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荟要(套装100册) 纪晓岚 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四库全书荟要(套装100册) 纪晓岚 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纪晓岚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纪晓岚
  • 古籍
  • 历史
  • 文化
  • 文学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套装
  • 珍本
  • 中国古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读好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26294
商品编码:29878433860
开本:16
套装数量:1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荟要》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下设若干子目。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史部70种,6535卷;子部81种,2866卷;集部139种,7851卷。
     《四库全书》编纂之初,征书纷至沓来,卷帙浩繁,不便浏览,已经6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部系统而完备的图书,所以在开馆之初,命于敏中、王际华等人从应钞诸书中,撷其精华,以较快速度,编纂一部《四库全书荟要》。乾隆四十三年,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完成,藏于紫禁城坤宁宫御花 园的“ 摛藻堂”。次年,又誊缮一部,藏于圆明园内的“味腴书屋”,以备乾隆随时阅鉴。
     《四库全书荟要》特色
     ·书品至善 质量上乘
     如前所述,《荟要》几经战火,已经是天壤间硕果仅存的珍品之一,不惟如此,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部丛书的编纂费用全部由清廷承担,修书务求精美而不计资费, 因此,《荟要》的书品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据目睹此书的台湾学者说,《四库全书荟要》“字体端严劲挺,纸白墨润,装潢考究”。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世界书局 的影印本中得到证实。
     ·选编精审 卷帙精约
     清代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佚书,其结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检玩为难”,而《荟要》的编纂却是为了供皇帝一人御览,故其旨在于精而不在于 多。所选图书均为先秦至清代久享盛名的精品。可以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菁华尽备于斯。
     ·内容真实 少经删纂
     自康熙时兴起的文字狱,到乾隆时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仅乾隆一朝,文字狱便有一百三十余起。清修《四库全书》,虽对于保留、整理中国传统文化 有所贡献,但也有相当一些图书文献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由于《四库全书荟要》仅供皇帝御览,因此,其所收图书在内容上也就务求完整,至少没有大量删改的必 要。所以《荟要》确实远远胜于《全书》。
     ·校勘翔实 版本珍贵
     《荟要》编纂过程中据以缮写的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内府刊刻本,二是内府藏历代善本和钞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间征求到的佚书。加之修书馆臣和 誊录、校对的人员都具有相当的学识,他们缮写精细,校勘、核对精审,从而使得《四库全书荟要》绝少错谬之处。据统计,《四库全书荟要》用来校勘的图书达五 百余种,其中宋刊本六十二种,金元刊本六十三种,明刊本二百八十八种,清刻本五十种。此外还有《永乐大典》本十八种,仿宋钞本七种,稿本一种。时至今日,《荟要》据为底本的许多宋元刻本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更显得《荟要》版本的珍贵。

