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核心理学
定价:39.0元
作者:俞冀阳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302396772
字数:2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核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并重,读来轻松流畅又收获很多。
内容提要
核电,始终充满争议。支持核电的人总能说出一大堆的理由,反对的也绝不是没有道理。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方面的读物,可为读者提供一些独立思考的角度。
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方法;核辐射、核安全以及核安全目标;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恐惧与贪欲等关系;社会影响评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等基本概念;公众对核电的安全顾虑;公众对待核电的态度;职业人员心理素质;可替代能源与能源政策的决策困境;媒体的作用与心理分析;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心理救援问题。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社会公众阅读和参考,更是广大关心核能发展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公务员以及核电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必读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对于核电,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核能,使人类获得了对日益减少的化石燃料的一种补充和替代能源。但自从1978年美国发生了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后,核电的安全性不断受到公众的质疑。开发核能,是造福人类还是在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2011年日本发生的福岛核电厂事故,又把这一个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为此,一直想写一点东西,写点这些年来自己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写一点关于核能或者关于未来的一些想法,但又不想写得太学术化、太晦涩深奥,只是一直不知该如何起笔。
时值毕业20周年的一次同学聚会,看着业已发灰背鞠的老同学们,坐在一起畅谈20年的风雨,话题总也离不开核电。同学中,既有在核电相关部门工作多年的,也有早已改行却仍然对核电感情深厚的。所以聊天的内容海阔天空,纵横四海。我便和大家说了想写点什么的想法,没想到大家都很支持,献言献策,有说写点故事的,也有说写点散文的,还有说写点杂谈的。核电界的故事确实很多,闲言碎语的杂谈也有一些,可总觉得难以成一书以集之。后来话题便逐渐会聚到公众对待核电的态度上来,我也结合自己多年研究公众态度和公众心理的一些体会,觉得编写一本关于核心理学方面的科普读物也许有些价值。
无疑,核电始终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支持核电的人总能说出一大堆的理由,反对的也绝不是没有道理。开笔之前我对自己讲,我既不想站在支持的一方,也不想站在反对的一方,我只是想要通过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给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读者提供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一直是我在清华大学十多年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因为若青年人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就不会盲目相信,也不会人云亦云。实事求是,则民族便有了希望。在当今的社会,对于核电,十分缺乏独立思考之声音。大家或者觉得这是国家政策,无须个人讨论;或者觉得理论太深奥,相信专家的吧;或者觉得核电很可怕,不过反对又能怎样?仔细一想,其实很多时候是感性的成分多于理性的讨论。
我想,我写的《核心理学》这本书,是要让读者在茶余饭后读起来轻松而愉快的,要让稍微有点知识基础的读者都可以读懂的,而不是一本深奥的大学教材。当然,如有一天能够在清华大学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公共选修课《核心理学导论》,也是我的一个长远的目标。
这便是开卷之前想说的话。
全书共分9章。章为绪论,介绍了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第2章是核安全目标,通俗地介绍了什么是核辐射,什么是核安全,以及核安全目标的由来和公众的接受性。第3章介绍个体心理,分析了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恐惧与贪欲等关系。第4章讨论公众心理,介绍了社会影响评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等基本概念。第5章讲述公众对核电的安全顾虑,并对安全顾虑的心理表现进行分析。第6章重点探讨公众对待核电的态度,以及如何科学定量地测量社会态度。第7章介绍可替代能源与能源政策的决策困境,讨论了太阳能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能源危机以及器等涉及国家意识的话题。第8章讨论媒体的作用与心理分析。第9章研究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心理救援问题,对核辐射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风险沟通与危机沟通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全书后附录给出一些有用的量表和题库。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当年的班主任郑福裕教授悉心的指正,他对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细心的检查。感谢工物93班的全体同学(王永革,郭建兵,李庆,彭俊,朱岩,徐沾杰,符好英,陈朝晖,杨华颖,郑宇峰,陈国胜,李铎,唐文忠,高逢辰,于兴波,朱明宇,仵威,高裕忠,钱海燕,童雷,曹斌,李冬松,王鹏,丁向武,于春茂,孙东军,吴军华,隋郁,赵军,于盟等)对整书的架构和内容献言献策,特别要感谢郑滨同学及其夫人(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教的陈玲女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核电公众接受度研究方面的手材料。还要感谢参加本人主持的研究课题的张璇和宋倩玥同学,很多时候是她们协助我奔赴现场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当然,还要感谢多年来一直给我以支持和力量的夫人殷琦,她也是这本书的位读者,大量的修订是在她的帮助下完成的。
书中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指正。
作者
2015年3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纯净的白色背景搭配沉稳的黑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有韧性,书脊的装订牢固,翻阅起来不会有散架的担忧。俞冀阳这个名字我之前在一些学术论坛上看到过,感觉是那种专注于理论研究的学者,所以对于他著作的期待值很高。我之前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阐述“核心理学”概念的书籍,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碎片化的介绍,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和深入的讲解。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也对它寄予了厚望。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核心理学”的,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理学(比如宋明理学)在概念上、理论体系上又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大门?我尤其关注作者在梳理和阐述过程中,是否能够将复杂的哲学概念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又不失其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堆砌,更能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全新正版 核心理学 俞冀阳著》。首先,从包装上看,虽然是全新正版,但也没有过于奢华的设计,更注重内容的实在。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其章节划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按照体系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我对“核心理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它听起来就有一种提纲挈领、抓住本质的意味。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中国古代哲学,虽然也了解理学的一些基本流派,但总觉得在理解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概念始终模模糊糊。这本书是否能够有效地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特别留意了作者的学术背景,俞冀阳这个名字似乎代表着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关于“核心理学”的完整知识框架,并且能够从中学习到作者独特的见解和分析方法。对于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学习者的谦逊态度,期待它能为我带来知识上的启发和思维上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人一种朴实而又不失内涵的感觉,书的整体重量适中,方便携带和阅读。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核心理学”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现代思想中的意义。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关于理学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通俗化,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听闻俞冀阳教授在这一领域有着独到的研究,我自然而然地被这本书吸引。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核心理学”的,它是否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还是对传统理学的一种创新性解读?书中是否会探讨“核心理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以及它如何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我尤其关注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是否能够引用丰富的史料和典籍,并进行深刻的解读,从而增强说服力。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渴望深入探究中国哲学精髓的读者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触感非常舒服,印刷清晰,字迹大小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选择购买这本书,主要源于对其书名“核心理学”的好奇。我之前对“理学”这个概念有所了解,但总感觉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很多细枝末节的理论容易让人迷失。而“核心”二字,则暗示着这本书将聚焦于理学中最本质、最根本的部分。俞冀阳的名字,在我看来,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他作为一位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学者,其著作必定有其独到之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核心理学”的真谛,帮助我理清那些繁复的理论,抓住其精髓。我希望作者在阐述过程中,能够兼顾理论的严谨性和表达的生动性,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思想的魅力。这本书能否成为我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一个重要桥梁,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简洁而有力量的书名和作者署名。封面的设计风格也比较内敛,但却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购买这本书,是为了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核心理学”这一概念。我对中国传统哲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在理解一些核心概念时,仍然存在着不少困惑,感觉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缺乏一个清晰的抓手。俞冀阳教授的《核心理学》,恰好满足了我对系统性、权威性解读的期待。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解析“核心理学”,它会提供一个怎样的理论框架?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前人未曾触及的观点,或者对现有理论进行颠覆性的阐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扎实和深刻的“核心理学”认知体系,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思考维度,为我在学术研究和个人成长方面提供更强的理论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