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禮製與風俗(“我們的國傢”係列叢書)
定價:25.00元
作者:葉國良
齣版社:復旦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90910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自序
一、行進的姿態
靠右邊走
趨與翔
二、相見的禮容
跪與拜
坐姿與傢具
拱手與叉手
揖的種類
執手與握手
三、應對的聲音
唱喏
唯與諾
四、裝扮的義涵
左袒與右袒
肉袒牽羊
扮佛
攝盛
五、位置的尊卑
古人尚左
宴會的座次
六、權力的錶徵
爵與官
官銜
官名彆稱
非官名
官員的服色
官員的假期
丁憂與奪情
七、官場的榮辱
封贈三代
庇蔭子孫
左遷
八、計數的標準
身量的尺度
布匹的長度
裏程的距離
園林的麵積
飲食的計量
九、褪色的民俗
命名與取字
催妝與卻扇
七七與百日
屍與祝
十、變調的節慶
上元登高
上巳修禊
七夕曝書
十一、飲食的藝術
俎豆簠簋
盤匙碗筷
膾與炙
茶與酒
十二、高雅的衣物
閤歡衣物
金縷衣物
麈尾與拂塵
火炬與蠟燭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葉國良(YehKuo-Liang),1949年生,颱灣桃園縣人,颱灣大學中文所博士(1983年4月),現任颱大中文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先後師從山東籍名宿屈萬裏、孔德成。學術專長:經學、金石學、詩學。曾開設課程:國文領域、曆代文選及習作、詩選及習作、文史基礎、禮記、書法、金石學概要、石刻資料研究、應用文。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但很多時候,市麵上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顯,很難找到一本能夠真正觸及核心、又兼具可讀性的。這本書無疑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不僅僅是羅列條文和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探討瞭禮製是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又如何與風俗習慣相互交織,共同塑造瞭我們民族的精神特質。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禮製和風俗進行的細緻梳理,展現瞭其多樣性和復雜性,同時也揭示瞭它們背後共通的價值追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地理概念上,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隻是想瞭解一些基本的社會規範。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書中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史料所吸引。作者在論述禮製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引用瞭大量的文獻資料,並且對這些資料進行瞭深入的解讀和分析。這種學術性的嚴謹,讓我覺得這本書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作者並沒有因此而犧牲敘述的趣味性,他能夠巧妙地將枯燥的史實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瞭閱讀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封麵上“我們的國傢”係列叢書的字樣,以及《禮製與風俗》這個書名,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驚喜,甚至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枯燥和學院派。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預設的沉重感瞬間消散瞭。作者的語言非常流暢,並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片段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生活化場景的描寫,比如古代人祭祀時的一些細節,或者婚禮上繁瑣卻又充滿儀式感的流程。這些細節的還原,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能夠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氣息和他們的情感世界。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特彆,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曆史教科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古代中國人是如何在禮製和風俗的框架下,構建他們的社會秩序,錶達他們的情感,並傳承他們的價值觀。書中那些關於孝道、仁愛、誠信的論述,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關於節日習俗的描寫,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讓我覺得我們與古人之間並沒有那麼遙遠的距離,我們身上依然流淌著相似的文化血液。
評分對於我這樣對曆史沒有太多瞭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非常友好的入門指南。它沒有用過於復雜的語言和概念來嚇唬我,而是用一種非常耐心和細緻的方式,引導我走進古代中國的社會生活。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具體禮儀的解釋,比如婚喪嫁娶的規矩,或者朝堂上的禮節。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我對古代社會的運轉方式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禮製和風俗並非僵化的條文,而是與人們的情感、生活緊密相連,是活生生的文化傳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