目录

四库全书荟要1
四库全书荟要2
四库全书荟要3
四库全书荟要4
四库全书荟要5
四库全书荟要6
四库全书荟要7
四库全书荟要8
四库全书荟要9
四库全书荟要10
四库全书荟要11
四库全书荟要12
四库全书荟要13
四库全书荟要14
四库全书荟要15
四库全书荟要16
四库全书荟要17
四库全书荟要18
四库全书荟要19
四库全书荟要20
四库全书荟要21
四库全书荟要22
四库全书荟要23
四库全书荟要24
四库全书荟要25
四库全书荟要26
四库全书荟要27
四库全书荟要28
四库全书荟要29
四库全书荟要30
四库全书荟要31
四库全书荟要32
四库全书荟要33
四库全书荟要34
四库全书荟要35
四库全书荟要36
四库全书荟要37
四库全书荟要38
四库全书荟要39
四库全书荟要40
四库全书荟要41
四库全书荟要42
四库全书荟要43
四库全书荟要44
四库全书荟要45
四库全书荟要46
四库全书荟要47
四库全书荟要48
四库全书荟要49
四库全书荟要50
四库全书荟要51
四库全书荟要52
四库全书荟要53
四库全书荟要54
四库全书荟要55
四库全书荟要56
四库全书荟要57
四库全书荟要58
四库全书荟要59
四库全书荟要60
四库全书荟要61
四库全书荟要62
四库全书荟要63
四库全书荟要64
四库全书荟要65
四库全书荟要66
四库全书荟要67
四库全书荟要68
四库全书荟要69
四库全书荟要70
四库全书荟要71
四库全书荟要72
四库全书荟要73
四库全书荟要74
四库全书荟要75
四库全书荟要76
四库全书荟要77
四库全书荟要78
四库全书荟要79
四库全书荟要80
四库全书荟要81
四库全书荟要82
四库全书荟要83
四库全书荟要84
四库全书荟要85
四库全书荟要86
四库全书荟要87
四库全书荟要88
四库全书荟要89
四库全书荟要90
四库全书荟要91
四库全书荟要92
四库全书荟要93
四库全书荟要94
四库全书荟要95
四库全书荟要96
四库全书荟要97
四库全书荟要98
四库全书荟要99
四库全书荟要100
《四库全书荟要》简介 《四库全书荟要》是一部集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四部之大成的巨著,它以其浩瀚的体量、严谨的编纂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由清代大学士纪晓岚领衔主持编纂,吉林人民出版社以精良的工艺和严谨的态度,将其以套装100册的形式呈现给世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完整、权威的阅读体验,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 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朝乾隆皇帝出于“文治”考量,动员全国之力,历时近十年完成的一项浩大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甄选经典,清除异说,巩固统治。尽管其政治目的显而易见,但《四库全书》在整理、保存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其历史功绩不容忽视。它收录了自先秦至清初的各类图书约三千四百余种,共计七万余卷,体例严谨,分类清晰,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学、历史、科学等提供了最权威的资料。 《四库全书荟要》在《四库全书》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精选和提炼,力求在相对集中的篇幅内,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华。《荟要》的编纂,继承了《四库全书》的严谨治学精神,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整合,使其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学术成就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次集中展示。 二、 内容体例与分卷概览 《四库全书荟要》沿袭了《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方式,这种体例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典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轮廓。 1. 经部: 经部涵盖了儒家学说的核心经典,是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这部分内容包括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三经”及其重要的注疏和传记。《诗经》的歌赋,展现了先民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尚书》的史料,记录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礼记》和《仪礼》则详细阐述了古代的礼仪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周易》以其深邃的哲理,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春秋》及其三传,则是我国史学的重要奠基之作。经部的内容,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道德、教育等各个层面的基础,对于认识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史部: 史部是中华文明的记忆载体,记录了从古至今的政治变革、社会风貌、人物事迹等。《史部》收录了中国古代的各类史书,包括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地理志、金石录等。从《史记》、《汉书》等宏篇巨制,到各朝代的实录、通史、地方志,再到各类人物传记和史料汇编,内容极其丰富。通过史部,读者可以纵览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画卷,了解王朝的兴衰更迭,民族的融合与冲突,社会的进步与停滞,以及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史部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宝库,更是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 子部: 子部包含了中国古代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学说,是思想文化极其活跃的领域。《子部》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哲学、宗教、军事、法律、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诸如道家的《道德经》、《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兵法》、《吴子》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和里程碑。此外,子部还收录了大量的农学、医学、天文、数学、建筑等实用技术类著作,展现了中国古代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子部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创造性,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集部: 集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者,汇集了历代诗、词、文、赋等各类文学作品。《集部》的收录堪称空前,从先秦的楚辞,到唐宋的诗词大家,再到明清的散文小说,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所有重要作家和作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文学欣赏的宝库,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审美情趣、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集部,读者可以领略到汉赋的雄浑、唐诗的瑰丽、宋词的婉约、元曲的通俗、明清小说的世情百态。集部是中华民族情感宣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 编纂精良,装帧考究 《四库全书荟要》套装100册,在装帧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现代审美的结合。每一册书籍都力求做到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字迹流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阅读的舒适性。装帧的细节,如封面设计、书脊烫金、裁边工艺等,都经过精心考量,既有古朴典雅之风,又不失现代出版的精美。100册的套装形式,不仅方便了内容的系统性呈现,也使得这部宏大的著作在书架上呈现出庄重而有气势的景象,成为家庭和机构收藏的珍品。 四、 价值与意义 《四库全书荟要》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学术研究的基石: 作为一部内容详尽、分类科学的文献集成,《四库全书荟要》为学者们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历史、文学、哲学、科学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它减少了研究者搜集文献的难度,提供了系统性的研究框架。 文化传承的载体: 这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结,其内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阅读《四库全书荟要》,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思想,学习先贤的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育普及的工具: 尽管《四库全书》原著规模浩瀚,普通读者难以触及。而《荟要》以精选的形式,使得中华文化的精华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了解和接受。它为普及中国古代经典,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精神滋养的源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四库全书荟要》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在经典中,读者可以找到人生的智慧,体悟人性的光辉,获得心灵的启迪。 五、 结语 《四库全书荟要》(套装100册)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在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贡献。它不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窗口。我们相信,这部巨著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宝贵的阅读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得以在浩瀚的中华文明海洋中,汲取最精华的养分,感受最深邃的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经济角度来看,一套精装的100册典籍,其定价往往令人却步。但当我们真正拥有并开始使用它时,就会发现这笔投资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摆设品”,而是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学习伙伴。设想一下,随着自己学识的增长,再次翻阅同一页内容,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复利。而且,考虑到这套书在内容上的权威性和版本的稀缺性(尤其是在当代对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如此大规模的尝试中),它的收藏属性也毋庸置疑。对于那些重视家庭文化传承的读者而言,将这样一套承载着中华文明精髓的巨著传承下去,其意义远超书籍本身的物质价值。它代表着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对历史的承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初次捧起这套沉甸甸的典籍,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庄重感。外封的设计古朴典雅,暗金色的纹饰在墨绿色的底色上若隐若现,透着一股子旧日大家风范。每一册的纸张手感都非常扎实,那种略带粗粝的纹理,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油墨与纸张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温度。虽然是现代出版社的再版,但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却丝毫没有马虎,字体排版清晰考究,行距和字号的设置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这对于阅读如此浩瀚的古籍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恩惠。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侧边增加的那个小小的索引标记,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设计,却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足见编者和印制方对我们这些实际阅读者的体贴入微。打开第一卷,那股特有的、混合着油墨香和纸张陈旧感的味道扑面而来,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学问世界。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格调都为之提升了几分。

