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 9787562623540 国防大学出版社

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 9787562623540 国防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焰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坦克
  • 军事历史
  • 战争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铁甲雄风
  • 绘画
  • 图鉴
  • 军事科普
  • 武器装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623540
商品编码:298954739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

定价:39.80元

作者:徐焰

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2623540

字数:0

页码: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画板上的战争系列图书第二部;
(1)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流畅,语言富有感染力;(近二百余幅珍贵照片、绘画等资料于一书)
(2)标题风格,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在书中引用了可靠的统计数据,增强了史实论述的说服力;
(4)图片精美,生动有趣,富有时代特色。
(5)军事专家徐焰的又一力作,本书选取读者二战关注度*的装备——坦克作为主角,从坦克型号,参战指挥官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讲述,故事精彩,论述精辟,是一本对“二战”时期各参战国研究的全新资产与补充,同时也是关于“二战”的一本全新之作。

内容提要


回顾战史纪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往往是细节里面隐藏着历史深奥的哲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疆域很大程度是由t-34坦克的履带划定的,不懂坦克就很难理解二战的结局,也就很难理解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光阴飞逝,各国纷纷减少坦克数量,坦克无用论也层出不穷,坦克这个二战时期的“陆战”将以何种姿态应对现代化的信息作战。

目录


作者介绍


徐焰:
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博士生导视,校军事思想历史学科带头人。
现兼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军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和讲学。二十多年来单独撰写的学术著作已出版二十多部,有一些还被翻译成日、英文在国外出版,有的作品还获得全军科研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此外,还撰写过几十部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并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邀嘉宾。
张健
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主要从事战略学基本理论、军事战略等领域研究。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圆满完成第七次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军事学核心期刊和解放军报发表论文近20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军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评价。参与编著《甲午沉思》。

