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字典(彩色插图本)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现代汉语字典(彩色插图本)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现代汉语
  • 汉语字典
  • 工具书
  • 商务印书馆
  • 彩图
  • 语言文字
  • 学习
  • 参考
  • 词汇
  • 汉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1012
商品编码:2993055468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字典(彩色插图本)

定价:88.00元

作者: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76010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国001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字典》是我国*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该书收列单字14575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8大板块,16个功能项。包括(1)属性 , 列出字形、字级、部首、结构、笔画数。(2)字体 ,一级字列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字体。(3)解形 ,介绍一级字字形演变及意义流变。(4)音义 , 列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例证恰切。(5)提示 ,提醒注意易写错、易读错、易用错的字等。(6)语汇 字头下列出相关词语78587个,帮助学习词汇。(7)插图 配有插图362幅,精美呈现,帮助理解字义。(8)知识窗 介绍与汉字有关的成语、词语、文史知识等。

目录


使用说明
凡例
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部首目录
检字表
难检字笔画索引
正文
附录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汉字结构分类表
三、汉字笔画名称表
四、汉字笔顺规则表
五、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六、新旧字形对照举例
七、干支次序表
八、二十四节气表
九、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十、计量单位简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文脉:汉字演变与书写艺术》 导言:穿越时空的笔墨之旅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是思想的凝固。每一个方块字,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意蕴。《中华文脉:汉字演变与书写艺术》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字词定义的工具书,它是一部深入探究汉字生命历程的文化史诗,是一部带领读者领略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鉴赏指南。本书旨在揭示汉字从甲骨文的刻痕到楷书的定型,再到当代印刷体的演变轨迹,并着重阐述汉字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美学价值。 第一章:文字的曙光——远古的刻痕与图画的记忆 本章追溯汉字诞生的源头,聚焦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符号,探讨这些早期标记如何从纯粹的表意图画,逐步向具有固定结构和读音的文字系统过渡。我们将详细考察甲骨文的发现历史、其在卜辞中的应用,以及商周金文所展现出的古朴雄浑之美。 1.1 刻画符号与早期陶文: 分析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地出土的陶器刻符,讨论其与成熟文字体系之间的关联性与未解之谜。 1.2 殷商甲骨文的结构与功能: 深入剖析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理论在甲骨文中的初步体现,考察其书写工具(刀刻)对字体风格的影响。 1.3 周代钟鼎文的礼乐精神: 探讨西周金文(铭文)的篇幅增大、线条化趋势,以及其如何成为周王朝“礼制”的物质载体,展示出庄重典雅的早期规范化倾向。 第二章:书体的变革——从篆隶到规范的飞跃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导致“文字异形”。本章将详细梳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分析小篆的定型过程及其对文字结构规范化的贡献。随后,本书将笔墨转向隶书的诞生——这一被誉为“汉字革命”的重大转折点。 2.1 大篆与六国文字的分流: 简述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差异,为秦朝统一文字的必要性提供背景铺垫。 2.2 小篆的严谨与美学: 分析小篆笔画圆润、结构匀称的特征,探究其在官方文书和标准度量衡中的作用。 2.3 隶变:方块字的形成基石: 详细阐述隶书(波磔、蚕头燕尾)的形成原因,即为了适应竹简书写效率的需要,如何打破了篆书的圆转结构,奠定了后世楷书的方正基础。 第三章:楷书的定型与法度的确立——汉字形态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楷书的成熟标志着汉字在书写美学上达到了一个高峰。本章将聚焦于楷书的规范化过程,探讨不同风格的大家如何确立了后世书写的典范。 3.1 钟繇与魏晋楷书的萌芽: 考察楷书的早期形态,如何从隶书中脱胎而出,逐渐摆脱隶意。 3.2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初唐四家”: 分析唐代楷书的严谨与法度,特别是欧体结构的险峻与内擫之美,以及虞体、褚体对中和之美的追求。 3.3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典范: 深入剖析颜体的雄浑博大、气度恢宏,以及柳体的骨力洞强、清瘦劲健,它们如何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圭臬。 第四章:行草的流转——书写中的情感表达 如果说楷书代表着汉字的“法度”,那么行书和草书则体现了汉字在情感抒发上的极致自由与奔放。本章将探讨这两种书体如何与楷书并存,共同构成了中国书写的完整体系。 4.1 行书的实用与艺术的平衡: 分析行书作为“可行、可写、可赏”的书体,其笔画的连带与省略如何实现效率与美感的统一,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为例进行深入品鉴。 4.2 章草的古朴与今草的狂放: 追溯章草(隶书与草书的过渡体)的形成,对比张旭、怀素的今草(狂草),理解草书如何将汉字的结构转化为纯粹的线条运动与气韵的展现。 4.3 书法线条的“金石气”与“笔墨精神”: 讨论书法线条的“筋骨”,即笔法(提、按、顿、挫)如何赋予汉字以生命力,使其超越符号的界限,成为独立的视觉艺术。 第五章:汉字与印刷术的共生——从雕版到活字时代 进入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汉字的书写形态开始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与影响。本章探讨雕版印刷时代对宋体(明体)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活字印刷对汉字规范化的推动。 5.1 宋体(明体)的诞生与结构特征: 分析宋体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的特征,探讨这种“印刷体”如何适应雕刻和批量生产的需求,并取代了楷书成为主要的文本载体。 5.2 雕版与泥活字的技术制约: 考察雕版工艺对笔画细节的简化,以及毕昇发明泥活字后,汉字形态在标准化和模块化方面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第六章:现代语境下的汉字——规范、简化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视角转向近现代,探讨汉字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包括文字改革、简化字的推行及其对汉字美学的潜在影响,以及当代设计领域对汉字形态的重新诠释。 6.1 汉字简化运动的背景与影响: 客观分析汉字简化在扫盲和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方面的贡献,同时探讨其对传统笔画结构美感的影响。 6.2 电脑字体与数字时代的审美: 探讨黑体、宋体等在屏幕显示中的优化策略,研究现代设计中“去繁就简”的趋势,以及汉字在标志设计、UI/UX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结语:永恒的符号,流动的生命 《中华文脉》的终极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对汉字的日常功用认知,将其视为一种活着的艺术遗产。汉字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以其独特的方块结构、丰富的笔画变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秩序、平衡与内在精神力量的追求。每一次提笔、每一次对古籍的阅读,都是与历史深处的一次对话。这部著作,正是希望为这场对话提供一座坚实的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词典的“实用性”和“耐用性”。作为一本经常被翻阅的工具书,它的装帧质量非常关键。我这本,使用频率极高,从学生时代用到工作,中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反复查阅和携带,但它的封面和内页的结合依然牢固,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即使用荧光笔做了大量的标记,也没有出现洇墨现象,这在很多同类产品中是很难得的。它就像一个可靠的老伙计,无论我什么时候需要它,它都能稳定地在那里,提供最可靠的答案。它不追求花哨的附加功能,它的核心价值始终聚焦在“准确、全面、易懂”这几个字上,这恰恰是一个优秀的词典最应该坚守的底线。对我个人而言,它已经超越了一本简单的字典范畴,它见证了我的学业成长和思维进步的每一步,它记录下的每一次对知识的渴求和满足,都让这本书的份量在我的书架上独一无二,是那种真正能‘传家’的工具书典范。