评分

我最近将它用于课题研究的辅助阅读,尤其是涉及清代中期的文化思想变迁那几卷,简直是如虎添翼。与以往依赖零散电子资料不同,手捧实体书,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当我查阅到某一段关于律学的辩论时,那种纸张的摩擦声、笔尖在旁注空白处做标记的沙沙声,都成了思考过程的一部分。它迫使你慢下来,去真正咀嚼文字背后的深意,而不是像现在许多阅读习惯那样,眼睛飞快地扫过,大脑却并未真正吸收。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录了什么,更在于它“要求”你如何去读。它像一个沉默的导师,用厚重感提醒你,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敬畏之心和足够的时间投入。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和体系的严肃读者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参照系和坚实的基础。

评分

最近闲暇时,我偶翻到其中关于园林艺术和古典诗词鉴赏的部分,简直是领略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这套书的广博性,让人惊叹于古代士大夫阶层生活美学的丰富程度。它不是僵硬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读到描绘江南春景的诗句被精心归类在某一节之下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湿润的泥土味和新绿的芬芳。这种体验,远超出了单纯获取知识的层面,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滋养。对于那些渴望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抽离出来,寻求心灵片刻宁静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风港。它让你意识到,真正的“富足”,并非物质上的堆砌,而是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深邃,而这套书,正是通往那种富足的钥匙之一。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些畏惧这套书的篇幅,毕竟“四库”之名,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但实际翻阅下来,才发现它绝非那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学问堆砌。纪晓岚先生的编撰思路,巧妙地在博大精深与清晰脉络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不会一次性把所有知识都塞给你,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有条理的方式,将纷繁复杂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和提炼。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地方志和史料的部分,以往阅读这些材料总是感觉头绪纷繁,但这套“荟要”版本,通过精准的剪裁和注释,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难度。它仿佛是为我们这些并非科班出身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一张导览图,指引我们去看古代文化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避免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原文中迷失方向。这种“精选”的艺术,比原著的“全收录”更考验编者的眼光和功力,而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版本,无疑是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