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定价:98.00元
作者:范文霈,周振华, 郑丽君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79015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目录
序
主编的话
导 论
章 1919-1927 年北洋的激荡岁月
节 武夫当国
一、北洋战火
二、职能建设
三、外交成败
第二节 经济变迁
一、工商业普遍发展与农业相对停滞
二、阶层流动、三教九流
第三节 夫子议政
一、北洋的文教政策
二、各种主义、党团与传媒
小 结
第二章 1919-1927 年影像文化总貌
节 新闻摄影浪潮
一、传媒上的新闻摄影
二、新闻摄影及其从业者和新闻摄影研究
第二节 摄影艺术探索
一、艺术摄影的创作尝试
二、中国摄影艺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西方视角的多元呈现
一、备受青睐的社会调查
二、西方的新闻视角
三、不曾放弃的艺术尝试
小 结
第三章 1919-1927 年影像产制环境
节 影像产制的技艺前沿
一、照相器材的发展
二、暗房技术的发展
三、摄影艺术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影像的产制条件
一、摄影器材条件
二、民间照相馆业
三、影像印刷条件
第三节 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
一、摄影艺术团体
二、照相馆
三、摄影通讯社
四、批专业摄影记者的出现
小 结
第四章 1919-1927 年影像构成特点
节 影像题材选择
一、艺术摄影
二、新闻摄影
三、其他应用摄影
第二节 影像体裁概述
一、单幅影像创作
二、专题摄影创作
三、影展滥觞
第三节 影像造型攻略
一、主体的表现
二、形象的抓取
三、结构的选用
小 结
第五章 1919-1927 年影像传播特征
节 影像传播媒介
一、发行影集、画册
二、出版报纸摄影副刊与画报
三、举办摄影作品展览
第二节 摄影人才培养
一、设置新闻摄影机构
二、成立摄影教育机构
三、出版摄影图书期刊
第三节 影像传播价值
一、影像纪实价值
二、舆情导向价值
三、艺术消费价值
小 结
第六章 1919-1927 年影像人物
节 影像出版人物
伍联德
冯武越
梁得所
戈公振
毕倚虹
第二节 美术影像作者
陈万里
刘半农
潘达微
吴中行
胡伯翔
张印泉
吴印咸
第三节 新闻影像记者
邵飘萍
顾淑型
王小亭
魏守忠
第四节 纪录电影影像的创作者
黎民伟
小 结
第七章 1919-1927 年电影概述
节 本时段电影的特色
一、民族电影企业之始——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
二、民营电影公司百花齐放——在曲折中发展
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武侠神怪片的泛滥
第二节 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一、中国影业公司的兴起
二、生产技术的革新
三、生产场所的变更
第三节 本时期电影的形态
一、电影被当作投机事业经营的畸形繁荣
二、不同影片公司的创作倾向
三、苏联电影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在中国
第四节 电影展示的场域
一、电影影像展示的社会场域及其变化
二、电影期刊的出现与发行
第五节 本时期电影的样态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的影像
二、旧市民影像
小 结
第八章 1919 -1927 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 结束语
节 影像创作理念
一、“中国画意”的美术摄影
二、我国早、完整的摄影艺术理论著作出版
第二节 影像的创作类型
一、美术影像
二、照相馆影像
三、新闻影像
第三节 影像创作风格
一、抒情写意的工具
二、美术摄影风格
三、摄影的民族化
小 结
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二、资料汇编
三、论文部分
四、网络资源
后 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严苛追求的研究者,我对《中国影像史》这套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尤其是第五卷所涵盖的1919-1927年这段时期,正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转折点,涌现了无数影响深远的事件和思潮。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当时影像采集、传播和解读的深度分析。例如,在那个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摄影技术是如何在中国推广的?哪些机构或个人在拍摄和记录历史?这些影像的传播渠道是怎样的?是报刊杂志、电影院,还是民间展览?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像在当时的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单纯的记录,还是被赋予了特定的宣传意义?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当时影像中的社会阶层、性别角色、城乡差异等议题,以及这些影像如何反映出不同群体对新思潮、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影像集,更是一扇窥探那个时代社会肌理和意识形态变迁的窗口。
评分这套《中国影像史》真的是一部浩瀚的史诗!我一直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充满好奇,而影像无疑是最直观、最有力的载体。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第五卷,那泛黄的纸张、黑白的影像,瞬间就将我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1919到1927年,这是一个多么关键的时期啊!五四运动的呐喊,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军阀混战的动荡,以及早期革命思潮的萌芽,这一切都烙印在了当时的影像之中。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普通民众是如何通过这些影像来感知世界、认识国家命运的。是那些新闻报道中的画面,还是戏曲电影中的片段,亦或是私人记录的日常生活,共同塑造了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我猜想,书中一定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海报、电影片段截图,甚至是当时的广告画,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审美、趣味和价值观的缩影。想到能通过这些直观的视觉材料,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评分当我看到“满28包邮”这个字眼,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套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能做到如此优惠,说明它的信息量和价值不言而喻。我一直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发展和生活变迁很感兴趣,而1919-1927年这段时期,正值北洋政府时期,很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个时代的城市影像,比如,老北京、老上海、老天津等地的街景、建筑、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我很好奇,那个时候的马路上跑的是什么车?街边的店铺是什么样的?人们的衣着打扮又有哪些特点?书中是否会收录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差异的影像?例如,达官贵人的生活场景和普通百姓的劳作场景,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视觉对比?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影像,感受到那个时代城市生活的脉搏,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喜怒哀乐。
评分说实话,我对历史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有时会感到有些抽象和疏离,而《中国影像史》这种以图像为主的书籍,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第五卷所处的年代,我总感觉是那个时代“新与旧”交织得最厉害的时期,既有延续下来的旧习俗,又有如潮水般涌来的新思想、新文化。我特别想看看,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穿着打扮是什么样的?街头巷尾的景象又是怎样的?有没有那些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街景照片?比如,我很好奇,在五四运动前后,刊登在报刊上的那些关于学生运动的照片,它们是如何呈现出年轻人的激情和呐喊的?还有,当时的电影行业才刚刚起步,我想知道,那些早期的中国电影海报,或是电影剧照,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读到”,那将是一次无比愉悦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对近代中国电影史的兴趣由来已久,而1919-1927年正是中国电影从萌芽走向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希望《中国影像史》(第五卷)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解读。比如,关于当时电影的拍摄技术、叙事手法、演员表演等方面的影像记录,是否能让我一窥早期中国电影的艺术风貌?我特别想知道,那个时期有没有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导演、演员,他们的作品和银幕形象是如何影响当时的观众的?还有,电影院作为一种新的娱乐和文化传播媒介,在那个年代的城市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书籍中是否会收录那个时期的电影院外观、内部场景,甚至是一些电影票根或宣传册的图片?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早期电影的产业发展、艺术探索以及它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