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集校箋(全二冊) 陶淵明,龔斌 上海古籍齣版社 9787532584765

陶淵明集校箋(全二冊) 陶淵明,龔斌 上海古籍齣版社 978753258476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陶淵明
  • 詩歌
  • 文學
  • 古籍
  • 校箋
  • 中國古典文學
  • 魏晉風度
  • 龔斌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唐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4765
商品編碼:29976760858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陶淵明集校箋(全二冊)
作 者:
齣版社: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
齣版日期:201801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532584765
定價:168 元 本店價:134.4 元
摺扣:【80】 節省:33.6 元
分類:  →  
貨號:1748882
圖書簡介 本書以陶澍注《陶靖節集》為底本,以宋紹熙曾集刻本等多種有價值的本子參校。箋注綜閤前賢舊說,而又多所匡正補闕。", 作者簡介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傢。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齣仕為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摺腰,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龔斌,上海市崇明縣人。1947年5月生。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西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陶淵明研究學會(籌)會長。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中國文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學及中古社會文化領域的研究用力最勤。已齣版的學術專著代錶作有《陶淵明集校箋》、《陶淵明傳論》、《世說新語校釋》、《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學研究》、《慧遠法師傳》、《鳩摩羅什傳》等。",
目   錄 插圖和節選
澄澈文心,不染塵囂:一部關於魏晉風骨與田園詩意的深度探析 本書並非聚焦於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及其著作的校勘與箋注,而是以魏晉南北朝這一動蕩而又充滿文化張力的時代為背景,深入剖析瞭士人階層在政治變遷、思想衝突中所展現齣的精神風貌、文學轉嚮以及生活哲學的演變。全書以宏大的曆史敘事為骨架,輔以精微的文獻考辨和思想史梳理,力圖還原一個立體、復雜的魏晉士人世界。 第一部分:亂世中的士人肖像——從清談到齣世的軌跡 本書首先描摹瞭魏晉之際錯綜復雜的社會圖景。在漢末的戰亂與曹魏、蜀漢、東吳鼎立的格局下,傳統儒傢政治理想麵臨嚴峻挑戰。社會精英階層開始尋求新的立身之本和精神寄托。 1. 竹林七賢與玄學的興盛: 重點探討瞭“竹林七賢”作為特定曆史時期士人精神圖騰的形成過程。不同於對他們飲酒、放浪形骸的錶層解讀,本書深入分析瞭玄學,特彆是老莊思想在士人圈層中的流行,如何成為一種對僵化儒傢禮教的消極反抗。我們細緻考察瞭嵇康的《養生論》與《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蘊含的生命哲學與政治立場,指齣其“非湯武而薄周孔”的思想如何為後世文人的獨立人格奠定瞭基調。此處,對阮籍的詩歌與《詠懷詩》中的隱晦錶達進行瞭細緻的文本解讀,揭示其在壓抑環境下,藉由“不平之鳴”錶達對時局的憤懣與對個體自由的執著。 2. 門閥政治與士人際遇: 詳細論述瞭九品中正製下士人階層的形成與固化,探討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實對個體政治抱負的擠壓。本書選取瞭數位在桓溫、司馬氏集團中浮沉的代錶性人物(如王導、謝安等),分析瞭他們在維護傢族利益與個人道德良知之間所做的艱難抉擇,展現瞭那個時代“為官”的復雜倫理睏境。 第二部分:文學轉嚮與審美的新疆域 魏晉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摺點,從側重政治教化功能的漢賦,轉嚮強調個體情感抒發與審美趣味的文風。本書集中探討瞭這一轉嚮的動力與成果。 1. 辭賦的衰落與詩歌的勃興: 分析瞭漢魏樂府民歌的直接影響,以及曹植、曹丕兄弟在建安文學中對“文氣”的自覺追求。重點分析瞭“建安風骨”中那種慷慨悲涼、昂揚不屈的時代底色,並將其與後世詩歌的精緻化、內斂化趨勢進行對比。 2. 駢文的極緻與筆法變革: 深入考察瞭永明體及永明聲律的齣現,探討瞭駢文在形式美學上的極緻追求,如王融、謝朓的作品中對聲律、對仗的精妙把握。盡管駢文常被視為雕琢,但本書認為其在錘煉詞語、探索語言音樂性方麵,對後世的散文和詩歌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3. 山水詩的覺醒與物我交融: 將山水詩的興起置於士人“避世”思潮的大背景下考察。著重分析瞭謝靈運如何將山水描摹提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即“理入妙”的境界。通過對謝靈運山水詩的句法結構和意象選擇的分析,闡釋瞭人與自然物象相互滲透、彼此映照的新的審美範式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第三部分:生活美學與精神自足 魏晉士人對日常生活細節的關注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瞭獨特的“生活美學”,這構成瞭他們對抗外部混亂的精神堡壘。 1. 服飾、飲食與居所的符號意義: 考察瞭魏晉士人對於服飾“寬博”風格的偏好,以及他們對素食、飲酒的推崇。這些外在的、看似隨性的選擇,實則是對既定社會規範和貴族禮儀的無聲反叛,是構建個體身份認同的重要手段。 2. 書法與繪畫中的“神韻”追求: 書法藝術在此時達到新的高峰。本書詳細辨析瞭鍾繇的“新楷法”對後世楷書的奠基意義,並重點分析瞭顧愷之對“傳神寫照”理論的闡發,指齣魏晉藝術的核心在於捕捉對象的“神韻”而非單純的形似,這種對內在精神的極緻探求,本質上是士人對自我生命本體的追問。 3. 隱逸思想的譜係流變: 本書追溯瞭自先秦以來隱逸思想的演變,將魏晉的“退隱”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譜係中。辨析瞭“真隱”與“僞隱”的區彆,探討瞭士人如何在“齣仕”與“歸隱”之間進行價值權衡,最終形成瞭一種既入世又齣世、既關懷蒼生又注重個體精神超拔的復雜心態。 本書通過對上述多維度、跨學科的深入研究,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幅關於魏晉士人群像的精緻畫捲,理解他們在特定曆史語境下所進行的深刻的文化探索與精神突圍,而非僅僅停留在對某一位偉大詩人的個案分析。其筆觸所及,是整個時代精神脈搏的跳動。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古籍整理的“嚴苛派”,很多號稱“大全”的版本,要麼是考證粗糙,要麼是注釋流於錶麵。但這一套《陶淵明集校箋》,真正做到瞭字斟句酌的嚴謹。我特意翻閱瞭其中幾篇被認為是版本流傳最復雜的賦作,發現校勘記裏記載的那些繁復的異體字、脫漏句,都得到瞭非常細緻的梳理和辨析。這種“咬文嚼字”的功夫,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是無價之寶。更難得的是,它在保持極高學術性的同時,並沒有讓閱讀變得晦澀難懂。編者顯然考慮到瞭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在關鍵處設置瞭清晰的提示,使得普通愛好者也能順暢地跟隨學者的思路,領略到文本背後的曆史脈絡和文學價值,這種平衡做得極其到位,值得點贊。

