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辞海 9787532650156

歇后语辞海 97875326501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端政 著
图书标签:
  • 歇后语
  • 语言文字
  • 汉语词汇
  • 文化常识
  • 趣味学习
  • 传统文化
  • 科普读物
  • 工具书
  • 词汇
  • 成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0156
商品编码:299036375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歇后语辞海 作者 温端政
定价 258.00元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50156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1

凡例……………………………………………3

语目首字音序表表……………………………5

正文………………………………………1-903

语目首字笔画索引…………………………904


   编辑推荐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构思巧妙,幽默风趣,往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非常耐读且耐人寻味。歇后语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开朗乐观与独特的幽默感,也表现了群众语言艺术的创造天才。歇后语并不是文化遗产,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创造,敏锐地反映着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歇后语辞海》帮助读者学习和使用歇后语,在收条数量、释义通俗简明方面,超过市面上一般的歇后语辞典。

具体来说,《歇后语辞海》的特点有:

一、收条尽可能齐全。收录见于经典文献或活跃在语言生活中的古今歇后语32000多条,并逐一详尽解释,总字数约150万字,是名副其实的“歇后语词典中的巨无霸”。

二、突出歇后语的通俗性,区分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歇后语饱含人民群众的丰富智慧,其前一部分取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以人物、鬼神、动植物、食品、器物和民俗为常见的描述对象,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其所描述的形象显得极其生动活泼,而且变化多端,能适应多种多样的表达需要。本书所收的歇后语体现了其贴合生活的通俗性的特点,同时注意摒弃其中具有低俗内容的部分。

三、释义力求精准。歇后语语义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表义的基础。把后一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和前一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解歇后语的语义和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构成的内在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本书努力的方向。

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歇后语辞海》中体会到汉语语言精妙的艺术感、强大的生命力,提升自我语言修养,也能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丰富和充实自我的人生。


