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文化史举要
定价:20.00元
作者:阎崇年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200085662
字数:
页码:1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提高广大党员自身素质和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好地满足全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需求,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编写了“领导干部半日读”系列丛书。名为“半日读”,意在将每本书的字数控制在5万以内,使领导干部在周末利用半天时间即可读完。作为干部理论学习的参考读物,丛书的选题都是与首都当前的发展、领导工作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在内容上尽量体现该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在表述上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在文风上尽可能生动活泼,有较强的可读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有的还担任着或曾经担任过领导职务。
目录
作者介绍
阎崇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获北京市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著有论文集《燕史集》等4部,专著《努尔哈赤传》、《袁崇焕传》等16部,合著《合掌录:阎崇年对话星云大师》,主编《满学研究》等14部。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清史。
文摘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13亿人的神经中枢和政治心脏——一座文化丰厚的城市,一座美丽繁华的城市,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一座融入国际的城市。在中国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中,在世界十大首都——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俄罗斯莫斯科、埃及开罗、日本东京、印度新德里和中国北京中,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悠久。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故事说起。1987年在日本举行“世界历史都市”会议,会址选在京都,因为京都是日本国的历史古都,它参仿唐长安和洛阳模式建城,称“千年古都”。
序言
概说:从一个历史故事说起
(一)一个历史故事
(二)北京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
(三)北京文化发展的历史性格
(四)北京文化发展的三个千年变局
一、北京个千年变局
(一)青铜初晖
(二)燕都蓟城
(三)金台求贤
二、北京第二个千年变局
(一)草原文化地图
(二)北方军事重镇
(三)三燕建立都城
三、北京第三个千年变局(上)
(一)森林文化南进
(二)辽朝南京
(三)金朝中都
四、北京第三个千年变局(中)
(一)元代大都
(二)明代北京
五、北京第三个千年变局(下)
(一)森林文化简说
(二)迁都北京之争
(三)旗民分城居住
(四)宫殿满洲特色
(五)外城工商列肆
(六)兴建皇家园林
(七)民族文化融合
(八)城市百姓生活
六、北京成为国际大都会
(一)历史上的国际交流
(二)当代北京文化辉煌
拿起这本书,仿佛就踏上了一条穿越时空的旅程。我一直觉得,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需要慢慢地去感受其中的韵味,去品味它层次丰富的香气。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对北京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它会如何描绘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民族,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各自独特的印记。从古老的都城遗址,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北京的文化基因是如何代代相传,又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我期待书中能够触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的细节,它们或许更能展现北京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我想从这本书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能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一种对这座城市深沉的眷恋。
评分我一直深信,一座城市的文化,就如同它的灵魂,是塑造了这座城市性格和气质的根本。而北京,这座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古都,它的文化必然是厚重而迷人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北京文化的精髓,不仅仅局限于官方史书的记载,更能触及到那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习俗,以及艺术形式。我想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京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挥洒笔墨,创作出不朽的诗篇;我想知道,那些流传至今的京剧、相声等曲艺,是如何在北京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成为了北京文化的重要代表;我还想探究,那些散落在北京城中的古老街巷,古老的建筑,它们又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历史印记。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北京文化的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这段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那淡雅的色彩和古朴的字体,似乎在低语着这座城市的悠长故事。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有一种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冲动。我一直对北京这座城市充满着好奇,它不仅仅是中国的首都,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想了解的,不只是那些发生在故宫、长城上的宏大叙事,更想探寻那些隐藏在市井巷陌、寻常百姓生活中的文化脉络。这本书的书名“举要”二字,让我觉得它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关键,点出了要害,这正是我想要的,毕竟,文化的洪流浩瀚无垠,想要窥其全貌,不如先抓住那几条闪耀的主线。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透过这扇窗,看到北京文化那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图景。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希望能够感受到那些历史的温度,触摸到文化的脉搏,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与这座城市产生更深层次的连接。
评分对于我而言,阅读一本关于城市文化的书籍,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一种对生活方式的思考。北京,这座承载了无数历史记忆的城市,它的文化底蕴必然是深厚而独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史实罗列,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北京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我想了解,那些世代相传的北京民俗,比如春节的庙会,中秋的赏月,这些看似平凡的传统,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我还想探究,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从古老的四合院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它们又如何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北京文化的契机,我期待它能为我开启一段充满惊喜和启发的阅读体验,让我更加理解和热爱这座我一直向往的城市。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化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桥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具象的方式,为我呈现北京文化的变迁。我对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文化元素是如何在北京交融、碰撞、融合的叙述尤其感兴趣。比如,满族文化、汉族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是如何在北京的土壤上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北京独特的文化风貌。我也想了解,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吸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在北京留下了怎样的文化足迹。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是一种精炼的概括,抓住了北京文化最核心、最闪耀的部分,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场关于北京文化深刻而全面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