文摘


序言



《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 书籍信息: 书名: 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 ISBN: 9787562623540 出版社: 国防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以视觉语言为核心,深度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要素——坦克战的宏伟画卷。作者以其深厚的军事史功底和卓越的绘画技艺,将那个波澜壮阔的坦克时代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并非单纯的军事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精美、写实的坦克插画,辅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战役复盘,带领读者沉浸式地体验二战中钢铁洪流的咆哮与激荡。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的叙事脉络紧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早期的坦克技术萌芽与初步应用,到中期的装甲突击的辉煌,再到后期的反坦克战术的演进,层层递进,展现了坦克在战争形态变革中的核心作用。 第一部分:黎明前的序曲——坦克时代的曙光 在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之际,一种新型的陆战之王——坦克,正悄然登上历史舞台。本部分将重点描绘坦克的诞生与早期发展。读者将看到那些略显笨拙、但充满革命性意义的早期型号,如英国的马克系列,法国的雷诺FT-17等。通过 detailed 的插画,我们将了解其结构特点、动力系统、武器配置以及当时的技术局限性。同时,本书也将回顾早期军事思想家对坦克作战的初步构想,以及在凡尔登等战场上,这些钢铁巨兽如何第一次展露锋芒,尽管当时的运用尚显稚嫩,但已预示着未来战争的巨大变革。我们将探讨早期坦克在泥泞战场上的挣扎,以及车组乘员如何在狭窄、闷热的车体内,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 第二部分:装甲闪电——闪击战的威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战术思想的成熟,坦克在二战中的作用被推向极致。本部分将是本书的重头戏,深入剖析“闪击战”的战术精髓及其在战场上的体现。我们将以历史性的战役为切入点,例如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巴巴罗萨行动等。 战术的革新: 本部分将详细解析德军是如何将坦克、步兵、炮兵和航空兵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装甲矛头”,撕裂敌方防线,实现快速穿插、迂回包围的。精美的插画将呈现装甲集群的钢铁洪流如何在开阔地带推进,如何突破敌军防线,以及步兵如何紧随坦克,巩固战果。 经典战役的重现: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图文并茂的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惊心动魄的坦克战。例如,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的III号、IV号坦克如何在崎岖地形作战;法国战役中,德国装甲部队如何在机动中摧毁法军固守的防线;巴巴罗萨行动初期,苏德坦克在广袤平原上的大规模较量,展现双方坦克性能和战术的差异。 坦克型号的演变: 在展现战术的同时,本书也将细致刻画二战中涌现的各种标志性坦克型号。从德军的III号、IV号坦克,到后来大放异彩的虎式、豹式坦克;从苏军的T-34,到强大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从美军的M4谢尔曼,到英军的丘吉尔坦克。每一款坦克都将以精确的比例和细节呈现,并在战役描述中,体现其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优劣势以及对战局的影响。我们将看到虎式坦克的强大火力如何在东线战场上制造恐慌,T-34的出现如何改变战场平衡,M4谢尔曼如何以其可靠性和产量成为盟军的胜利基石。 战术的细节: 图画将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会通过细节描绘,展现坦克车组的协同作战,例如如何进行战场通信,如何配合炮火支援,如何应对空中威胁。我们将看到步兵如何利用坦克的火力掩护发起进攻,炮兵如何为坦克提供精确打击,以及工程兵如何排除障碍,为装甲部队开辟道路。 第三部分:钢铁的对抗——反坦克战的智慧 随着坦克技术的飞速发展,反坦克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本部分将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断升级的反坦克战。 反坦克武器的发展: 我们将看到各种反坦克炮的演变,从早期的轻型反坦克炮,到后来威力巨大的反坦克歼击车和重型反坦克炮。插画将展示这些武器的射击姿态、弹道轨迹,以及它们如何试图穿透重型坦克的装甲。 步兵的反坦克作战: 步兵在反坦克作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呈现步兵如何使用反坦克步枪、火箭筒(如Panzerschreck, Bazooka),甚至利用地形和近战武器,如同勇敢的猎人般,智斗强大的坦克。我们将看到步兵在城市巷战中,如何利用废墟作为掩护,对坦克进行伏击。 战术的博弈: 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绞尽脑汁地研究对策。本书将展现苏军如何在防御战中,利用其庞大的数量和坚固的阵地,消耗德军的装甲力量;展示盟军如何通过集火射击,逐步消灭德军的重型坦克。我们将探讨各种战术,如利用地形优势、设置反坦克陷阱、伪装诱敌等。 空中与坦克的较量: 同时,我们也会涉及反坦克航空兵的作用,例如俯冲轰炸机和攻击机如何成为坦克的噩梦,以及地面防空火力如何对抗敌方的空中威胁。 第四部分:铁血的征程——坦克战的结局与遗产 本书的结尾部分,将回顾二战中后期以及战后的坦克发展趋势,并总结坦克战在军事史上的深远影响。 决定性的战场: 我们将看到坦克如何在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登陆、突出部战役等关键战役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插画将描绘大规模装甲集群的对决,以及战争的走向如何因此改变。 战后影响: 本部分将简要回顾二战后坦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现代装甲部队的雏形。同时,也将探讨坦克战在战略、战术、工业生产以及战争美学等多个层面上留下的遗产,并强调技术革新与战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 艺术特色与阅读体验: 《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视觉表现力。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绘制了数百幅精美绝伦、细节丰富的坦克插画。这些插画不仅在美学上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更在军事细节上力求精确。从坦克的装甲板纹理、焊接痕迹,到炮塔的俯仰角度、履带的松紧程度,再到车体上的各种标识、官兵的作战服饰,无不栩栩如生。 场景描绘: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再现战场的真实感。无论是泥泞的东线战场,还是炮火纷飞的城市废墟,抑或是开阔的草原地带,每一幅场景都充满了动态感和沉浸感。读者仿佛能听到坦克引擎的轰鸣,感受到硝烟弥漫的气息,甚至体会到车组乘员的紧张与决心。 细节考证: 本书的插画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大量的历史照片、技术图纸和文献资料进行创作。作者在描绘每一款坦克时,都力求还原其真实尺寸、比例和关键部件。对于具体的战役场景,也尽可能地依据史实进行构图,使得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准确的历史信息。 图文并茂的叙事: 文字部分与插画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对战役背景、战术运用、坦克性能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每一幅插画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画面所呈现的细节,以及其在历史和军事上的意义。