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IMF与全球金融危机
定价:46.0元
作者:(英)乔伊斯,崔梦婷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4980915
字数:189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IMF与全球金融危机》,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到2008—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随后欧洲爆发的事件(指欧债危机),IMF做了很多努力,向世界各国提供公共物品,并提升金融的稳定性,《IMF与全球金融危机》对IMF的这些尝试进行了考察。这些解释表明了IMF是如何应对当今的金融动荡,如何调整它的政策处方的。IMF学会了在必要的时候更迅速地给予回应,学会了区分什么样的危机情况需要国内政策的重大调整,什么样的情况是由外部冲击引起的,需要资金援助。随着对金融部门不稳定性的关注日益密切,IMF对不受监管的资本账户的优缺点的认识不断加深,IMF的这些转变应运而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在货币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开始增加,这反映出了对中央银行愿意维护其货币价值的怀疑。货币卖方关注于意大利和英国,乔治·索罗斯因卖空100万英镑而(或是声名狼藉)。英国的银行关注于英国的高失业率,开始通过提高利率寻求保护英镑,但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迫使其在1992年9月退出ERM,意大利随后也退出并放弃了其对里拉的支持。
影响ERM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投机压力随后又有所上升。尽管在法国公投中支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投票稍占优势,但是法国中央银行在面临外汇市场上巨额的买卖中还是被迫支持法郎。其他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来回应对货币的压力,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在1993年夏天,EMS国家的财政部长同意将平价汇率波动幅度从2.25%增至15%,这是对该体系默许的失效。
1992—1993年的ERM危机表明了对“三元悖论”约束的冲击。一旦对资本的管制被解除,EMS的中央银行就不再能运用其利率来调整其国内状况。如果汇率平价发挥作用的话,德国中央银行对提高其本国利率的决定需要在其他国家的利率有一个相应的增长(或是利用其他手段)。但是高利率会伴随着高的失业率,这是在政治上不能接受的。每一个国家都要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方面进行抉择,是要牺牲固定汇率还是货币的自主性。
英国放弃了固定汇率制的限制,退出了ERM。仍留在ERM中的国家继续采取欧元作为其主要货币,在1998年底,11个国家货币的价值与欧元挂钩。在欧洲中央银行的指导下,欧元区(采用欧元的区域)的过渡开始于下一年,纸币与硬币发行于2001年。在苏联解体后,其他的欧洲国家也开始陆续使用欧元,包括加入欧盟的一些东欧国家。
……
序言
我对金融历史和国际关系之间的互动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IMF与全球金融危机”这个主题,无疑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了解IMF在过去几十年中如何应对各种金融挑战的绝佳机会。我期待这本书能详细地梳理IMF在历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干预过程,比如,它如何评估危机状况,如何制定援助计划,如何与受援国政府进行谈判。我尤其想了解,在这些危机中,IMF的政策是否总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一些失败的案例,以及IMF从中吸取了哪些教训?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IMF的治理结构和投票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否影响了其在危机应对中的有效性。更进一步,我希望能够看到IMF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危机处理中的策略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国际金融权力格局变迁的窗口,揭示出IMF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将是我阅读的最大期待。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曾经震撼世界的金融风暴的画面。IMF,这个在国际金融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机构,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无疑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我一直很想了解,IMF在危机发生前是否能够预警?它的预警机制是否有效?在危机爆发后,IMF又是如何介入的?它提供的金融援助,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饮鸩止渴?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中国金融出版社”这个平台,是否能为我们带来一种不同于西方视角的解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IMF在处理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具体作为,以及这些作为带来的长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事件叙述,深入分析IMF的政策逻辑、背后的经济理论,以及它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渴望从中获得一种对全球金融体系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揭示深层逻辑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中国金融出版社”——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充满信心。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危机,其成因之复杂、影响之深远,往往超乎普通人的想象。我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究这些危机的根源,比如资产泡沫的膨胀、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监管的真空地带,抑或是国家间的经济失衡?IMF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是积极的干预者,还是被动的反应者?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IMF在不同危机事件中的具体操作进行详细的描述,例如,它为某个国家提供了怎样的援助贷款?贷款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对受援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者不为人知的博弈?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宏观的视角,理解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IMF作为维护者所面临的挑战。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IMF做了什么”,更能触及“IMF为什么这么做”,以及“IMF这样做是否能解决问题”这样的深度思考。
评分最近,我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经历了近些年全球经济的动荡之后。这本书的名字《IMF与全球金融危机》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些动辄影响全球数十亿人生活的金融危机中,IMF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真的是那个力挽狂澜的“全球央行”吗?还是说,它的作用被夸大了,或者在某些方面,它自身也成为了危机的一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揭示出一些我从未了解过的关于IMF运作的细节。比如,IMF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它如何平衡不同成员国的利益?它在制定救援方案时,是否会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金融侦探小说一样,带领我解开那些层层迷雾,理解危机发生的机制,以及IMF在其中所扮演的真实角色。我期待它能让我看到,在那些看似冰冷的数字和政策背后,也蕴含着复杂的人性博弈和国家利益的较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沉稳的蓝色调和金色的IMF标志,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宏观经济风云变幻的深刻探讨。我一直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处理全球性金融挑战中的角色抱有浓厚的兴趣,毕竟,这样一个庞大的国际组织,其决策和行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脉搏。想象一下,在那些风云诡谲的时刻,IMF是如何调动资源、制定政策、协调各国步伐,力求稳定局势,避免系统性崩溃的。这本书的标题《IMF与全球金融危机》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点。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IMF在处理危机时的策略,比如它采取了哪些干预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如何?是否存在一些争议性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揭示出IMF在危机面前的局限性,以及如何从中学习和改进,为未来的金融稳定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当然,我并非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但我坚信,即使是门外汉,也能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清晰的逻辑,理解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和宏观经济概念。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和理论的堆砌,更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感受到金融危机的那种紧张氛围,以及IMF在其中扮演的“救火队员”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