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
定价:88.00元
作者:许莉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9654507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释放改革红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未来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务供给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改进和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仅是建设服务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之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着力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这一独特的视角,以公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为指导,从空间关联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结构,从城镇化贡献率及居民需求角度探讨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结构,从网络治理的角度阐述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结构,进而提出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改革的政策建议。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范围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研究目的
一、文献评述
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理论阐述
节 基本理论工具
一、公品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三、空间经济理论
四、公共价值理论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区域结构与经济增长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与经济增长
三、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现状分析
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区域结构失衡
一、运用变异系数衡量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
二、运用基尼系数衡量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
三、运用泰尔指数衡量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失衡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需求差异的影响因素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没有根据需求的差异动态调整
第三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失衡
一、作为核心供给主体的已经力不从心
二、非供给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区域结构分析
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综合评价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的数据来源
三、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的方法及过程
四、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的结果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聚类分析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聚类过程分析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聚类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相关性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空间关联状况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城镇化贡献率及居民需求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分析
节 基于城镇化贡献率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关联效应分析
二、公共服务供给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第二节 基于调查问卷的小城镇公共服务需求优先序分析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匹配度测算
二、问卷设计与调研概况
三、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四类不同地区小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优先序分析
第三节 双向结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分析
节 网络治理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的构建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界定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的运行机制
三、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的模型
第三节 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个案考察
一、S村概况
二、S村修建村组公路的背景
三、S村修建村组公路的筹资情况
四、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和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节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协调,区域联动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三、创新机制,注重绩效
第二节 优化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加强省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地区间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联动局面
三、动态、灵活地调整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
四、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和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小城镇公共服务需求状况调查表
附录二 2007年、2009年、2011年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过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许莉,江西南昌人。201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供职于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数量分析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3CJY114)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编号:2015M570194)1项。已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改革》、《城市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农村公品供给研究——基于和农民的分析视角》。
文摘
序言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范围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研究目的
一、文献评述
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理论阐述
节 基本理论工具
一、公品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三、空间经济理论
四、公共价值理论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区域结构与经济增长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与经济增长
三、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现状分析
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区域结构失衡
一、运用变异系数衡量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
二、运用基尼系数衡量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
三、运用泰尔指数衡量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失衡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需求差异的影响因素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没有根据需求的差异动态调整
第三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失衡
一、作为核心供给主体的已经力不从心
二、非供给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区域结构分析
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综合评价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的数据来源
三、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的方法及过程
四、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的结果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聚类分析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聚类过程分析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聚类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相关性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空间关联状况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城镇化贡献率及居民需求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分析
节 基于城镇化贡献率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关联效应分析
二、公共服务供给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第二节 基于调查问卷的小城镇公共服务需求优先序分析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匹配度测算
二、问卷设计与调研概况
三、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四类不同地区小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优先序分析
第三节 双向结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分析
节 网络治理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的构建
一、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界定
二、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的运行机制
三、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的模型
第三节 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个案考察
一、S村概况
二、S村修建村组公路的背景
三、S村修建村组公路的筹资情况
四、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和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节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协调,区域联动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三、创新机制,注重绩效
第二节 优化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加强省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地区间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联动局面
三、动态、灵活地调整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内容
四、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和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合作网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小城镇公共服务需求状况调查表
附录二 2007年、2009年、2011年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过程
参考文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作者在理论构建上,汲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批判性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视角。这种理论的高度和深度,为理解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证部分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不仅关注了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更着力于分析供给过程中的“关系”和“互动”。例如,对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扮演和相互影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这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使得研究结论具有更高的说服力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在探讨如何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效率的章节,作者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到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运行逻辑”。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比如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影响等等,而是将其纳入分析框架,并试图解释它们是如何影响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公平性的。这种敢于触碰现实、直面问题的学术勇气,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之一。同时,书中对于如何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探索,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作者并非提供标准化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适合不同小城镇自身特点的解决方案。这种启发式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也更具思想性。它不仅是一本研究著作,更像是一次关于如何让基层生活更美好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立意非常新颖,深入探讨了中国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性问题,这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是一个相对空白但又极其重要的领域。我一直对基层治理和城市发展抱有浓厚兴趣,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鸿沟。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更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小城镇在公共服务供给上面临的共性与个性挑战。作者在理论部分,对供给模式、供给主体、供给效率等关键要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而在实证部分,引用了翔实的数据和案例,使得论证过程既有严谨性,又不失生动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未来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一些关于市场化、社会化参与的讨论,让我耳目一新,思考了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非常“接地气”的阅读体验,仿佛亲身走进了那些我们生活中熟悉却又常常被忽视的小城镇,去感受那里居民对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和体验。作者的笔触细腻,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描绘了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各方面服务供给的现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基层权力运作和资源分配机制的揭示,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解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服务供给的“面子”,而这本书则深入探讨了“里子”——即支撑这些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博弈。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具有代表性,让我看到了不同政策尝试的成败,以及它们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的真实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关于小城镇发展的“社会调查报告”,充满人文关怀,也引发了我对如何让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和有效的深刻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分析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能够一步步深入理解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复杂性。作者从宏观的制度环境入手,逐步聚焦到微观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再到最后的绩效评估和政策建议,整个论证过程非常流畅且具有逻辑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对不同模式优劣势的辩证解读。这让我能够跳出单一的视角,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各种可能性。书中对案例的选择和解读也非常到位,每一个案例都为理论的阐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让我看到了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系统性的、深入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国小城镇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