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意美术大画册-潜能开发课程-3

艺术创意美术大画册-潜能开发课程-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周妮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
  • 美术
  • 创意
  • 绘画
  • 儿童
  • 潜能开发
  • 教育
  • 启蒙
  • 大画册
  • 课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图书大厦旗舰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0586084
商品编码:30049210096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艺术创意美术大画册-潜能开发课程-3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作者:李周妮 译者: 开本: 8开
定价: 16.8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30586082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创意工坊:少儿综合技能拓展系列——手工与立体造型》 书籍定位与内容概述 本书是“创意工坊:少儿综合技能拓展系列”中的一册,专注于引导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和材料整合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深知,儿童早期的创造力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平面绘画技巧,更需要通过触摸、搭建和改造三维空间中的材料,来建立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旨在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趣味性的手工和立体造型活动,全面激发孩子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材料感知能力。我们摒弃了标准化的、重复性的临摹作业,转而鼓励孩子在探索中发现材料的特性,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构建想象中的世界。 核心模块与教学理念 本书的内容结构围绕“观察——理解——构思——实现”的创作流程展开,共分为六大核心模块,确保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递进: --- 模块一:基础材料的魔术——感知与初探(约300字) 本模块侧重于让孩子熟悉并学会驾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非传统绘画材料。重点不在于“画出什么”,而在于“材料能做什么”。 主要内容包括: 1. 纸张的无限可能: 探索卡纸、皱纹纸、包装纸、废旧报纸的物理特性(韧性、吸水性、可塑性)。学习基础的折叠、卷曲、剪裁和粘贴技巧。范例包括利用不同纹理的纸张制作立体纹理背景墙,而非简单的平面拼贴画。 2. 黏土与面团的塑形艺术: 引入轻质黏土、油泥和面粉团,重点训练捏、揉、搓、压等基础塑形手法。教学目标是建立孩子对体积感和比例感的直观认识。我们会引导孩子不只是捏制简单的动物形象,而是尝试制作“功能性”的微缩场景,例如一个小型的“花园”或“农场”,要求物体间存在空间关系。 3. 自然物的拼装游戏: 使用树叶、小树枝、种子、鹅卵石等自然材料。本单元强调“发现结构”,鼓励孩子观察自然物体的内在连接方式,学习用胶水或细线将不规则的元素组合成稳定的结构体,为后续的立体搭建打下基础。 教学特色: 强调“探索性实验”,鼓励孩子故意尝试撕裂、浸水等方式来了解材料的边界。 --- 模块二:结构与平衡——骨架的搭建艺术(约350字) 立体造型的核心在于结构稳定性。本模块是通往复杂模型制作的桥梁,重点训练孩子的空间逻辑和工程思维。 主要内容包括: 1. 支撑的力量——纸棒与吸管的运用: 学习如何利用细长的材料(如吸管、雪糕棒、卷起的报纸条)构建三维网格结构。重点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在结构中的受力差异,制作简单的桥梁或高塔模型。我们提供的图示不是成品,而是“结构蓝图”,引导孩子理解连接点的重要性。 2. 连接的智慧: 介绍多种非传统连接方式,例如使用牙签、回形针作为“骨钉”,以及如何通过交叉穿插形成牢固的连接。范例是搭建一个可以承受轻微外部压力的立体框架,例如一个简易的“起重机”模型。 3. 几何体的空间转换: 将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通过折叠、组合转化为立方体、棱柱体。本单元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直观理解二维到三维的转化过程,并开始尝试设计可旋转或可开合的几何组件。 教学特色: 引入“力学小常识”,让孩子在搭建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原理的趣味性。 --- 模块三:生活中的立体故事——情景构建(约350字) 将前两模块学到的材料处理和结构搭建能力,应用于创造完整的、富含叙事性的立体场景。 主要内容包括: 1. 我的小小世界: 以“家”、“商店”、“森林小木屋”为主题,要求孩子设计并制作一个包含至少三个相互关联元素的微缩场景。例如,制作一个可以开门的玩具冰箱,内部需要用硬纸板隔出储物格。 2. 可动机构的引入: 尝试制作简单的活动部件,如利用图钉或绳索制作可以开关的门、可以升降的吊篮。这要求孩子精确测量和定位枢轴点。 3. 环境元素的层次感: 学习如何通过抬高或压低背景板、使用不同深度的材料来制造空间纵深感,避免场景看起来扁平。我们鼓励使用泡沫板或瓦楞纸作为基础底座,进行多层叠加创作。 教学特色: 强调叙事性,每件作品都需要有一个“故事背景”作为创作的驱动力。 --- 模块四:变废为宝——再生材料的创意再生(约250字) 本模块专注于环保教育与创新思维的结合,挑战孩子用限制性的、看似无用的材料完成复杂的造型任务。 主要内容包括: 1. 塑料容器的重生: 学习如何安全地切割和组合酸奶盒、饮料瓶底部、鸡蛋托。重点是利用这些材料的固有曲率,制作出意想不到的造型,如机械部件或奇特的外星生物。 2. 金属与包装的结合: 利用饼干盒、易拉罐(边缘需处理安全)、锡箔纸等。训练孩子通过揉捏、熨平来改变金属材料的质感,制作出具有金属光泽或工业感的雕塑。 3. 功能性回收: 不仅是美观,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例如,用旧光盘和瓶盖制作一个手机支架,或用纸筒制作一个笔筒,并对其进行立体装饰。 教学特色: 设定“限制挑战”,如“只能用蓝色和黄色的回收物创作一个海洋生物”,激发资源整合能力。 --- 模块五:雕塑与造型的进阶技巧(约200字) 本模块提升制作的精细度和艺术表现力,更加注重形态的准确性和细节的刻画。 主要内容包括: 1. 形态解构与重组: 如何将一个复杂的物体(如一辆自行车、一只猫)拆解成基础几何体,再用这些几何体重新组合,强调抽象与具象的转换。 2. 表面的肌理处理: 利用砂纸、粗盐、碎布条等,对已完成的结构表面进行二次加工,制造出如岩石的粗粝感、皮肤的细腻感或织物的柔软感。 3. 色彩与光影在立体造型中的应用: 学习基础的喷涂和晕染技巧,理解立体造型中的“高光区”和“阴影区”如何通过色彩变化来增强雕塑感和体积感。 结语:创造的无界限 《创意工坊:少儿综合技能拓展系列——手工与立体造型》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动手创造世界的门。它不会告诉孩子“应该画什么”,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用双手去构建心中的一切”。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孩子将建立起自信心,认识到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未来任何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空间思维和实践动手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奇幻世界和科幻场景充满了兴趣,但苦于自己缺乏绘画技巧,只能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的福音。它在“创意美术”的部分,提供了非常多关于如何构建想象世界的思路和方法。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元素拆解与重组”的讲解,比如如何将现实中的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变形、融合,创造出全新的生物或场景。书中有大量的概念图和设计稿,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提示,去构思我自己笔下的“异星生物”和“未来城市”,虽然画得还比较稚嫩,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这本书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绘画风格,它鼓励你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创意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灵感种子,等待着你去发掘和培育。

