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建筑景观速写表现技法|8047596 |
| 图书定价: | 59元 |
| 图书作者: | 蒲宏文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7/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5483904 |
| 开本: | 大16开 |
| 页数: | 124 |
| 版次: | 1-1 |
| 内容简介 |
| 建筑景观速写表现技法是一本讲解建筑风景速写表现技法的教程,从速写工具、线条、透视原理、绘画原理、构图等讲起,过渡到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再到建筑景观小品,zui后到建筑整体的速写过程。书中配有详细的速写步骤画法,循序渐进地展示给读者,帮助读者解决速写写生难题。 书中不仅详细解说了建筑景观速写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在每章中配备了相应的免费速写教学视频,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案例旁边的二维码在线观看相关视频,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适合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的设计师以及高校在校生和速写爱好者学习。读者通过临摹、参考书中的作品,可以提高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
| 目录 |
第 1 章 建筑风景速写概述 1.1 速写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007 1.2 学习速写的方法 008 1.3 速写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009 1.4 速写的表现材料与工具 011 1.4.1 画笔 011 1.4.2 画纸 013 第 2 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 2.1 透视的概念 014 2.2 为什么要学习透视 014 2.3 透视在画面中的运用 015 2.4 各种透视图的基本原理 017 2.4.1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017 2.4.2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018 2.4.3 倾斜透视(三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019 2.4.4 光影透视的基本原理 021 2.4.5 圆形透视的基本原理 022 第 3 章 建筑景观速写要领 3.1 速写的构图形式 024 3.2 速写的观察与取景 031 3.3 线条的重要性 033 3.3.1 线条的练习 033 3.3.2 画好线条的方法 035 3.4 点、线、面的运用 036 3.5 黑、白、灰的运用 037 3.6 速写常见的主要关系 038 3.6.1 主次关系 038 3.6.2 虚实关系 039 3.6.3 疏密关系 040 3.6.4 明暗关系 041 第 4 章 基本元素的表现和绘画方法 4.1 景观元素的表现方法 042 4.1.1 砖墙的画法 042 4.1.2 瓦和草顶的画法 043 4.1.3 植物的画法 048 4.1.4 山石、水体的画法 060 4.2 建筑风景的基本画法 062 4.2.1 画法1:墨线法 063 4.2.2 画法2:推移法 065 4.2.3 画法3:对比法 067 4.2.4 画法4:层次法 071 4.2.5 画法5:拓印法 075 第 5 章 建筑景观速写作品欣赏 |
我对这本书的“预售”性质感到略微好奇,这通常意味着内容是比较前沿或专门性极强的,出版社可能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收集最新的案例或者采用了最新的表现材料。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室内设计但最近想拓展到室外景观表现的从业者,我非常看重它是否能提供一些跨领域的知识点。比如,建筑速写中常见的参数化设计元素或参数化表现技法,这本书是否有涉及?现在很多新的建筑设计都强调几何的复杂性和韵律感,如果速写还能兼顾这种现代感,那就太棒了。我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表现”二字,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解读和再创作。因此,我希望书里能讲解一些快速上色的技巧,比如如何用有限的几种颜色(也许是三色法或四色法)来快速建立画面的色彩基调,营造出特定的季节或时间氛围。我讨厌那种把所有细节都描绘得死板的速写,我更喜欢那种带有画家个人情绪和节奏感的作品。如果这本书能引导我找到自己的“速写语汇”,那就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艺术启蒙读物了。
评分我对“8047596”这个编号感到好奇,它似乎是一个内部识别码,或许意味着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是面向特定需求群体的小众精品。我希望这本书的案例选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最好能涵盖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类型,这样才能确保所教授的技法具有普适性。例如,欧式古典建筑的宏大叙事感和日式禅意园林的内敛含蓄,其速写手法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侧重点完全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跨文化、跨风格的速写“思维框架”。另外,对于“预售”书籍,我往往期待附带一些独家资源,比如配套的电子资源包,里面包含一些高分辨率的参考图、练习用的底稿线稿,或者作者的现场录像片段。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私教”一样,不仅告诉我“怎么做”,还能让我看到“做的时候在想什么”,那对我来说无疑是极佳的学习体验。总而言之,我期待它是一本能激发创作热情,而非仅仅是堆砌技巧的实用指南。
评分说实话,拿到书的时候,我主要是在翻看它对不同材质的处理部分。我对玻璃幕墙在不同天气下的反光效果特别感兴趣,因为在实际的城市景观中,玻璃的质感往往是决定整体画面“通透度”的关键。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笔触和排线示范,比如如何用铅笔的轻重变化,或者干脆用橡皮擦来“擦出”高光,而不是仅仅依赖画上去的白色颜料。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信息密度很高,没有太多大段的文字叙述,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因为我更喜欢“看图说话”式的学习方法。另外,关于“包邮”这个标签,虽然是购买时的附带信息,但它侧带出了一个现代的消费习惯——追求效率和便利,这似乎也呼应了“速写”所强调的效率精神。我特别留意了书中是否有针对不同光照角度(比如清晨、正午和黄昏)的速写案例对比,因为光影是速写表现力的灵魂。如果能有“如何在一分钟内确定主光源和阴影边界”这样的章节,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展示成品,更重要的是展示“思考过程”。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很有现代感,色彩搭配得也很舒服,一看就知道是针对设计专业或者对绘画有兴趣的读者的。我平时就喜欢在周末的咖啡馆里随手画点东西,希望能把看到的风景快速地记录下来。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特别是“速写表现技法”这几个字,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快速捕捉场景光影和材质的技巧,而不是那种一步一步教你怎么画写实素描的厚厚大部头。我更看重的是那种灵活性和现场感,毕竟真正的速写就是跟时间赛跑。如果这本书能教我如何用最少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的结构和景观的氛围,那就太棒了。我听说有些速写书会花大量篇幅讲解透视原理,虽然这很重要,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直接切入实战,比如如何在复杂的人流和多变的自然光下保持画面稳定和美观。我很期待它能分享一些顶尖设计师的经验,比如他们如何在匆忙中找到建筑的“神韵”,而不是仅仅复制表面的纹理。包装和装帧看起来很结实,这对于经常需要带着书本出门现场写生的我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内页的纸张质量也能支撑水性笔和轻度水彩的反复涂抹。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第一印象”非常积极,让我感觉它真的是一本能提升我现场创作效率的工具书。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目录(虽然我无法看到具体内容,但我可以推测其结构),我猜想它可能按照“体块、材质、环境、动态”这几个维度来组织技法。我个人最头疼的是“环境”的处理,比如如何处理背景中那些杂乱的树木、远处的山峦,或者地面上模糊的人群,这些元素往往喧宾夺主,破坏了建筑的主体地位。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成熟的“减法”策略,教导读者哪些可以大胆省略,哪些必须保留,以突出建筑的纯粹形态。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草图思维”的训练方法,就更好了——即在动笔之前,如何在脑海中迅速完成一次结构分析和光影推演。此外,我对于现代材料的速写表现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清水混凝土的粗糙质感、耐候钢板的锈蚀肌理,这些都需要特定的笔法才能在二维平面上被有效传达。如果这本书能详细展示如何通过线条的断续、点阵的疏密来模拟这些现代建筑的“触感”,那绝对是高价值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