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开花的身体:服装的罗曼史
定价:48.00元
作者:罗玛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8068166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或许只有重新回到时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服装的意味:那只是一场延续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性游戏。它被一种叫做审美的东西不断刺激着,变化在遮蔽与之间,并在这半遮半掩中,完成对身体的想象。本书回顾了人类服装发展史和其中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内容提要
从巴斯尔的欲望到乔治·阿玛尼的柔软肩膀,从件比基尼到条牛仔裤,从东方的三宅一生到西方的范思哲……
服装的历史里藏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都超乎人们的想像,另有隐情。服装承载着人类本原的欲望,同时与人类文明史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
回顾人类的服装发展史,我们发现在道德的指向上,服装和肉体之间一直呈现着一种紧张的关系,当肉体被视为不洁和罪恶的摇篮时,服装便充当起警察的角色。服装的压迫往往以束缚的姿态出现,带有明显的虐恋意味。
虐恋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穿衣服的目的到底有哪些,你可曾想过?
目录
前言 虐恋之花在束缚中盛开
章 虐恋之美
1 细,细到40厘米
2 ○娘的
3 男人的束腰、马裤、黑死病
4 脚越小,美丽越大
第二章 S在延续
1 时装之父和个模特
2 巴斯尔的欲望
3 高贵的假领子
4 与时髦无缘的男人
5 “新艺术”的S体态
6 寡妇的帽子和吉布森女郎
7 保罗·波烈——紧身胸衣终结者
第三章 在战争中开始奔跑
1 炮火开创“爵士乐”时代
2 口红挺起来
3 改变乳房
4 夏奈尔5号·直筒裙·假珠宝
5 斜裁大师维奥尼
6 斯基亚帕雷利和她的龙虾裙
7 尼龙卷起丝袜狂潮
第四章 战后新形象
1 乘“后一班地铁”去美国
2 爱上军装
3 认识巴伦夏加
4 迪奥的新形象
5 泳装在比基尼爆炸
第五章 颠覆,以自由的名义
1 玛丽·奎恩特的“迷你”风暴
2 旗袍·月份牌·过滤嘴
3 牛仔传奇
4 当摩登遭遇摇滚
5 在破烂里造就嬉皮
6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美钞
7 高举朋克的大旗
8 韦斯特伍德的“性”高潮
第六章 服装的权力
……
第七章 配件,必不可少
第八章 谁在复制时装
第九章 媒体的脸偷偷在改变
第十章 好莱坞万岁
第十一章 模特的步伐
第十二章 在西方亮起东方明灯
第十三章 后现代的奇异之花
第十四章 裘皮的意味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罗玛,本名王静,生于南京。公共视野里的她,是中国时尚文化的守望人;朋友眼中的她,是一个善良而忧伤的女性。爱狗、受旅行,集疯狂与娴静于一身。出版有《重现的玫瑰》(光明日报出版社)、《比比的大眼睛——我与狗的情感生活》(昆仑出版社)、《天堂里的每一天》(哈尔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满28包邮”这个前缀感到非常困惑,这听起来就像是网购时的促销语,和“服装的罗曼史”放在一起,简直是文化冲击。但神奇的是,一旦你沉浸进去,就会发现作者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看似荒诞的并置。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撕掉了“高级时装”那层高高在上的面纱,将服装的起源和演变拉回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市井烟火气中。它探讨的不是T台上的奇装异服,而是人们为了御寒、为了社交、为了偷窥或被看见而精心选择的每一寸布料。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特定地域的民间服饰如何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而发生微妙变异,那种观察的敏锐度和记录的详实度,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作者的叙事节奏非常明快,时不时会穿插一些令人捧腹或者深思的逸闻趣事,让原本沉重的历史重量变得轻盈可消化。它成功地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穿的T恤和牛仔裤,其背后都有一条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的血脉。这本书绝对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教科书,而是给所有对“穿”这件事有所感知的人的一份迷人礼物。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简直是种享受,它完全不像那种典型的“学术著作”,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坐在壁炉边,呷着红酒,娓娓道来那些关于“衣裳”的奇闻异事。他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和强烈的感官刺激,读着读着,我甚至能闻到羊毛燃烧时的焦味,或者想象出丝绸滑过皮肤时的冰凉触感。尤其是在论述特定服饰的社会功能时,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不是简单地批判父权制或者阶级固化,而是更侧重于人与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比如,他对“遮蔽”与“展示”这一对永恒矛盾的探讨,简直是精彩绝伦。服装是如何既保护了我们不受外界侵扰,又成为了我们向世界发出的最响亮宣言?这种辩证法的运用,让原本简单的“穿衣”行为,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普及了服装史知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被身体包裹的这个世界。
评分我得承认,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其实是很低的,毕竟名字听起来有点“标题党”的嫌疑。但读完之后,我必须收回我最初的偏见。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巧妙地避开了纯粹的艺术评论或商业分析的陷阱,而是将服装放置在了人类“存在”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对不同文明中“身体修饰”的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不同文明对“暴露”和“禁忌”的界定是如何随着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而变迁的,这种跨文化的对比,让人对人类的想象力和适应性感到惊叹。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清晰,虽然内容庞杂,但逻辑链条始终紧密相连,从最初的动物皮毛到后来的高科技面料,每一章的过渡都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突兀感。它成功地将服饰史打造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编年史,读起来酣畅淋漓,干货满满,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内容的空洞感。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开花的身体:服装的罗曼史》简直是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服饰史或者设计理论,毕竟书名里带着“服装的罗曼史”这种听起来有点学术性的词汇,但读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像是拿着一把精致的画笔,勾勒出不同时代女性与衣物之间那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纠葛。比如,书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紧身胸衣的描绘,与其说是描述一种束缚,不如说是刻画了一种在特定社会规范下,身体如何通过服饰来表达自我、隐忍或反抗的无声宣言。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美与丑”的评判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布料的纹理、剪裁的逻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和社会心理。尤其是提到某个特定面料的兴衰,居然能和当时的贸易路线、工业革命的进程联系起来,这种跨学科的叙事手法,让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啊,原来如此!”的惊喜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处理“身体的在场感”的方式,服装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历史的载体,是流动的记忆。读完后,我再看衣橱里的任何一件衣服,都会多一层敬畏和好奇心,仿佛它们都在低语着自己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时间性”的处理。服装是时间凝固的产物,它承载着过去一代人的审美偏好和物质条件,同时又指向未来的趋势和可能。作者在探讨服装的演变时,并非采取线性推进的方式,而是不断地在不同世纪之间进行“跳跃”和“回溯”,将看似不相关的服饰元素联系起来,揭示出隐藏在潮流背后的不变的人性需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仿制”与“创新”之间拉锯战的描述。人们总是在模仿前人的经典剪裁,却又迫切地想要用新的材料或技术来突破既有的范式,这种永恒的张力,正是服装史如此迷人的原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时尚”这个词汇的理解被彻底重塑了。它不再是短暂的风尚,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关于人类身份认同的文化行动。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不仅让你“知道”了服装的历史,更让你“感受”到了历史是如何穿在身上的。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物质文化和人类行为学感兴趣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