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
定价:25.00元
作者:吴悦著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442421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购买紫图任何图书,可加买:《李居明虎年运程》或:《神之雫1》任一本,即可赢大礼!推荐购买::完全图解不可思议的人体——深度解读人体密码:完全图解人脑使用手册:完全图解世界大师系列5本/套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卡耐基成功学;达尔文进化论;荣格心理学;巴菲特投资攻略):2010中国自助游(第十版:全新升级)更·更贴切·更有趣:2010年中国古镇游:第九版(全新升级):我的川菜生活(四川卷):完全图解野外求生宝典 身为21世纪的公民,您怎可不知所处的环境! 地震、雪灾、洪水;台风、海啸;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地球暖化、热岛现象;都市暴雨、光化学烟雾;核污染、酸雨……对每个人来说,了解多一点,灾害少一些!
内容提要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的抗争史。尤其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人类活动已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频繁发生的“天灾地变”所带来的生态灾难已是人类面临的*灾害。当灾难降临时,科学、合理的应急手段是降低灾害的有效方法。本书采用图解手法,运用平实浅白的语言和形象贴切的图例,对地震、雪灾、洪水、台风、火山喷发、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逐一解读,剖析各种天灾的成因结构及应急措施。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提高读者的灾害意识,了解与掌握应对灾害的科学方法。
目录
编者序:提高灾害意识才能轻灾害
本书阅读导航
章 地变
1.地震(1):地动山摇的灾难
2.地震(2):地震预测难题
3.地震(3):板块构造学说
4.地震(4):地震的成因
5.地震(5):震源、地震种类及规律
6.地震(6):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7.地震(7):全球和中国的主要地震带
8.地震(8):地震造成的灾害
9.地震(9):中国的大地震
10.地震(10):人类应对地震的方法
11.地震(11);地震应急要点
12.地震(12):地震的救援
13.火山喷发(1):岩浆的来源和形成
14.火山喷发(2):岩浆的产地之洋脊
15.火山喷发(3):岩浆的产地之岛孤
16.火山喷发(4):岩浆的产地之“热点”
17.火山喷发(5):火山喷发的过程与原因
18.火山喷发(6):火山喷发的各种方式
19.火山喷发(7):全球火山灾难
20.火山喷发(8):火山灾害
21.火山喷发(9):火山喷发时如何逃生
22.沙漠化(1):什幺是沙漠化
23.沙漠化(2):天灾还是人祸
24.沙漠化(3):如何治理沙漠化
25.沙漠化(4):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色尘暴
26.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
27.滑坡和泥石流(2):泥石流
28.滑坡和泥石流(3):预防和逃生
29.核污染:核泄漏和核造成的灾难
第2章 水祸
1.洪水(1):洪水是如何产生的
2.洪水(2):洪水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3.洪水(3):洪水中的自救常识
4.洪水(4):人类历史上的超级大洪水
5.洪水(5):1993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
6.海啸(1):海啸如何形成
7.海啸(2):海啸来临时如何逃生
8.海啸(3):2004年印度洋海啸
9.风暴潮(1):风暴潮的成因
10.风暴潮(2):风暴潮的分类、特征与灾害
11.风暴潮(3):1970年盂加拉国风暴湖灾难
12.深层海流(1):什么是深层海流
13.深层海流(2):深层海流停止流动和全球变冷
14.太平洋的妖精:厄尔尼诺现象
15.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第3章 天灾
1.雪灾(1):雪灾及其成因
2.雪灾(2):雪灾的危害
3.雪灾(3):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
4.台风(1):台风的动力源和构造
5.台风(2):台风的产生过程
6.台风(3):台风的行进轨迹
7.台风(4):台风的编号和命名
8.台风(5):台风的分级和灾害
9.低气压风暴:威胁不下于台风的低气压
10.热浪(高温酷暑):为什么会那么热
11.焚风现象:气流过山时的干热风
12.火与生态系统:1988年美国黄石公园大火
13.隐藏在大气层的“恐怖分子”:下冲气流
第4章 城市灾难
1.热岛现象(1):都市的灼热化
2.热岛现象(2):酸雨的威胁
3.热岛现象(3):冬天的热岛现象
4.热岛现象(4):城市暴雨产生的原因
5.热岛现象(5):中国城市的内涝灾害
6.光化学烟雾(1):光化学烟雾的威胁
7.光化学烟雾(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8.雷电灾害(1):雷击导致的都市灾害
9.雷电灾害(2):求生常识
第5章 有关地球毁灭的六种假想
1.大洪水时代来临(1):水难世纪
2.大洪水时代来临(2):我们上天还是入海
3.全球变暖(1):二氧化碳不是大凶手
4.全球变暖(2):暖化导致地球金星化
5.全球变暖(3):21世纪温室效应
6.臭氧空洞(1):臭氧层是阻挡紫外线侵袭的“阳伞”
7.臭氧空洞(2):臭氧层破坏的危机
8.臭氧空洞(3):2000年臭氧空洞面积创高记录
9.地球磁场逆转(1):守护地球生命的地磁圈
10.地球磁场逆转(2):太阳磁暴的威胁
11.地球冰川期再临:行星可能整个冻结起来
12.天地大冲撞(1):来自深宇宙的威胁
13.天地大冲撞(2):陨石撞地球
14.天地大冲撞(3):人类如何继续生存
附录1 城市紧急求生技巧
附录2 生活急救小常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之后,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它散发出的那种专业气息,让我对内容产生了极大的信心。我注意到书中印刷的字体大小适中,排版清晰,即使是大量的文字,也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封面上那句“中国人”的标注,让我感觉这本书是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它所涵盖的信息,很可能比泛泛而谈的国际性灾难书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涉及一些与中国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紧密相关的灾害类型,例如台风、泥石流、干旱等等,并提供详细的应对方案。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的感觉是严谨、科学、有条理,仿佛是专家们精心打磨的成果。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看到这样的呈现方式,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自然灾害的正确认知,并学习到真正有价值的求生知识。
