糾宋末文風之頹廢,影響更大;於史學上主持修有《延祐四明志》。

目录


《册》
 前言
 凡例
 袁桷集校注卷
 賦
 導游賦
 雲林賦
 玄雲石賦
 淳賦
 玉龜杖賦
 桐柏觀賦
 椿堂賦
 仁壽堂賦
 樂水圖賦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袁桷集校注(全六册)》所呈现的,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集成,它不仅收录了明初散文大家袁桷毕生的重要作品,更通过严谨细致的校勘与注释,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这部珍贵文献的理解与研究价值。这部巨著的问世,标志着对袁桷文学成就的系统性整理与深入发掘迈入了新的阶段,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堪称权威的工具书。 一部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巨著:袁桷及其时代的文学轨迹 袁桷,字廷玉,号铁崖,是元末明初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他以其深厚的学养、广阔的视野以及对文坛风气的深刻洞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文风既继承了唐宋八大家刚健质朴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时代特有的婉约与沉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铁崖体”。他的诗文创作,不仅是个人才情与学识的展现,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文人心态乃至历史变迁的生动写照。 《袁桷集校注》的编纂,正是为了系统梳理和呈现袁桷这位重要文学家的创作全貌。全书分为六册,规模宏大,内容翔实,涵盖了袁桷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从慷慨激昂的古体诗,到情真意切的近体诗;从洋洋洒洒的散文,到精辟独到的论述,无不体现出袁桷作为一位多产而杰出的文学家的风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窥见元代社会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与关怀。 严谨的校勘:还原文献原貌的科学探索 “校注”二字,是这部巨著的核心价值所在。古代文献的流传,往往伴随着抄写、刻印过程中的讹误、脱漏甚至增改。一部优秀的校注本,其首要任务便是通过比对不同版本、梳理源流,尽可能地还原文献的原始面貌。 《袁桷集校注》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编纂者们穷尽心力,搜集了现存的各种版本的《袁桷集》及相关文献,包括早期刻本、抄本、以及收录于各类丛书中的篇章。他们运用科学严谨的校勘方法,对不同版本进行细致的比对,辨析字句的异同,考订篇章的真伪,从而纠正了以往流传版本中的诸多错误。例如,对于同一字词,可能在不同版本中存在写法、意义上的细微差异,编纂者需要结合文献的时代背景、袁桷的语言习惯以及相关的史料来做出准确判断。 严谨的校勘工作,不仅是技术性的文字功夫,更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与科学态度。它如同考古发掘,一点一滴地剥离历史的尘埃,让袁桷的原著得以更清晰、更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后人研究袁桷的生平、思想、艺术成就,乃至元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精深的注释:打开理解文献的智慧之门 若说校勘是对文献“形”的还原,那么注释则是对文献“神”的解读。袁桷所处的时代,与我们当下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历史、社会语境的差异。其诗文中涉及的典故、地名、人物、官制、民俗、哲学思想等,往往需要详尽的解释,才能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鸿沟,真正理解其内涵。 《袁桷集校注》的注释工作,堪称博大精深。编纂者们不仅对字词进行训诂,解释其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更对作品中出现的典故、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与阐释。例如,在解释袁桷诗文中引用的典故时,他们会追溯其出处,梳理其演变,并分析袁桷引用该典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对于作品中提及的地名、官职,他们会根据史料进行考证,补充相关的地理、政治背景信息。 注释的价值,还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进入袁桷精神世界的钥匙。通过注释,我们可以了解袁桷的人生经历、政治抱负、以及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诗文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个人情志,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条注释,都是一次对历史知识的普及,一次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挖掘,它将那些可能晦涩难懂的文字,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表达,让袁桷的思想与情感得以穿越时空,与今人产生共鸣。 跨越时代的对话:通过校注本与袁桷对话 《袁桷集校注(全六册)》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集纳,更在于它所构建的,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与作者袁桷直接对话的平台。通过这套详实的校注本,我们得以: 精确感知袁桷的文风与思想:校勘后的文字,更加忠实地还原了袁桷的原始笔触。注释则帮助我们理解他遣词造句的匠心,以及他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他诗文中的豪迈、沉郁、或是婉转,体会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时代情绪与个人情怀。 深入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与文化:袁桷的文学作品,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通过对作品内容和注释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元朝末年的政治格局、经济状况、社会生活、以及文人的生存状态。他所描绘的社会百态,所抒发的家国情怀,都为我们研究那段重要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细节。 为文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对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而言,《袁桷集校注》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无论是进行文本分析、风格研究、思想史考察,还是与其他文学家进行比较研究,这套书都能提供最可靠的文本依据和最详尽的背景资料。它将极大地推动对袁桷及其所处时代文学的研究深度与广度。 激发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尽管《袁桷集校注》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著作,但其精良的注释也使得普通读者能够更轻松地走进袁桷的文学世界。通过注释的引导,读者可以逐步理解那些看似古奥的词句,体会作品的韵味,从而发现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历史的温度。 结语:一部承载着历史深度与学术追求的奉献 《袁桷集校注(全六册)》的出版,是学术界对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一项重要贡献。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学术功夫,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重要文学家的完整面貌,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元末明初那个时代的大门。这部巨著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桥梁。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乃至对学术研究有追求的学者来说,这套《袁桷集校注》都将是一份珍贵而不可多得的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史记》的排版简直是业界良心!字体清晰,行距适中,让我在长时间阅读那些密密麻麻的古代史料时,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司马迁的笔力遒劲有力,读起来酣畅淋漓,那些帝王将相的兴衰荣辱,在他笔下都化作了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我特别欣赏他“太史公曰”的那部分,那种站在历史高度的冷静评判,既不偏袒帝王,也不苛责反抗者,而是力求展现事件的全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感受到宫廷内部的暗流涌动。比起枯燥的年代罗列,司马迁的叙事艺术将冰冷的史实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它让我明白了,历史不是冷漠的记录,而是无数鲜活生命共同谱写的大悲歌。