評分

這套書的“全二冊”設計,我覺得也體現瞭編者的匠心獨運。厚重的體量並沒有帶來閱讀上的負擔感,反而形成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翻閱時,能明顯感覺到這不是快餐式的閱讀材料,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慢功夫”。尤其是在整理那些涉及到具體地名、官職、器物等的注釋部分,那種詳實程度簡直令人嘆服,仿佛每一處典故背後,都有一個清晰的曆史場景被還原齣來。很多地方的釋義,直接引用瞭當時的其他文獻作為旁證,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它提供瞭一種接近於“原貌”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隔著韆年的屏幕看古人,而是直接與那位在廬山腳下躬耕的詩人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紙張的選擇透著一股典雅的書捲氣,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初翻開時,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本身的質感,讓人瞬間就有瞭一種想要沉浸其中的衝動。排版上,校注和正文的區分做得非常到位,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使得考據的部分清晰可辨,對於像我這樣想深入研究文本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特彆是那些注釋,密密麻麻卻又井井有條,可以看齣校注者在梳理繁復的古籍版本時的細緻與耐心。很多地方的異文對比,僅僅是看著那細微的差異,就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抄寫、流傳過程中的點滴心血。這種對書籍本體的尊重和用心,使得閱讀體驗一下子提升瞭好幾個檔次,絕非那種粗製濫造的影印本可以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評分

關於這套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我必須說,這絕對是近年來古典文學整理領域的一座裏程碑式的成果。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校對,更像是一次對陶淵明生命軌跡和精神世界的全景式掃描。我特彆欣賞它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篇章所做的“箋注”,那種解讀不是生硬地給齣字麵意思,而是融入瞭對魏晉風度、田園思想的深刻理解,讓那些看似平淡的詩句立刻鮮活瞭起來,仿佛能聽到淵明先生在竹林下飲酒、撫琴的清音。對比我之前收藏的其他版本,這套書在某些關鍵的引文齣處考證上,明顯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明顯是匯集瞭數十年來的研究新成果。它不僅僅是對前人研究的繼承,更是在某些爭議點上提齣瞭富有洞察力的新見解,讓人讀後茅塞頓開,對這位“隱逸詩人之宗”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文史愛好者,我深知一套優秀的校本對於一個古典作傢的重要性。這套《陶淵明集校箋》的齣版,無疑是為我們研究魏晉文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可信賴的基準綫。它所體現的學術精神,是那種對傳統文獻抱有敬畏之心,又敢於用現代學術方法去審視和完善的精神。我尤其喜歡它對某些詩篇創作背景的背景性補充說明,比如某次被貶、某次歸隱的細節,這些“周邊材料”的引入,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陶淵明復雜心境的理解。閱讀這套書,就像是跟著一位博學的老先生在書房裏逐字逐句地研讀,他不僅告訴你字麵意思,還會告訴你這個字在當時語境下的微妙含義,以及為什麼會在這裏齣現這個典故,這種教學相長的體驗,是任何普通版本都無法給予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