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
定价:29.80元
作者:李媛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495084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这本《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由李媛媛著,通过36个围绕爱情婚姻的核心问题展开思索,让我们的脚步跟上心灵的步伐,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把握幸福,珍惜生活。
婚姻是一种相对安全而稳定的关系,其中有爱情的滋润,有法律的保护,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再次成长。请注意,这里是自我觉察与提升的学分制,没有考试,幸福与否是自我的感觉,也是生命的考量。
内容提要
这本《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由李媛媛著,以男女两性如何在婚姻关系内心灵成长为核心,从婚姻选择、角色转换、金钱影响、人际边界、外在诱惑等五个维度分36个焦点话题入手,探讨围城男女如何让现实的脚步跟上心灵的步伐,获得幸福的婚姻生活。正如书名所宣示的,这里是自我觉察与提升的学分制、没有考试,幸福与否是自我的感觉,也是生命的考量。
这本《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目录
前言 爱情是婚姻的一部分
一 谁是你的另一半
1. 录取通知书
2. 你可以对婚姻说不
3. 裸婚、隐婚、试婚
4. 再婚家庭启示录
5. 谁愿意嫁给煮夫
6. 甲女的幸福在哪里
7. 谁有处女情结
8. 让家庭暴力见鬼去
二 我和我们
9. 性不是必然的义务
10. 遭遇无性婚姻
11. 繁衍是义务吗
12. 生孩子要做什么准备
13. 亲子鉴定之后
14. 全职太太的幸福与焦虑
15. 比沟通更重要的
16. 爱情消减不等于婚姻死亡
17. 当一方毁容或成为植物人
18. 幸福婚姻十魔法
三 财富分享与占有
19. 面包和爱情没有仇
20. 傲不做婚前财产公证
21. 共同财产知情权
22. 什么时候立遗嘱
23. 钱算老几
四 我们和他们
24. 与原生家庭的合理距离
25. 婆媳斗法还是海阔天空
26. 对方的兄弟姐妹来借钱
27. 和闺蜜不能说的事
28. 你朋友,未必我朋友
五 诱惑是面照妖镜
29. 前任是不是心中芒刺
30. 对小三彻底免疫,可能吗
31. 爱情该经得起任何考验吗
32. 你几年会痒
33. 朋友之上,恋人未满
34. 双性恋爱人
35. 身体出轨是背叛爱人吗
36. 爱是一个人的事
后记 还好来得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读完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和情感经营的书,虽然不是你提到的那本,但感触颇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清晰地阐述了“亲密关系”绝非一蹴而就的童话,而是需要双方持续投入心力去“维护”的动态系统。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分析,将那些潜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沟通误区一一剥开,比如“预设对方的思维模式”和“将期望内化为理所当然的义务”,这些都是我在过往关系中常常不自觉犯下的错误。读到关于“积极倾听”那一章时,我简直像被醍醐灌顶,才意识到我过去所谓的“听”,更多的是在等待对方说完后,好让我赶紧插入自己的观点或解决方案,而不是真正去理解对方情绪的底色。书里提到,真正的倾听需要暂停自己的评判,仅仅作为一面镜子,映照出对方的感受,这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观念转变。我开始尝试在伴侣表达不满时,先不说“我觉得你错了”,而是说“听起来你现在感到很受伤/沮丧,是这样吗?” 这种微小的措辞变化,竟然立竿见影地降低了冲突的温度。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速效药方,而在于提供了一套审视自我、理解他人的框架,非常扎实。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翻阅的这本关于“时间管理与精力分配”的书籍,乍看之下与情感生活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却从中找到了维系长期稳定关系的秘诀。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你的精力是有限的资源,你如何分配它,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过去我总认为,只要用心爱对方,关系自然会长久。但读完后我意识到,如果我把80%的精力都消耗在应对工作压力、处理琐碎家务上,留给伴侣的就只剩下我疲惫不堪、最不耐烦的那20%了。书里提到了“精力池”的概念,倡导我们要像管理财务预算一样,精心地为“关系质量时间”预留出高质量的精力储备。它教我如何高效地完成那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劳动,从而挤出时间去做那些真正能滋养感情的事情,比如一起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仅仅是放下手机进行一次深度交谈。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它没有谈论“爱不爱”,而是谈论“如何有条理地去爱”。我开始将“维护关系”视为一项需要严格规划的“项目”,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感觉”。这套方法论的引入,让我的生活节奏更稳定了,伴侣也明显感受到了我投入的“注意力”的提升。
评分我最近看完了一本探讨“自我成长与边界设立”的著作,它和婚姻主题可能略有侧重,但核心思想却有着惊人的共通性:高质量的关系,首先源于清晰的自我认知。这本书的笔触非常犀利和直接,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我们如何因为害怕被抛弃或不被爱,而过度牺牲自我需求,最终活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空壳。它深入剖析了“边界感”的重要性,强调了“不”这个字的力量,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不是要求伴侣来“拯救”或“填补”我们的内在空虚。特别是书中关于“情绪的责任划分”那一节,让我对很多原生家庭遗留的情感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总以为爱意味着无条件的包容和牺牲,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两个完整个体平等互动的基础上的。如果一方持续透支自己去维持表面的和平,那绝不是幸福,而是慢性自杀。这本书的结构和语言都非常学术化,引用了心理学的多项研究成果,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逻辑,对重建个人价值体系是极其有益的。
评分我最近读到了一本历史传记,讲述的是一位著名艺术家的复杂一生,其中穿插了他多段情感关系的处理方式,这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这本书没有直接教人如何做伴侣,但它通过历史的视角,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变迁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位艺术家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极其理想化且浪漫的,他追求的是灵魂的绝对契合,一旦现实的磨合和日常的重复开始侵蚀这份理想,他就会选择逃离或毁灭。读着这些陈年的故事,我反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承诺”的重量。在那个时代,婚姻(或长期伴侣关系)更多是基于社会结构和责任的捆绑,而现代社会,我们追求的是情感的完全自洽。这本书让我思考:当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后,我们究竟在寻求什么?是永不消退的激情,还是愿意一起面对平庸的勇气?它让我明白,激情是会退潮的,而维系关系最终依靠的,是契约精神——即便是情感上的契约,也需要双方共同捍卫。这本书的文笔优美,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读起来非常过瘾,像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酒。
评分前阵子沉迷于一本关于“正念冥想与内心平静”的指导手册,其对“当下”的强调,直接影响了我对冲突处理的态度。这本书的核心是教导读者如何将注意力锚定在呼吸和身体的感知上,从而抽离出大脑中那些无休止的焦虑、评判和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在关系中,很多争吵的导火索其实都是对“过去事件的翻旧账”或者“对未来走向的灾难化预设”。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却极难做到的工具:当冲突发生时,强迫自己停顿三秒,感受身体的紧张,然后只描述你“此刻”所见、所闻、所感,而不是去指责对方的“意图”。例如,不说“你总是无视我”,而是说“我现在感觉心跳很快,我的声音有些颤抖”。这种非暴力沟通的练习,其实深深扎根于正念的基础之上。它极大地降低了情绪的传染性,让我能够在被激怒时,仍能保持一小块“清醒的自留地”。这本书的训练体系非常系统,虽然有点枯燥,但它让我意识到,所谓“完美的婚姻”,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于外部互动中,而是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是否能够达到安宁与接纳的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