评分

我是一个对色彩非常敏感的人,平时喜欢逛美术馆,看展览,但总觉得自己在色彩运用上有所欠缺。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色彩组合能够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解读,比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这些都是很直观的感受,但书中的解释更加深入和系统。我试着模仿书中的一些色彩搭配,在自己的小作品中使用,发现效果真的不一样。原来,一个小小的色彩调整,就能让整个画面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黄昏的光影”的章节,作者通过非常细腻的笔触和色彩变化,捕捉到了那种温柔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我对着范例临摹了好久,虽然我无法完全复制,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情绪的技巧。这本书让我明白,色彩不仅仅是颜料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语言。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绘画技巧本身。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艺术天赋,平时也只敢画一些简单的涂鸦,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重新审视了“创意”这个词的含义。它并没有把创意定义成多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鼓励我们从小小的观察和联想开始。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灵感的小练习,我尝试着跟着做,感觉大脑的“创意开关”被一点点打开了。我开始注意观察树叶的纹理,云朵的形状,甚至是街边小店的招牌设计,这些平时忽略的细节,在书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且,这本书的“潜能开发”这部分做得非常棒,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画”,而是引导你去“怎么思考”,怎么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一些主题,比如“未来的城市”或者“失落的文明”,去构思一些场景,虽然画得不算精美,但整个构思的过程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它不压迫你,而是鼓励你,让你敢于去尝试,敢于去表达。

评分

这本书的“潜能开发”部分,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惊喜。我一直觉得自己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循规蹈矩。这本书通过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艺术练习,帮助我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比如,它会让你用非惯用手画画,或者用非常规的工具来创作,这些看似“奇怪”的方法,却能意外地激发大脑的不同区域,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我记得书中有个练习是让你“用声音来作画”,当时我感到非常困惑,但尝试之后,我发现通过倾听不同的声音,去感受它们所带来的画面感,然后用色彩和线条去表达,竟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你去“玩”,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它让我明白,创意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只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去发现,去培养。

评分

这本书的画面真的太震撼了,每一页都像一幅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理论的那几章,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不同颜色搭配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联想,甚至还结合了一些心理学上的原理。我本来以为美术课程会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引导读者去感受美,去发现身边被忽略的艺术细节。我尝试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用不同的笔触去描绘同一个物体,或者用不同的光影来表现情绪,真的很有启发性。有时候,我只是随意翻阅,也能从中找到灵感,甚至在做一些日常工作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书中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它没有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不同绘画技巧时,不仅仅是文字说明,还配有大量精美的范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步骤和要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艺术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