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
定价:192.00元
作者:马得泉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2-01
ISBN:97871090610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当代中国论述西藏大麦遗传资源方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专著,中国特色。全书共六章。西藏大麦生产与生态区划;通过对西藏栽培大麦和近缘野生大麦遗传资源进行了多学科鉴定、评价和利用,认为西藏是世界上大麦多样性中心之一;详述了西藏栽培大麦和近缘野生大麦分类,其变种数之多、变种类型之丰富为世界之;论述了西藏栽培大麦的起源和进化;对青藏高原是世界栽培大麦起源中心之一,亦是中国栽培大麦初生基因中心作了科学的论证。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可供作物遗传资源、遗传与育种等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农业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对青藏高原地区科教兴和发展大麦生产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为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本书还编制了可对照使用的英文目录,每一章后边加了英文摘要,为外籍学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西藏大麦的窗口。
目录
章 西藏大麦生产与生态区划
节 大麦生产
第二节 生态区划
第二章 西藏栽培大麦遗传资源
节 概况
第二节 多样性
第三节 评价与利用
第三章 西藏野生大麦遗传资源
节 多年生野生在麦
第二节 近缘野生大麦
第三节 近缘野生大麦的遗传多样性
第四节 评价与利用
第五节 遗传分析
第四章 西藏栽培大麦分类
节 分类系统
第二节 变种的划分、鉴定和检索
第三节 变种的分布
第四节 变各睥特点
第五章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分类
节 分类系统
第二节 变种的检索
第三节 变种的分布
第四节 变种的特点
第六章 西藏栽培大麦的起源和进化
节 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 大麦的种系发生学说
第三节 载培大麦和近缘野生大麦的亲缘关系
第四节 西藏栽培大麦的起源和进化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刚收到这本《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的书,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就已经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首先,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意味着它在学术界的地位非同一般,能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支持,足以证明其研究的深度、科学价值以及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我个人对高原农作物特别是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一直抱有浓厚兴趣,因为这些作物往往承载着数千年的适应性进化史,蕴含着宝贵的基因资源,对于未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西藏,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生态环境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其孕育的大麦遗传资源更是独树一帜,可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抗逆性状、营养成分以及独特的风味基因。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片神秘土地的农业基因宝库的大门,让我对接下来的探索充满期待。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西藏不同地理区域(如藏东南、藏西北、藏中部等)大麦品种的收集、鉴定和分类,以及它们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态特性等。如果能有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例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数据,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能够从更微观的层面揭示这些古老作物是如何在严酷环境下生存繁衍的。
评分翻阅了一下《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的索引部分,里面的关键词让我眼前一亮。诸如“抗旱性”、“耐寒性”、“病虫害抗性”、“营养品质”、“基因组多样性”、“SSR标记”、“SNP分析”、“古DNA研究”等词汇的出现,预示着这本书的学术研究将非常全面和深入。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育种的研究者,我深知遗传多样性是作物育种的基石,而西藏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很可能塑造了其大麦独特的遗传变异。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和研究这些宝贵资源的机会。我迫切希望了解书中是如何对这些遗传资源进行评价的,是否运用了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手段,比如高通量测序技术来解析大麦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情况?书中是否会对一些具有突出优异性状(如高产、早熟、优质)的品种进行重点介绍,并剖析其背后的遗传机制?另外,关于大麦的起源和传播,以及在西藏的演化历史,书中是否有相关的考证和研究成果?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和利用西藏大麦遗传资源,乃至推动我国农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和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评分《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地方的特色。我个人从事的是遗传育种方面的工作,虽然不直接研究西藏的大麦,但对于任何一种具有独特遗传背景的作物资源都充满好奇。西藏,这个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地方,其环境的极端性决定了在这里生长的动植物必然拥有非凡的适应能力。大麦作为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能够在如此高海拔、低氧、强紫外线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其遗传基因库中一定蕴藏着极为宝贵的抗逆性基因。这本书如果能够系统地梳理和阐述这些遗传资源,对于我们研究作物适应性进化,以及未来培育抗逆新品种,无疑会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对这些大麦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表型鉴定,包括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能力、以及对主要胁迫因子(如干旱、寒冷、霜冻)的响应。此外,如果书中还能够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大麦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那就更具科学价值了。
评分拿到《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厚重的体量和精美的装帧,一看便知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对于我这样一名对地方特色农作物感兴趣的科普爱好者来说,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专业,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探索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同样吸引我。西藏大麦,顾名思义,是在世界之巅生长的一种作物,它的遗传基因一定承载着高原独特的生命密码。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描绘这些大麦在西藏恶劣自然环境下的生存之道?例如,它们是如何抵御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的?它们体内的基因是否编码了特殊的抗氧化物质或者紫外线防护机制?这本书是否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藏大麦品种,并讲述它们在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相关的图片,例如不同品种大麦的形态特征,或者采集和研究大麦的场景,那就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仅了解到科学的数据,更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作物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评分《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个一直关注农业科技进步的人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深知,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遗传资源,特别是像大麦这样在极端环境下依然顽强生长的作物,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本书能够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出版,足以证明其研究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西藏大麦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包括收集的品种数量、分布区域以及不同品种的 genetic makeup。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了解到这些遗传资源是如何被评价和筛选的,特别是那些具有抗病、抗逆、高营养等优异性状的品种,它们在育种上具有怎样的潜力?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利用分子技术对西藏大麦进行遗传改良的案例或者研究方向?例如,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手段,挖掘和利用关键基因,从而培育出更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西藏大麦这一宝贵资源,开辟了新的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