这种图文并茂的叙事方式,大大降低了军事史的阅读门槛,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复杂的坦克战术和技术。 本书的价值: 《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是一部集军事史研究、艺术创作、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它不仅为军事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为研究二战坦克战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打破了传统军事史书籍的沉闷与枯燥,以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铁洪流的壮丽史诗,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刻理解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革命性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它不仅仅是关于坦克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类智慧、勇气与战争形态演变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觉得“铁甲雄风”听起来就气势磅礴,加上“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我猜测里面会有很多震撼的场面。拿到书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从视觉效果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顶级的。那些插图的设计非常用心,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感和细节感,将坦克那种厚重的金属质感、炮火的硝烟弥漫、战斗的紧张激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不仅仅是好看,这些插图还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帮助我理解那些文字中描述的复杂的战术动作和阵型。我之前看一些文字描述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有点模糊,但有了这些图,一下子就清晰了。而且,我觉得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叙述的逻辑非常清晰,从战役的背景介绍,到具体战斗的展开,再到战役的结果和影响,层层递进,让人能够很容易地跟随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整个过程,感觉非常过瘾。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刚买,虽然书名听起来很硬核,以为会是那种枯燥的战史罗列,但翻开后真的惊喜到了。首先,它的“画说”二字绝对不是噱头,里面的插图简直是视觉盛宴!不是那种简单的作战示意图,而是非常写实的、充满动感的坦克战斗场景描绘。你能看到履带卷起的泥土,炮口喷射的烈焰,车体上被击中的弹痕,甚至士兵脸上紧张的表情。每一幅画都像是一部电影的定格,让人身临其境。而且,这些插画并非随意拼凑,它们和文字内容紧密结合,我之前对一些战役的理解就停留在文字描述层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有了这些插画,立刻就能脑补出当时的画面,那些复杂的战术和战术动作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易懂。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军事不太专业的读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简直是福音,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二战坦克战的残酷与壮烈,也更容易记住那些关键的战役和坦克型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二战历史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坦克战是我尤其关注的一个领域。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将复杂的坦克战术和技术细节以一种既深入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书。这本《铁甲雄风》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它没有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更加贴近读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二战时期不同战场上坦克战的发展、演变以及关键战役。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不同国家坦克设计理念和战术思想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对“虎式”与“T-34”的较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何某些坦克在战场上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的坦克战役,比如库尔斯克、诺曼底登陆等,都有详细的复盘,不仅仅是描写战斗过程,更深入分析了战役的背景、双方的策略、装备的优劣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让我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更宏观和全面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书籍的价值在于其严谨性和可读性并存。《铁甲雄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我注意到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数据,并且对于战役的细节描述非常精确,这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然而,这种严谨并没有让这本书变得枯燥乏味。相反,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精彩绝伦的插画,作者将二战坦克战的宏大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仿佛一场史诗级的电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技术层面的讲解,它并没有止步于“这辆坦克很厉害”的简单陈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坦克的火炮、装甲、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和影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即使是技术背景不强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且从中获得知识。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我一直认为,战争史的记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冰冷的数字和事件上,更应该包含那些参与其中的普通士兵的视角和他们的情感。在这本《铁甲雄风》中,我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主题是宏大的坦克战,但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坦克乘员的故事,他们的英勇、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牺牲,这些细节让冰冷的钢铁战车拥有了温度。我读到那些在炮火中挣扎求生的士兵,读到那些为了掩护战友而英勇献身的坦克手,他们的故事让我不禁为之动容。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让这本书的深度和厚度大大增加,不愧是国防大学出版社出品的精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