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品读 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定价:35.00元
作者:马世年 甄惠娟著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9005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孔子所倡导的“仁、礼、忠、信”“有教无类”,以及“伤人乎?不问马”的人文主义关怀,也能使读者站在孔子的角度为他永不放弃的理想而喝彩。
内容提要
◆该书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对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忠、信”,以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从故事的层面重新解读。全书以比较通俗、生动的语言将孔子深奥的思想略加拓展、引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够感知到真实的孔子,理解其为人与思想,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事亲、、为人、教育、为政等方面有所启迪和收获。书中也配有大量手绘插图,图文并茂,知识性、可读性与趣味性兼具。
目录
壹 孔子的故事
1.孔子出生
2.少年孔子
3.青年孔子
4.洛阳见
5.孔子适齐
6.鲁国从政
7.周游列国
8.子畏于匡
9.子见南子
10.坎坷的旅途
11.学琴师襄子
12.前后为难的抉择
13.卫乱
14.绝境逢生
15.楚国的生活
16.生命的挽歌
17.《论语》与“十三经”
18.半部《论语》治天下
19.《论语》的传本之谜
20.孔门弟子(一)
21.孔门弟子(二)
贰 仁德篇
1.何为仁之本
2.礼后于仁
3.里仁为美
4.颜渊问仁
5.身边的仁德
6.樊迟问仁
7.仁者管仲
8.子贡问道
9.仁者爱人
10.孟武伯问仁
11.智者为仁
12.陈文子的故事
13.立己难,立人更难
14.杀身成仁
叁 孝道篇
1.真孝子闵子骞
2.三年之丧
3.父子俩的同一个问题
4.什么叫“色难”
5.子欲养而亲不待
6.百善孝为先
7.以孝治天下
8.孟庄子的孝道
9.百里负米的故事
肆 君子篇
1.天下有德者居之
2.君子必先正名
3.君子的道德标准
4.伯夷、叔齐的故事
5.柳下惠的故事
6.真正的君子
7.史鱼和蘧瑗
8.君子以义为上
9.君子小人
10.光风霁月真君子
伍 篇
1.朋友之道
2.交什么样的朋友
3.司马牛之忧
4.的艺术
5.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6.以文会友
7.志同道合的朋友
陆 处世篇
1.傲寒独立
2.胜者为王败者寇
3.做一个的人
4.识人必察
5.行己有耻
6.夫子言志
7.不与鸟兽同群
8.四子侍坐
9.圣人之道
10.路遇隐士
11.孔子击磬
12.敢说真话的子路
13.吃饭乃是大问题
14.孔子的为人
15.尊礼为礼
16.士的标准
17.夫子的幽默
18.韶华易逝
柒 论学篇
1.六言六蔽
2.孔鲤学诗
3.樊迟学稼
4.有教无类
5.因材施教
6.好学生颜渊
7.宰予昼寝
8.崇德辨惑
9.一以贯之
捌 论政篇
1.叶公问政
2.昏庸的卫灵公
3.割鸡焉用牛刀
4.孔子不做官
5.尧舜禹的传说
6.季康子问政
7.为正义而言
8.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9.子张问政
10.冉有做官
11.冉有的无奈
12.冉有之过
13.一句话定成败
作者介绍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先秦诸子散文研究”负责人。出版专著有:《〈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代赋评注?先秦卷》(合著,巴蜀书社2010年);《〈新序〉译注》(中华书局2013年)。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墨色的深浅过渡自然和谐,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要求较高的人,纸张的触感、字体的选择,乃至装订的牢固度,都会直接影响我的阅读兴致。这本品读本在这几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但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流畅性。作者在过渡衔接上做得非常巧妙,从一个主题深入到另一个主题时,几乎没有生硬的转折,就像一条平缓流淌的河流,带着你不知不觉地领略了沿途所有的风景。特别是对于一些篇章的总结,往往寥寥数语,却能精准地概括出本章的核心思想,这种提纲挈领的能力非常难得。它没有冗余的废话,每一个字似乎都在为提升读者的理解贡献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质量、无干扰的沉浸式阅读环境,让你真正沉下心来,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一次深度、愉快的“约会”。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给吸引住了。装帧设计得非常雅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我尤其欣赏它在保持原著神韵的同时,对内容的解读和阐释所下的功夫。很多晦涩难懂的句子,经过细致的梳理和现代化的语境转化,变得清晰易懂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却苦于没有专业基础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说教,而是充满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读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孔老夫子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每读完一个小章节,都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愉悦感,那种感觉,就像是拨开云雾,看到了清晰的远方。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极其考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阅读体验极其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并反复研读的佳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盏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文化类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古板,要么就是生硬地堆砌辞藻,难以真正走进内心。然而,这本《品读》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方式极其灵动,完全没有那种传统注释书的沉闷感。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位耐心的老友,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奥的道德经义,用极其生活化的场景和当下就能理解的道理串联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处理一些经典篇章时的切入点,总能找到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去解读,让你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种“被点醒”的感觉,比单纯获取知识要来得更有冲击力。而且,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的辨析非常到位,没有含糊其辞,对于辨析“仁”、“义”、“礼”等核心范畴的细微差别,处理得相当精准到位,让人对传统伦理的层次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架起了古今沟通的桥梁,让经典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可以融入日常实践的活水源头。
评分我收到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质感,那种油墨的清新和纸张的细腻触感,让人感觉非常踏实。拿在手中,就是一种对阅读的尊重。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对原文的解析中,非常注重文化背景的铺垫。很多时候,我们读不懂古文,不是因为字词不认识,而是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俗。《品读》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会插入一些简短但信息量极大的文化注解,让你清楚地知道孔子说这句话时的社会背景和他的主要关切点。这种“带着背景去阅读”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的深度。举个例子,它解释“学而时习之”时,不仅讲了学习的重要性,还细致描绘了古代士人日常学习、反思的场景,让人对“温故而知新”有了更具象的体会。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是翻译字面意思,而是努力去重现那个时代的精神图景,引导读者去体会古人的心境,这种深层次的共鸣感,是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对比过市面上许多版本的《论语》解读本,坦白说,很多要么翻译得过于直白,失去了原文的韵味,要么就是过度阐发,偏离了原意。《论语》品读之所以脱颖而出,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大众的接受度。它并非是对经典进行简单的“现代化改造”,而是用现代的思维工具去“擦亮”经典的光芒。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君子”形象的构建和描摹,通过串联不同章节中对君子言行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完整且可供效仿的道德楷模轮廓。这种结构化的梳理,使得原本零散的教诲有了一个内在的逻辑主线。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孤立地记忆某一句格言,而是开始思考“我”在面对类似情境时,应该如何实践这种君子之道。这本书引导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实践的自觉,这一点,我认为是其最大的成功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