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林亮太超写实彩色铅笔入门教程 身边的静物|8029701 |
| 图书定价: | 49.8元 |
| 图书作者: | 【日】林亮太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6/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547545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11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林亮太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美术史专业毕业。 1995年开始作为平面设计师,插画师,主要活跃在音乐、学校教育相关领域。 2009年开始进行彩色铅笔创作活动。 主办“东京彩色铅笔风格展”。 |
| 内容简介 |
| 色铅笔绘画是一种运用色彩的绘画方式,由浅色到深色,层层叠加刻画。本书旨在通过轻松的绘画手法、清新的色彩表达及漂亮的画面感,带给读者绘画的喜悦。 本书针对学习色铅笔的新手,先介绍了绘画的工具及基本方法,接着介绍了各种景物的特点及其绘制方法,学习内容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易于掌握。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前言章节介绍了色铅笔绘画的基础知识,第一章讲解了水果的绘制方法,第二章讲解了玻璃杯的绘制方法,第三章介绍了题材的组合,第四章介绍了窗台盆栽的描绘方法,第五章则介绍小风景的描绘方法。 本书译自林亮太的日版书,教学结构清晰,绘画难度较低,适合新手学习色铅笔绘画。希望各位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进步,收获喜悦。 |
| 目录 |
美术 ——始于桌面 2 前言 8 画具——彩色铅笔 12 基本工具 12 基本涂色方法 17 12 色即可 20 Column 专栏1 邂逅彩色铅笔 22 第1章 描绘水果 23 选择题材 24 完成作品 25 描描画草图 26 涂色 27 美术——水果的描画 34 Column 专栏2 学生的题材 36 第2章 玻璃杯 37 选择题材 38 完成作品 39 描描画草图 40 涂色(从阴影开始) 41 美术——玻璃的描画 46 Column 专栏3 绘画的时间带 48 第3 章 题材的组合 49 选择题材的注意事项 50 选择题材 52 完成作品 53 描描画草图 54 涂色 55 美术——质感的表现 68 Column 专栏4 相关展示 72 第4 章 窗台的盆栽 73 选择题材 74 完成作品 76 描描画草图 77 涂色 78 Column 专栏5 看图绘画 84 第5章 小风景 85 选择题材 86 完成作品 88 描描画草图 89 涂色 90 美术 ——街角依旧 98 Column 专栏6 寻找题材 104 练习用草稿集 105 后序 111 |
这本关于林亮太超写实彩色铅笔教程的书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头到尾,每一个步骤的讲解都充满了耐心和细致。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在面对“超写实”这个词时的那种望而却步,所以他把复杂的技法拆解成了一个个极其易于理解的小模块。比如,在处理物体表面的纹理时,他不仅会告诉你用哪种笔触,还会深入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笔触——是模拟光线的折射,还是为了表现材质的粗糙或光滑。书中的案例选择也非常贴合生活,那些“身边的静物”比如一个玻璃杯、一个苹果、甚至是一块旧木头,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极大地降低了模仿的门槛,让我感觉“我也可以做到”。而且,作者非常注重基础的铺垫,对于色彩的叠加、明暗关系的把握,他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技巧分享,绝非泛泛而谈。特别是关于如何用彩色铅笔模拟出油画般的厚重感,那几页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对铅笔画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棒,图文并茂,色彩还原度高,看得出来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对于学习者来说,清晰的参考图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用彩色铅笔来尝试一些更精细的绘画练习,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提升我观察力和表现力的教材。市面上很多教程要么过于侧重速写,要么就是停留在基础的素描阶段,真正能教人如何深入刻画细节、达到“超写实”效果的实在难寻。这本林亮太的书籍,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作者毫不保留地分享了他对“光影哲学”的理解。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里该画亮部,哪里该画暗部,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光线是如何与物体表面发生作用的,比如透明物体中的折射与反射,磨砂物体表面的漫反射等。这些深层次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静物案例被完美地转化成了可操作的步骤。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处理金属光泽的一章,那需要极高的耐心和对色彩微妙变化的捕捉能力,书里详细展示了从底色铺垫到最后高光提亮的完整过程,每一步的力度控制、笔尖的朝向都有详细的图示说明,对于像我这种追求极致细节的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种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让我对自己的进步充满了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有几年绘画经验,但总感觉自己的作品缺乏“灵魂”和“质感”的业余爱好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了这本教程。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超写实”这个标签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境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非鼓励你盲目追求复制照片,而是强调通过对现实的深入观察,用铅笔这一媒介去“重建”质感。书中对不同材质的区分处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如何用干擦法表现水果表皮的绒毛感,与如何用排线和叠色法来模拟陶瓷的温润光洁,这两者之间的技法差异被讲解得泾渭分明。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氛围感”的营造。一个静物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形准、色真,更在于它所散发出的情绪。作者通过对背景处理和环境光的运用示范,教会我们如何让静物“活”起来,赋予画面故事性。这种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表达层面的引导,是很多入门书籍所不具备的,非常适合想要突破瓶颈的进阶学习者。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彩色铅笔教程,很多都是那种色彩鲜艳、主题抓眼球,但内容却空洞乏味,读完后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学到。但这本关于林亮太超写实静物的书完全是另一回事。它给我的感觉是沉稳、扎实,充满了实战经验的积累。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页内容都紧密围绕着“如何用彩色铅笔画得更像”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叠色与混色”的部分。彩色铅笔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像水彩或油画那样容易大面积调和,所以如何通过谨慎地叠加不同色彩来达到最终需要的中间色调,是最大的挑战。作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教你如何通过底层色的选择,决定最终画面的冷暖倾向,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灰度颜色的交替使用,来构建出丰富而有层次感的阴影区域。这种系统性的训练方法,远比零散的技巧介绍要有效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绘画的“思维模式”,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动作。
评分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只能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绘画练习的人来说,效率和针对性至关重要。这本教程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工具使用效率”的优化上。林亮太老师在书中不仅分享了绘制技巧,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工具保养和笔尖处理的心得,比如在处理极细微的毛发或纹理时,如何通过削笔器快速达到完美的针尖状态,以及不同品牌和硬度铅笔在特定场景下的最佳应用。这种“工具箱”层面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我在实际操作中因工具不顺手而产生的挫败感。此外,全书的案例选择都是在光照条件相对均匀、易于观察的环境下设置的静物,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环境光复杂导致的色彩判断失误。它教会我们先掌握“纯粹的物体表现”,再逐步过渡到复杂场景的光影处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在技术层面精益求精,同时又非常贴合学习者实际需求的一本硬核教学指南,值得反复研读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