评分这本《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给我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感觉。封面上的插画,虽然没有特别华丽,但却透着一种朴实的力量,仿佛是在提醒我们,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喜欢它那种没有过多修饰的设计,直接点明主题,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本书是要讲什么的。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但在中国特定地区时常发生的灾害类型,以及一些非常规的求生技巧。对于“求生宝典”这个名称,我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简单易行、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存法则,让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有准备。这本书的外观,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哗众取宠,就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向晚辈传授着宝贵的经验。
评分拿到这本《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后,我首先被它庞大的体量所震撼。厚厚的一叠,沉甸甸的,感觉里面一定蕴含着相当丰富的信息。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合着一些模糊但极具力量感的背景纹理,仿佛预示着一场场关于自然力量的宏大叙事。我仔细观察了封底的介绍,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但“不可不知”、“灾难求生”这些关键词,以及“中国人”这个特定群体,让我对这本书的定位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猜想,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灾害的类型,更侧重于为中国的读者提供一套实用的应对策略和生存指南。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特别感兴趣,希望它能通过真实事件,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灾难的复杂性和不可抗拒性,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本书的外观,给我一种“教科书”式的厚重感,但又不同于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它的“图解”二字,又暗示着一种视觉化的学习体验。
评分我一直对地震、洪水这些自然灾害感到非常好奇,但市面上很多关于这类主题的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陈旧。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这本《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虽然我对具体内容没有太多预期,但它在装帧设计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厚实的封皮,配合着一股淡淡的纸张油墨香,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扎实和信赖感。封面上的插画,虽然我无法准确辨认出描绘的是哪一种具体的灾难场景,但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色彩的运用,都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威严与不可预测。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硬朗又不失细腻的设计风格,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本书有分量,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完的快餐读物。而且,封面上“图解”二字,也预示着它可能会用很多生动的图像来辅助说明,这对于像我这样不太喜欢枯燥文字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点。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想象,那些复杂的灾难形成过程,是否会以一种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这本书的整体质感,以及它所传达出的那种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调性,都让我对其内在品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我被《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这本书的命名方式所吸引。它直接而有力,没有拐弯抹角,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完全图解”四个字,瞬间就勾勒出了这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灾害形成机制和复杂的求生技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而“不可不知”更是强调了其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闲书,而是一本必须人手一本的“知识储备”。“中国人的灾难求生宝典”更是明确了其受众和核心价值,它不是笼统的介绍,而是针对中国社会国情、地理特点和民众需求而量身定制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没有看到具体细节,但仅凭书名,我就能想象出它那种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风格,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又有对人类生存智慧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用一种全新的、可视化的方式,去认识那些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