评分

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神器,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印刷的精美程度,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花哨,又能清晰地区分不同的词条和释义。我记得有一次深夜学习,遇到一个非常生僻的词语,在网上搜索了好久都找不到满意的解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这本厚重的词典,结果那清晰的插图和详尽的例句,一下子就把我脑海中模糊的概念给‘点亮’了。尤其对于那些抽象的词汇,比如一些哲学概念或者复杂的科学术语,那精美的彩色插图简直是点石成金的画龙点睛之笔,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文字瞬间具象化了。我特别欣赏商务印书馆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的大小、行距的安排,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大量文字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作为工具书,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每一次查证都让我对所学知识更加笃定,不再是那种飘忽不定的‘好像是这个意思’的感觉。我甚至会偶尔翻阅一些不常用的词汇,仅仅是为了欣赏那些精美的排版和插画,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词典的初衷其实挺功利的,就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语言水平考试,当时市面上同类产品琳琅满目,最终选择了商务印书馆的这个“彩色插图本”,完全是冲着牌子去的,毕竟“商务”二字在语言学界的分量摆在那里。然而,使用下来,我发现它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现代汉语中那些新词、网络热词的收录速度和准确性。现在的语言发展太快了,很多旧版词典根本跟不上节奏,但翻阅这本彩插本时,我发现很多我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但拿不准的词汇,它都能提供非常精准的、符合当前语境的解释,这对于保持语言的鲜活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更别提那些丰富的例句了,每一个例句都像是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截取出来的片段,让你立刻明白这个词在实际对话或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而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堆砌。我常常在写文章遇到瓶颈时,随便翻开一页,看到一个有趣的搭配或一个精准的用法,灵感便如泉涌,这简直是写作爱好者的秘密武器。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只讲“是什么”而不讲“为什么”的工具书深感乏味,但《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成功地避免了这一点。它的编纂理念显然是想让读者真正“理解”汉语,而非仅仅“记住”词义。比如,在解释一些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时,它不会简单地罗列出来,而是会非常细致地划分出不同的语境和侧重点,并通过对比不同例句,让你体会到同形异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别。这种深度的剖析,对于我这种有志于精通汉语表达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特别喜欢它在词源学上的少量渗透,虽然它不是专门的词源词典,但偶尔在某些字的解释后面附带的简短历史溯源,总能让人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这个字会演变成现在的意思。这种‘探本溯源’的阅读体验,让查字典的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机械劳动,而变成了一场与汉字历史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知识的‘考古’,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对汉语言脉络的敬畏。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词典的‘手感’和‘气质’,我会选择“沉稳而又充满活力”。虽然它内容扎实,页数厚重,体现了商务印书馆一贯的严谨作风,但彩色插图的加入,彻底打破了传统工具书的沉闷感。我甚至发现一些与文化、习俗相关的词汇,比如某些传统节日名称或者古代服饰部件,都有配图,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我记得有一次在看古代小说时,遇到一个描述特定场景的词,感觉文字描述再详细也不如一张直观的图画来得有效,而这本词典恰好提供了这种视觉辅助。这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非母语学习者,或者像我一样,希望深入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补充啊!它让我意识到,学习语言,本质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友好的方式,搭建起了文字与图像、知识与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接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