   文摘

   序言

《古今诗词鉴赏与创作》 一本深入探索中华诗词瑰宝的经典之作 作者:李文轩 ISBN:9787101158923 --- 内容提要: 《古今诗词鉴赏与创作》并非一部简单的诗词选本,它是一场跨越千年、贯穿古今的文学之旅。本书旨在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文学研究者以及有志于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鉴赏与创作指南。全书内容厚重,结构严谨,以二十万余字的篇幅,深度剖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演变脉络、核心审美范畴、具体技法运用以及当代传承与发展。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鉴赏篇”致力于对文学史上的高峰进行细致入微的品读与解读;“创作篇”则侧重于技法传授与实践指导,旨在帮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取法古人,自成一家”的目标。 --- 第一部分:鉴赏之径——回望经典,洞察意蕴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诗词发展史中的关键节点与代表人物,通过精选的范例,解析不同历史时期诗歌的时代精神与艺术特色。 第一章:诗歌源流与早期风貌(先秦至魏晋) 本章追溯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源头。重点剖析了汉乐府的质朴力量,以及“建安风骨”在乱世中展现出的慷慨悲凉。对曹氏父子、嵇康、阮籍等人的作品,着重分析了其思想内核与对后世文学的奠碇作用。特别探讨了魏晋玄学思潮对诗歌意境的深远影响,例如王羲之(虽以书法名世,其诗文亦具风骨)与郭璞等人的文学贡献。 第二章:唐诗之巅——格律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本章将其细分为初唐的奠基、盛唐的气象、中唐的转变与晚唐的余韵四个阶段。 盛唐气象: 深入解析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极致)、杜甫(集大成者的现实关怀)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停留在“斗酒诗百篇”或“诗史”的简单标签,而是细致分析了李白如何运用夸张与比拟塑造宏大叙事,杜甫如何通过白描与对仗结构反映社会百态。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被置于禅宗哲思与盛唐安逸背景下考察。 格律的成熟: 详细阐释了近体诗(律诗与绝句)的格律要求,包括平仄、对仗、粘对等规则。通过分析王昌龄、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揭示了格律在限制中如何激发更强大的艺术张力。 第三章: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从声律到文人情怀 宋代文学的重心转向词,本章探讨了词体在宋代如何从民间歌唱文学发展为成熟的文人抒怀载体。 婉约的极致: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分析了词体如何更细腻地捕捉个人情感波动、闺中幽思与人生无常感。探讨了“别意”、“相思”、“惜时”等主题在宋词中的深化。 豪放的拓展: 重点分析了苏轼开创的“以诗为词”的革新,展现了词体如何承载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对政治理想的抒发。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丰富的典故运用,被视为豪放派的又一高峰。 格律与板式: 区别于诗的规范,本章详述了词牌、句读、长短句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词牌的音乐性来调整内容和情感表达的节奏。 第四章:元曲与明清诗词的流变 元曲(杂剧与散曲)以其通俗性与市井气息,展现了文学的另一面。本章探讨了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的成就,以及其对白话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诗歌虽在主流地位上有所让位,但仍有重要的流派涌现,如公安派的“独抒性灵”对后世抒情文学的影响。 --- 第二部分:创作之梯——从感知到笔端的实践指南 鉴赏是基础,创作是目标。本部分将鉴赏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创作技巧。 第五章:意象的捕捉与锤炼 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意象的鲜活。“意象”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情与景的交融。 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系统梳理了“月”、“风”、“水”、“竹”、“梅”等在中国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或反叛这些传统。 “以景写情”的层次: 讲解了如何避免平铺直叙,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来烘托人物心境,实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六章:声律与节奏的雕琢(诗与词的音韵学) 本章是创作的硬核技术部分,尤其针对希望创作格律诗词的读者。 近体诗的平仄结构: 详细图解了四种基本句式(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等)的平仄要求,并提供了大量的“救拗”与“变通”实例,帮助创作者理解规则的灵活性。 词的韵脚与转韵: 探讨了词韵的宽窄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词牌规定的韵脚来选择合适的字词,确保作品的音乐美感。 第七章:对仗的艺术与典故的运用 对仗是锤炼诗词精悍之美的核心技法。 名词性对仗与动词性对仗: 区分了词性、结构、意义上的工整要求,并举例分析了“工对”、“宽对”的运用时机。 “用典”的平衡: 阐述了典故的引入能增加作品的厚度与文化底蕴,但强调了“用典忌晦涩”,需在“点到为止”和“平白直叙”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第八章:摹古与创新:当代诗词的生命力 本书的收官部分,鼓励读者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化古为我”的路径: 强调学习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而非仅仅是“辞藻”。讨论了如何将现代的知识、观念、生活体验融入古典的体裁之中,使作品具有时代感。 散文诗与自由诗的界限: 简要探讨了新旧文学体裁之间的相互渗透,鼓励作者根据内容需求选择最恰当的表达形式,但前提是对古典韵味的深入理解。 --- 附录: 历代重要词牌解析及韵部对照表。 历代重要诗歌体裁的格律示例(附平仄标注)。 常见诗词创作术语汇编。 总结: 《古今诗词鉴赏与创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富有激情的文学笔触,为读者搭建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它既是案头必备的鉴赏词典,更是激发创作灵感的火种。阅读本书,不仅能领略千年前的月光与江河,更能拿起笔杆,让自己的心声在古典的音韵中得到最完美的表达。它致力于培养的是拥有深厚底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诗词创作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既有古典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活力,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富有文化底蕴的事物时,那种画面感和感染力极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常常被那些精妙的措辞和巧妙的比喻所打动,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妙处。这种文字的魅力,是任何平庸的写作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在进行一种艺术的表达,将枯燥的知识点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愉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逻辑清晰得令人称赞。尽管涵盖的内容广泛,但作者却能将其梳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都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并且能够顺畅地沿着作者的思路深入探究。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每一个引证、每一个注释都显得那么精准可靠,让人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这种对学术规范的尊重,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更具备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快餐式的读物,看完就忘,这本书更像是知识的基石,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棒,散发着一股老旧书卷的味道。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那种墨香的韵味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风格,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对传统的敬畏和对文字的珍视。那种细致入微的用心,从书脊到内页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它都像一件艺术品,静静地散发着知性的光芒,让人赏心悦目。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它带给读者的感官体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无可挑剔,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场与古籍的亲密接触,让人倍感愉悦和满足。

评分

坦白说,当我决定购买这本书时,内心是抱着一丝谨慎的期待的,因为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籍良莠不齐。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带来的价值感是实实在在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读完”的书,更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的书。每当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语塞的时刻,或者对某个文化现象感到好奇时,这本书总能及时提供精准而富有洞察力的解读。它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安静地待在那里,随时准备用它深厚的积淀来点亮我的疑惑。这种持续的陪伴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它在我的藏书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但读了几页后,我完全被它生动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所折服。作者显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着深入的骨髓的理解,他不仅罗列了大量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他充满智慧的引领下,穿梭于历史的各个角落,领略着那些经典表达的魅力。文字的流动性极佳,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它不像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亲切的朋友,耐心细致地向你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和智慧的结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