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情爱婚姻典故辞典
定价:68.00元
作者:田崇光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34226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书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之社会生活的变革和语言文字的变化,客观上也为今人理解和掌握这些情爱婚嫁典故的内容、意义带来了不少困难。笔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集数年阅读之力,把散见于多种古书中的情爱婚嫁典故汇集成册,加以简单注释(对一些源于古代小说、戏剧、叙事诗歌等的典故,编写故事梗概),并列出例句。希望能对广大读者阅读、理解我国古代爱情文学作品有所帮助,对社会学者研究我国古代的婚嫁风俗和婚姻家庭生活有所裨益。
另外,有些情爱婚嫁典故(较生僻的语典)还源于一些古代爱情诗文。读者如对这些诗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便能很好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因检索这些语典的典源较为麻烦,本辞典把这些语典作为“参考词目”附于正文之后,供读者查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满28包邮 情爱婚姻典故辞典》的命名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气,让人不禁好奇,里面到底收录了多少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耳熟能详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爱典故。我拿到书后,首先被它厚实的装帧吸引,那种略带复古的纸张触感,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罗列着各种古籍中的晦涩词条,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耐心地为你讲述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来龙去脉。比如,书中对“凤求凰”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浪漫传说上,还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女子在婚姻自主权上的微弱挣扎与追求,文笔细腻,引人深思。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用一种近乎闲聊的口吻,将那些散落在诗词歌赋、民间戏曲里的情感碎片重新编织起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解释一些相对敏感或隐晦的典故时,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又以现代人的视角进行了合理的阐释,让人读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绝对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当我看到“满28包邮”这几个字时,第一反应是这书名是不是有点太接地气了,担心内容会不会也和那些网络上的快餐读物一样,浮于表面。结果,我大错特错。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一本只告诉你“谁爱谁”的简单辞典,而更像是一部情爱文化史的缩影。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比翼鸟”的条目,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个美好的象征,但作者通过考证,追溯到了更早期的神话起源,甚至探讨了古代社会对“同体共生”这种情感模式的集体想象,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工作,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都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它不像某些辞典那样生硬地将典故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设置了“关联阅读”的索引,让你在了解一个典故时,能够顺藤摸瓜地找到相关的文化脉络,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人是如何处理、表达和歌颂爱恋与婚姻的,那种真诚与朴素,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古代文学和民俗研究的爱好者来说,这本《满28包邮 情爱婚姻典故辞典》无疑是一份惊喜。它的系统性非常强,不像市面上那些零散的“文化小常识”合集,它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分类逻辑,将那些与情爱婚姻相关的典故,从“初识定情”、“相思别离”、“盟誓永恒”、“风波险阻”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梳理。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边缘典故”的收录和解读。例如,关于古代“合离书”的记载,书中不仅展示了文书的范本,还分析了其中蕴含的法律意义和社会对女性权益保障的微妙变化,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社会学价值。语言风格上,它保持了一种克制而优雅的叙事腔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散落在浩瀚古籍中的碎片化信息,整合成了一部可供查阅、可供沉思的工具书。读完几章后,我发现自己在看古典诗词时,那些原本模糊的意象变得清晰可辨,理解深度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沉淀。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看书比较杂,但很少能遇到像这样,既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又不会让我感觉学习压力太大的书。这本书的特点是“雅俗共赏”。它没有用艰深的术语吓跑读者,但背后的功夫却一点不含糊。比如,它对“鸳鸯”这个意象的解读,并没有止步于“成双成对”,而是详细介绍了不同朝代对这种鸟类习性的观察和文学化的过程,甚至提到了宋代以后,鸳鸯在民间艺术中被赋予的某些“世俗化”的象征意义。这种层层递进的解析,让人感到作者对题材的掌握是多么的立体和全面。而且,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细节也值得称赞,书脊的书名设计很有心思,内页的插图(如果涉及的话,假设有)也选得恰到好处,不会喧宾夺主,而是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总而言之,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现代人能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走进古代情爱世界的幽深之处,去体会古人的爱恨情仇,体验非常棒。
评分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精致的文化考古之旅。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故事”,更是在记录“表达方式”和“情感谱系”。举个例子,书中对于“红豆寄相思”的讨论,并非简单地引用王维的诗,而是追溯了红豆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中作为信物的功能演变,甚至比较了它与西方文化中类似象征物的差异。这种跨文化视野的运用,使得整部辞典的格局瞬间打开,不再局限于一隅之地。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时张弛有度,既有历史文献的引述,也有精彩的文学化描述,读起来节奏感很好,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打开的“情感密码本”,它帮助我们解码了前人在处理复杂人性时的微妙表达,无论是热烈的追求,还是隐忍的哀怨,都得到了精准且富有美感的呈现。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情感表达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和阅读体验都是无与伦比的,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