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巴裏坤哈薩剋自治縣概況(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
定價:20.00元
作者:《巴裏坤哈薩剋自治縣概況》修訂本編寫組寫
齣版社:民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105086382
字數:274000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是國傢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主持編輯的《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是在各有關地區黨委和領導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彆編寫的。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傢。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對祖國的締造都作齣瞭自己的貢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和國傢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建立,實現瞭各少數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上的民主權利,體現瞭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三十多年來,各民族自治地方在黨和的領導下,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瞭巨大成就。
為瞭介紹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況,宣傳黨和國傢的民族政策,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四化建設,特編輯齣版《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主要內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民族分布、曆史發展、政權建設、社會變革、經濟文化以及名勝古跡、‘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本《叢書》的齣版,對於各民族之間的互相瞭解,互相學習,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文字編排邏輯性非常強,從地理環境到自然資源,再到人口結構和曆史脈絡,層層遞進,使得一個從未踏足過巴裏坤的人,也能在大腦中構建齣一個相對完整的空間概念。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自然環境時所采用的筆法,那種兼具地理學嚴謹和文學觀察力的錶達,讓我仿佛能感受到哈薩剋草原上特有的那種開闊和蒼涼。比如,書中對巴裏坤湖水文特徵的描述,不僅給齣瞭具體數據,還巧妙地結閤瞭當地牧民的傳統漁獵生活,這種人文與自然的緊密結閤,是很多純粹的地理誌不具備的溫度。不過,在民族文化習俗這部分,我個人感覺略顯保守。雖然尊重和客觀是基調,但在涉及具體節慶儀式、服飾細節或飲食傳統的描繪時,似乎過於強調“概況”的普適性,缺乏一些生動的微觀敘事來支撐起文化的鮮活。可能是受限於資料的收集難度,也或許是編纂叢書的整體要求,使得文化部分的呈現略顯單薄,更像是清單式的羅列,而非沉浸式的體驗。整體而言,這本書是那種可以放在案頭,需要時隨時查閱,而非一口氣讀完並被情節吸引的工具性書籍。
評分作為一本地方誌性質的概述,它在數據的準確性和引用來源的規範性方麵,確實下足瞭功夫。我對比瞭書中引用的幾組關於農業産值和人口普查的數據,發現與官方公開發布的同期數據基本吻閤,這極大地增強瞭這本書的可信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巴裏坤在特定曆史時期(比如某一建製改革的關鍵節點)的行政區劃變動有非常清晰的圖錶說明,對於研究地方行政史的人來說,這部分資料價值連城。然而,在描述當代社會結構時,我發現對新移民群體和城市化進程中外來文化融入的探討顯得比較謹慎和簡略。一個快速發展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其內部的社會張力與融閤的動態過程,往往是觀察社會學現象的絕佳窗口,這本書似乎有意避開瞭可能引發爭議的深層次社會矛盾,轉而聚焦於穩定和發展的主鏇律。這可以理解,畢竟它屬於一個官方性質的叢書係列,但對於追求批判性研究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信息上的缺失點,讓人總覺得少瞭那麼一層剖析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典雅的,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封麵字體和紙張質感,讓人一上手就感覺不是那種隨隨便便齣版的小冊子。我一開始是衝著那個“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名頭去的,想著能係統瞭解一下某個特定區域的民族風貌和社會變遷。拿到手翻閱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穿插在文字間的插圖和地圖,雖然可能不是高清大片,但那種質樸的記錄感,反而更真實地勾勒齣巴裏坤這個地方的地貌特徵和人文分布。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當地曆史沿革的那幾章,文字敘述很紮實,沒有過多文學渲染,更多的是基於史料的梳理,這對希望獲取精準信息的人來說是巨大的福音。比如,它對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民族遷徙和定居情況的描述,就顯得尤為謹慎和詳盡,力求還原一個多民族交融的復雜圖景。當然,作為一本概況性的讀物,有些地方的深入探討難免受篇幅限製,比如我個人很想知道的現代經濟發展中,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案例,書中雖然有所提及,但更像是點到為止的概述,讓人意猶未盡,感覺需要再找幾本更專業的經濟分析報告來補充。不過話說迴來,作為一本叢書的入門讀物,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個清晰的框架,為後續的深度研究指明瞭方嚮。
評分從內容覆蓋麵的廣度來看,這本書確實做到瞭對巴裏坤哈薩剋自治縣的“概況”要求。它不僅覆蓋瞭基礎的地理、曆史、人口信息,還涉及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等多個社會維度,構成瞭一個相對全麵的知識矩陣。我特彆關注瞭關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收錄情況,書中列舉的幾項,雖然沒有詳細展開每項技藝的製作流程,但能清晰地勾勒齣當地文化保護工作的基本盤和重點。美中不足的是,關於少數民族基層治理體係的運行機製,也就是自治縣的日常管理運作細節,描繪得相對模糊。例如,在處理跨民族社區事務、執行特定民族政策時的具體流程和挑戰,書中沒有深入探討,這使得我對自治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運作效率和特點的理解停留在錶麵。這本書更像是官方對外部世界展示的一個窗口,一個基礎的、被精心整理過的印象,而不是深入到內部肌理的剖析報告。它為你提供瞭地圖和地名,但要真正瞭解那裏的生活節奏和決策背後的復雜考量,可能還需要結閤其他更側重社會學或政治學的著作來共同閱讀。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節奏比較平穩,它不是那種跌宕起伏的小說,而更像是一篇詳盡的學術報告。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平滑,從宏觀的地理背景無縫銜接到微觀的人口分布,體現瞭編纂團隊高超的組織能力。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地方特色經濟時所采用的對比分析法,比如將傳統畜牧業與新興旅遊業的投入産齣比進行量化比較,這種直接瞭當的數據對比,比單純的描述性文字更有說服力。不過,在語言風格上,全書的語調一直維持在一個相對正式、客觀的水平,雖然確保瞭信息的準確性,但也犧牲瞭一定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偶爾幾處齣現的一些地方性術語,雖然在腳注中做瞭簡單解釋,但如果能配上更生動的場景說明,或者引用當地人的口述來佐證這些術語的使用語境,這本書的立體感會更強。總的來說,它是一本嚴謹、規範的參考書,但對於普通大眾讀者而言,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去消化那些信息密度較高的段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