评分

拿到这本《红楼梦》,我立刻被它那种缠绵悱恻的古典美学深深吸引住了。开篇那几页的批注和注释,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古典文学初学者量身定制的宝典,那些晦涩的典故和诗词一下子变得清晰易懂,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都有着令人心碎的命运,黛玉的敏感多思,宝钗的圆融周到,湘云的豪迈不羁,每一个女子都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我尤其喜欢它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摹,从贾府的亭台楼阁到丫鬟仆妇的日常琐事,无不透露着“盛极必衰”的谶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对封建礼教下个体生命挣扎的深刻反思,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只剩下对“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无尽唏嘘。

评分

这部精装本的《三国演义》简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座丰碑,页码厚实,装帧考究,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曹操的狡诈多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义无双,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栩栩如生,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他们共饮一杯浊酒。尤其是描绘赤壁之战的那些场景,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役中。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极为精准,即便是一些旁枝末节的描写,也透露出对那个时代深刻的理解与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兵书与权谋教科书,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感悟,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评分

这本关于唐诗鉴赏的文集,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位博学的长者在陪你漫步长安城的诗意画卷。它的选篇角度非常新颖,没有拘泥于我们中学时代背诵的那些“必考题”,而是挖掘了一些被主流忽略的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作者的解读角度极其细腻,他会从当时的地理环境、诗人的个人际遇乃至当时的音乐形式来分析一首诗的格调与韵味,而不是空泛地谈论“意境”。比如,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解读,就结合了唐代丝绸之路的贸易背景,让原本略显伤感的离别诗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色彩。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佳,读起来就像在品尝一壶上好的陈年佳酿,回味无穷,让人对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充满向往。

评分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清晰梳理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脉络的入门书籍,而这本《老庄思想精要》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先从甲骨文的起源讲起,逐步过渡到诸子百家的争鸣,最后聚焦于老子和庄子的核心思想。书中对“道”和“无为”的阐释深入浅出,并没有用过多的哲学术语来故弄玄虚,而是通过大量的寓言故事来阐明其义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变得平和了许多,面对生活中的纷扰,似乎有了一种“超脱”的视角。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人学会如何以更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方式去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