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记忆终章》是森山大道自传摄影文集的终曲。
自称“野犬”的森山大道,1982年出版自传摄影集《犬的记忆》;时隔16年,1998年《犬的记忆终章》问世,它们被誉为进入大师世界的代表作品。
在《犬的记忆》中,森山大道回溯童年成长的经历,而《犬的记忆终章》则是以森山大道走过的城市为背景所展开的长幅心灵画卷。
始于巴黎,一直到大阪、神户、新宿和逗子,森山大道讲述一个个城市中的人物、风景和记忆。如同凯鲁亚克《在路上》中的公路旅程,不仅仅是一次物理空间中的旅程,*是一场心灵和精神之旅。在巴黎访问摄影大师威廉?克莱因,在新宿邂逅作家寺山修司并开始长达多年的合作情谊,在横须贺与前辈东松照明恳谈……森山大道与每一位人物在不同城市的相遇,*终绘就出专属于他的“心灵风景”。“人类皆旅人,人生即旅途”,森山大道诉说随时可能相遇、离别的人生正见。如果记忆和影像终究是一场幻觉,那么留下的,唯有我们真实流浪过的生命时间。
[日]森山大道 1938年10月10日生于日本大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担任摄影家岩宫武二、细江英公的助手起步,开始摄影生涯。1964年在《每日摄影》杂志上发表以横须贺基地为主题的系列照片,开始崭露头角。1967年,获日本写真批评家协会新人赏;1968年,与多木浩二、中平卓马等人合办摄影杂志《挑衅》(provoke),出版**部个人摄影集《日本剧场写真帖》。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个人摄影集出道起,森山就以印象鲜明的摄影风格备受关注。20世纪70年代森山风格广受年轻人追捧,掀起模仿的狂潮,甚至被引用在广告设计上。
20世纪70年代森山的摄影生涯经历了一段转型期,作品呈现抑郁、黑色的基调,他亦曾离开日本,游历异国城市。但20世纪80年代他就以一册《光和影》回归,表达了重新正视景物的斗志,“再度出发”的决心。
20世纪90年代起,森山大道频繁举办主题个展及大型回顾展:1999年在旧金山当代艺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美国各城市举办巡回展;2002年在伦敦及纽约举办个展;2003年在法国卡地亚基金会举办大型回顾展;2004年至2009年陆续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奥斯陆等城市受邀举办个展。2010年至2016年陆续在伦敦、北京、台北等城市举行个展。
第一章 巴黎1
第二章 大阪25
第三章 神户43
第四章 欧洲63
第五章 新宿81
第六章 横须贺103
第七章 逗子121
第八章 青山143
第九章 武川村161
第十章 札幌181
第十一章 国道 203
第十二章 四谷 223
后记247
文库版后记 249
天空碧蓝、樱花粉红 北村信彦 253
《犬的记忆终章(精)》给我带来的体验,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感官旅行。我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体验一种氛围,一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独特情绪。作者在细节上的雕琢可谓是淋漓尽致,无论是对某个场景的细致描绘,还是对人物内心一丝丝细微变化的捕捉,都做得极为到位。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气息,“听”到那些微不足道的声响。这种文字的质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能通过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最生动鲜活的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暂停下来,闭上眼睛,去回味那些文字带来的画面感。书中的许多意象,都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映照,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神空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索者,在作者精心搭建的迷宫里,一步步深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惊喜。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乐趣,它考验着读者的观察力,也满足着读者对未知的好奇。
评分初读《犬的记忆终章(精)》,就被它那仿佛穿越时空的叙事笔触深深吸引。作者并非直接铺陈情节,而是如同老友般,娓娓道来一段关于生命、关于情感的絮语。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不急不缓的温度,像是冬日里一杯温热的牛奶,暖意融融。书中的某些段落,尤其是对时间流逝的描绘,让我驻足良久,反复咀嚼。它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一点点渗透进读者的内心。我仿佛看到书中人物在岁月的长河中缓慢前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放下,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触动人心。这种叙事方式,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和共情能力,去倾听那些潜藏在平淡表象下的深邃情感。我曾试图去猜测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但似乎每一次的解读都只能触及冰山一角。或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它不像许多书那样,将一切答案直接摆在眼前,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引导你去思考,去感悟。
评分《犬的记忆终章(精)》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的笔触,我无法用任何已知的风格去界定,它既有诗意的浪漫,又有哲学般的深邃,还有现实主义的质朴。这种多元化的融合,使得整本书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我曾尝试去概括它的主旨,但每次都发现言语苍白无力,无法捕捉到其精髓。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的内心,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的风景。我喜欢它在叙事上的那种“留白”,作者并没有把所有事情都解释清楚,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这并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创作过程中,去构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感觉,作者是在用一种非常尊重读者的方式来写作,他相信读者有能力去领悟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这种信任,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也让我更愿意去投入其中,去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翻开《犬的记忆终章(精)》,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市面上同类的书太多了,很难有作品能真正打动我。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它与众不同之处。它没有那些讨巧的写作手法,没有刻意制造的悬念,也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设置的商业元素。作者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打磨每一个字,去构建每一个场景。这种纯粹性,反而让我觉得格外可贵。书中的一些哲学思考,虽然没有直白地讲出来,但却在不动声色中渗透。我从中读到一种关于存在的思索,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在漫长岁月中,人与世界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这种思考,并非生硬说教,而是通过故事和人物的经历,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共鸣。我常常在阅读时,会跳出书本,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审视周围的世界。
评分阅读《犬的记忆终章(精)》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似乎有一种预知的能力,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G点。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记忆的片段,都像是一根根细密的针,轻轻地刺入,带来一丝丝酸楚,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情感,那种深沉而内敛的爱,那种对过往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许。它没有刻意营造煽情的场景,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但其所传达的情感力量,却足以穿透文字的藩篱,直抵人心。我时常在阅读时,会因为某个细节而眼眶湿润,并非是悲伤,而是一种被理解的感动,一种与书中人物灵魂共鸣的喜悦。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所蕴含的情感竟然如此丰富而深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也让我对“记忆”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