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王力 岑麒祥 林焘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王力 岑麒祥 林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汉语
  • 字典
  • 字书
  • 王力
  • 岑麒祥
  • 林焘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汉字
  • 第五版
  • 参考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实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9160
商品编码:29880110894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作者 王力 岑麒祥 林焘 ,蒋绍愚 唐作藩 张万起
定价 39.9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19160 出版日期 2016-04-01
字数   页码 60598
版次 5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由语言学家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工具书。本字典自1979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第5版延续了第4版的特色:专家学者主持、参与修订;释义,审音准确,例句精当,难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讲;专设“注意”“辨析”内容,对疑难字词加以提示和辨析;附录实用,《中国历代纪元表》《古代汉语语法简介》《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等附录,可供读者学习参考。本次修订在常用义项的增补、释义的完善、字音的审订、例句的更新和体例的完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谓在第4版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质量更上一层楼。

主要修订:

(一)增加字的义项。如“小”字在义项①“小。与‘大’相对”下增加了“又小人,卑鄙的人”义项(《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又如“幸”字在义项④“君主到某处去”下增加了“又君主宠幸妇女”义项(《史记·项羽本纪》:“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再如“暧”字叠用时,在原有义项“昏暗不明的样子”的基础上,增加了“隐隐约约的样子”(陶潜《归田园居》诗:“~~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温暖的样子”(王维《赠裴十迪》诗:“~~日暖闺,田家来致词。”)两个义项。

(二)完善释义。如“哇”字义项②“靡曼之音”,第5版改为“淫邪的音乐”,更通俗易懂。又如“晞”字义项②“天明”,第5版改为“天色微明”,释义更精准。再如“携”字义项②“分离”,第5版改为“分离,离间”,释义更准确。

(三)调整字音。如“岭”字义项①[岭巆(hōng)]“山深的样子”,第5版把“巆”的注音改为“yínɡ”,这是因为:“巆”《集韵》有两读:“巆,岭巆,山深貌。呼宏切。”“嵤,岭嵤,山深貌。或从营。玄扃切。”《王力古汉语字典》取前一音,亦可;但这里“岭巆”是叠韵联绵字,则当取后一音。

(四)更新例句。如“璆”字义项①“同‘球’。美玉”的例句原为“《国语·晋语四》:‘籧篨蒙~。’”改为“刘琨《重赠卢谌》诗:‘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改后的例句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释义。又如“讼”字义项⑤“通‘颂’。歌颂,颂扬”的例句原为“《韩非子·人主》:‘背左右之~。’”,改为“《汉书·王莽传上》:‘深~莽功德。’”,这个例句里的“颂”做谓语,是它作为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比原来的例句更典型。再如“毋”字的义项②“无,没有”的例句原为“《韩非子·显学》:‘儒侠~军劳。’”改为“《管子·度地》:‘山之沟,一有水,一~水者,命曰谷水。’原例句在不清楚上下文的情况下不好理解,改后的例句则“毋水”和“有水”对举,意思非常清楚。

(五)修改引书体例。如《史记》按原书篇名标写,合传、类传用全称,不分标举(例如《史记·西门豹传》改为《史记·滑稽列传》)。又如《盐铁论》《潜夫论》《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统删作者。再举一个例子,“噏”字义项②和“歙”字义项②的书证都是《老子》:“将欲~之,必固张之”,第4版在“噏”字下注明“河上公本”,第5版在“歙”字下增加了“王弼本”,这样读者就很清楚这两处用字的不同是版本的区别。

(六)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字头及正文用字做了全面的调整,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作者简介
原编者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都是我国语言学家,蒋绍愚教授同时也是本次修订的负责人。王力著有《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等。岑麒祥著有《语言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语音学概论》《普通语言学》《语言学史概要》《汉语外来词词典》等。林焘著有《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与陆志韦合作)、《关于汉语规范化问题》、《语音探索集稿》等。戴澧著有《中国文字学》等。唐作藩编著有《上古音手册》《音韵学教程》《汉语语音史教程》等。蒋绍愚著有《古汉语词汇纲要》《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唐诗语言研究》《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等。

   目录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字典正文
附录
(一)中国历代纪元表
(二)古代汉语语法简介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编辑

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主持修订

中学生、语文教师、大学中文系学生工具书

曾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迄今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1. 增加了一些常用的义项。

2. 完善了释义,释义更精准、易于理解。

3. 更新了部分例句,例句更典型,更能帮助读者理解释义。

4. 修改了引书体例。

5.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面调整了字头和释义用字。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于您提到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侧重于介绍其独有内容和特点,以确保不会重复或提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信息。 --- 《文言语境解析与古籍阅读指南》 一部深度聚焦于中国古典文献语境还原与实际阅读技能培养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字汇释义字典,而是致力于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语境理解框架和高效的阅读策略。它旨在弥补现有工具书在“语境还原”和“阅读实践”层面的不足,使读者能够真正跨越时空,深入文本的脉络之中。 核心定位与内容结构 《文言语境解析与古籍阅读指南》的核心目标是将晦涩的古籍文本“还原”为可理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实践。全书内容结构严谨,分为三大核心板块:语境还原基础、篇章结构辨析、以及特定文体阅读策略。 第一部分:语境还原基础——超越字词的理解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古汉语的运行机制,重点不在于罗列字义,而在于解释字词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语义流变、功能侧重及情态指代。 1. 词类活用的深层机制: 传统工具书多采用词类兼收的模式,但本书则侧重于分析“跨越”现象的动因。例如,探讨“为”在不同朝代的句法结构中,如何从单纯的“做、制作”逐渐演化出“替、充当、成为”等复杂语义,并辅以大量的篇章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详细辨析了古代特殊句法结构中助词、介词的实词化与虚词化过程,这是理解古文语序差异的关键。 2. 语境中的“意象”与“专称”: 本书特别设立章节解析古代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和文化意象。例如,“礼制”语境下的“鼎”、“簋”、“圭”等,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器物的物理属性,而成为权力、等级和祭祀仪式的象征。又如,“军事”语境中的“戍”、“屯”、“绥”,不仅仅是动词,更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边防政策和地域管辖权。通过对这些高频核心意象的深度剖析,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古人思维模式的感知。 3. 古代人际关系与称谓体系: 理解古代社会结构是阅读古籍的前提。本书细致梳理了古代基于血缘、师承、官职的复杂称谓体系。例如,区分“门生”、“故吏”、“旧僚”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在书信和奏疏中应如何准确把握“足下”、“贤伉俪”、“不才”等谦敬用语背后的真实社交意图,避免现代思维的错位解读。 第二部分:篇章结构辨析——文本逻辑的重建 古代篇章的组织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显著差异,本书致力于重建读者对古文逻辑的敏感度。 1. 叙事节奏与时态的把握: 古代记叙文(如史传、笔记)的时态标记不如现代汉语明确。本书构建了一套基于“动词链条”和“时间状语组合”的判断模型,用于快速识别叙事中的插叙、倒叙或并行叙事。重点分析了“已而”、“俄而”、“既而”等时间副词在不同文体中对叙事推进速度的影响。 2. 议论句式的转承关系: 对于诸子百家及汉魏六朝的议论性文本,本书着重剖析其论证结构。识别如“夫……者,……也”、“然则”、“是以”等关键转折与归纳词在构建严密逻辑链条中的作用。尤其对比了先秦朴素的因果论证(如《孟子》)与魏晋玄学复杂的辩证推理(如《世说新语》的言谈记录)在结构上的差异。 3. 古典诗文中的“跳跃性”与“暗示性”: 针对辞赋、诗歌等文学体裁,本书探讨了文本中常见的省略和跳跃现象。分析作者如何利用有限的文字暗示宏大的场景或复杂的情感。例如,解读诗歌中常见的“起兴”手法,不仅仅是引入主题,更是为了营造一种与主题相匹配的情景氛围,这种氛围感需要通过对特定意象的组合来把握。 第三部分:特定文体阅读策略与工具集成 本部分提供针对性强的阅读指导,并整合了实用的辅助工具。 1. 史学文本的考据导向: 针对《史记》、《汉书》等正史的阅读,本书强调“互证法”与“体例辨析”。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不同传记体裁(如本纪、世家、列传)的侧重点差异,辨别史料的侧重和可能存在的偏颇,从而形成更立体的历史认知。 2. 地方志与古籍善本的辨识: 本书特别关注了地方文献的阅读。介绍了地方志中特有的“疆域沿革”、“物产”、“人物”三段的阅读重点,以及如何识别古籍版本中的异文、避讳和题跋对文本解读的潜在影响。 3. 实用阅读工具箱: 本部分最后收录了一系列非传统字典形式的工具索引,包括:古代官制术语演变图表、常用度量衡换算表(按朝代划分)、以及常见的古籍缩写及简称速查表。这些工具旨在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迅速解决那些频繁出现但又难以通过单字查询解决的实际障碍。 总结 《文言语境解析与古籍阅读指南》的目标是培养读者的“文言感”和“古籍敏感度”。它不追求提供最全的字义,而是力求提供最精妙的语境化解读。通过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篇章的结构逻辑以及特定文体的阅读技巧进行系统梳理,它将助力每一位致力于深入研习中国古典智慧的学者和爱好者,真正做到“知其意,达其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字典,说实话,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让人心生敬畏。那种老派的、纸质书特有的质朴气息扑面而来,不像现在很多工具书,轻飘飘的,总觉得少了点底蕴。我买它,主要是为了回溯一些古籍中的生僻词和文言文中的句法结构,现在的电子词典虽然检索方便,但在词义的辨析和引证的权威性上,总感觉隔了一层。王力先生的这部大作,自然是不同凡响的。光是看着那些字头排列得井井有条,字体选择的考究,就能体会到编纂者在每一个细节上付出的心血。我尤其欣赏它在释义上的详尽和多角度,往往一个看似简单的字,能引出好几层意思的演变,配上精妙的例句,瞬间就将那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和语境勾勒得淋漓尽致。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钻研古汉语的人来说,这种深厚的积累和审慎的态度,比任何快速查询的便捷性都要来得珍贵。它不是那种查完即扔的工具,而是值得放在案头,时不时翻阅,每次都能有所得益的“老友”。

评分

拿到这第五版,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在这个信息碎片化、追求“短平快”的时代,能有一本字斟句酌、几十年修订打磨出来的工具书,实在是一种幸运。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读《庄子》,碰到一个“髃”字,一般的在线词典只给出一个简单的现代解释,让人摸不着头脑。结果翻到这本厚厚的字典里,它不仅给出了古代的确切含义,还附带了不同朝代学者的几种不同解读和争议点,简直是小型的学术研讨会。这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和对细微差别的捕捉能力,是机器算法难以替代的。它不仅仅是告诉我这个字“是什么”,更是告诉我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不同人眼中它还可能是什么”。这种深入骨髓的学术精神,使得每一次查阅都变成了一次小型的心灵对话,与古代的智者进行无声的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乐趣所在。

评分

说实话,如果只是想知道一个字最基础的现代白话文解释,可能用手机APP更快一些。但要论及古汉语的韵味和规范性,这本书简直是定海神针。它的排版设计,虽然看起来略显传统,但那种一目了然的清晰度,在长时间阅读时,眼睛的疲劳程度也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界面要低得多。特别是对于文言文的格律和句式分析,它提供了一些非常精妙的辅助信息,比如一些常用词在特定句式中词性的转换,这些都是在学习初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我用它来校对自己的翻译稿件时,经常能发现自己想当然的理解其实存在偏差。它就像一位严厉而公正的老师,时刻提醒你,古人的语言是有其内在逻辑和不可随意更改的规范的。每一次合上它,都会有一种“今日功课已毕”的充实感。

评分

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编者团队的名头去的。王力先生作为语言学大家,他的学识底蕴是毋庸置疑的。这本书的价值,很多时候体现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那些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被确定的引证和释义。我特别喜欢它在收录上体现出的广博和审慎的平衡。它不会像某些追求大而全的词典那样,为了收录更多而牺牲准确性,也不会像一些小词典那样有所侧重而遗漏关键的古义。它给出的每一个例证,都像是经过了历史的反复筛选,具有极强的代表性。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字义的演变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历史的曲折和文化的影响。这种对语言生命力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远超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语言史。

评分

每次需要静下心来处理复杂的古文篇章时,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摸一下书架上的它。与其他工具书相比,它更像是一个可靠的知识中枢,围绕着它,我能构建起更稳定的阅读体系。它的纸张质量也很好,翻阅起来手感顺滑,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动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注意到它对一些异体字和通假字的整理,处理得非常清晰到位,避免了初学者在不同版本间来回奔波的困扰。能感受到编纂者在努力搭建一座桥梁,让今天的我们能更顺畅、更准确地抵达古代的智慧之中。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解答,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敬意和责任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