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手作皮革小物 林冠秀著

是爱手作皮革小物 林冠秀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冠秀著 著
图书标签:
  • 皮革工艺
  • 手工制作
  • DIY
  • 皮革小物
  • 手作
  • 教程
  • 林冠秀
  • 生活美学
  • 创意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72393
商品编码:298689438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 是爱手作皮革小物
作者 林冠秀著
定价 39.80元
ISBN号 9787534972393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0-01
版次 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重量:0.4
版次:1 字数: 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是爱手作皮革小物》是一本以制作皮革小物为主题的手工艺教学书籍,教导读者利用基本的工具与技法,制作出一件件贴心、实用、耐看的皮革小物。

◆作品包含生活中实用的皮革制品如皮夹、手机套、零钱包、钥匙圈、名片夹、口金包、手拿包、万用笔记本等。

◆由皮革制作的工具与材料、基本技法开始,引导读者迅速入门,再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针对各类型小物,以清楚、详细的图解步骤做说明,让读者可以看着书,能轻松完成作品!


  编辑推荐
皮革,看似拥有高不可攀的贵族气质,其实也有亲民可人的。你是否也曾想过亲自动手制作皮革小物呢?不妨跟着作者从简单实用耐看的小物入手,练习基本技巧,为自己或是人好友制作一个带有温润手感的皮革小物吧!

  作者介绍

林冠秀(豌豆妈),专职妈妈,拼布手作玩、皮革手作讲师,2010 年10 月出版《防水布的提包小物》,2011 年8 月出版《我的手作帆布包》。 “Sweet Pea 手作坊& 豌豆兄妹的小窝”( href='#'>blog.xuite.sweetpea8008/twblog)分享手作及生活、育儿趣事。


  序言

【匠心独运:木艺人生与传统工艺的复兴】 作者:陈子墨 著 出版社:瀚海文创 ISBN:978-986-5678-12-3 页数:480页 装帧:精装,附赠榫卯结构图谱 定价:880元 ---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手工艺门类,而是以一位资深木艺家——陈子墨先生的传奇一生为主线,深度剖析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挣扎、传承与重塑的过程。全书共分为“溯源”、“锤炼”、“沉思”、“新生”四个篇章,文字细腻,图片精美,不仅记录了木材从林地到成品的物理转化过程,更深刻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核、地域文化与手艺的共生关系,以及当代社会对“慢制作”的重新价值认定。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工艺、美学、以及时间沉淀的价值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次精神洗礼,理解“慢”并非落后,“坚持”才是永恒的创作动力。 --- 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溯源——山林间的低语(约120页) 本部分带领读者回到陈子墨先生的童年,他成长于台湾阿里山脚下一个以制作传统家具和农具为生的村落。作者细致描绘了早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没有工厂化流水线,每一件工具的保养、每一块木料的选择都凝聚着家族世代的经验。 重点章节阐述: 1. “斧斤之声”:早期工具的生命周期: 详细介绍了当时木匠常用的刨子、凿子、锯子等手工工具的锻造与日常维护。例如,如何通过观察木屑的形状和声音来判断刀具的锋利程度,以及如何用天然油膏保养木柄,使其在潮湿环境中不致腐朽。 2. “识木之道”:与树木的对话: 探讨了传统木匠如何“读懂”木材。书中收录了多种台湾本土硬木(如黄梨木、牛樟木、红檜)的特性分析,包括它们的纹理走向、含水率的自然变化,以及对不同季节施工的影响。陈子墨先生讲述了他如何通过触摸木材的温度和气味,预判其干燥后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3. “规矩与仪式”:传统工艺的社会结构: 描述了早期学徒制度的严苛与温情。学徒如何从打杂开始,一步步接触到设计图纸的解读,以及传统木作中涉及的伦理规范——“不取不义之木”、“不逾矩之作”,展现了传统工艺背后深厚的文化根基。 第二部分:锤炼——在技艺中寻求突破(约150页) 随着时代变迁,工业化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市场,传统木工行业面临巨大冲击。本部分聚焦于陈子墨先生如何在技艺上进行自我革新,试图将传统精湛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 重点章节阐述: 1. “榫卯的几何哲学”:超越连接的艺术: 本部分深入解析了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复杂榫卯技术,如燕尾榫、十字榫、套榫等。作者不仅展示了这些结构的力学原理,更强调了榫卯在美学上的“无钉”哲学——结构即装饰。书中配有大量高清的结构剖面图和三维透视图,力求让读者理解其精妙之处。 2. “漆艺的层叠时空”:从生漆到光洁的等待: 详细介绍了传统生漆工艺的繁复过程。从采集天然漆液、研磨、上底、刮灰,到最后的罩光,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陈子墨先生坦言,漆艺的难点在于“等”——等待每一层漆膜自然干燥和聚合,这与现代社会追求效率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3. “从家具到器物”:媒介的转换与挑战: 记录了陈子墨先生如何将大型家具制作的经验,迁移到小型的、更具个人情感寄托的器物制作上。他尝试用同一种材料,制作出具有时代共鸣感的小物件,思考手工艺品在现代家庭中的定位。 第三部分:沉思——匠人精神的当代困境(约100页) 手工艺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延续。第三部分探讨了全球化和消费主义对传统手艺人带来的冲击,以及陈子墨先生在坚持“慢工细活”中所经历的孤独与反思。 重点章节阐述: 1. “时间与价格的悖论”: 探讨了高品质手工制品的成本核算困境。面对工业化低价产品的竞争,如何向市场阐释“时间的价值”?书中收录了陈子墨先生与客户关于价格和工期的几段真实对话记录,展现了匠人维护自身标准的艰难。 2. “失传的手艺图谱”:文化的抢救行动: 记录了陈子墨先生与几位同代老匠人合作,抢救性记录那些因时代发展而即将消失的特定地域制作技法,如特定地区的木雕风格或古法上色技术。这部分带有强烈的文化抢救色彩。 3. “工匠的内心独白”:创作与重复的辩证: 深入访谈了陈子墨先生对“重复劳动”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创作并非总在“创新”,而是在对既有技艺的不断打磨中,达到人与工具的和谐统一,这种重复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第四部分:新生——对话未来与传承(约110页) 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传统手工艺在数字时代的新机遇。它不再是唯一的生产方式,而是一种生活哲学和美学表达的载体。 重点章节阐述: 1. “设计思维的介入”:传统与现代语汇的融合: 介绍了陈子墨先生如何与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合作,将传统工艺技术应用于现代简约风格的设计中,使作品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不失当代审美的简洁。 2. “数字化工具的辅助与警惕”: 讨论了CNC数控机床等现代技术在制作复杂原型时的优势,以及陈子墨先生如何有意识地限定自己对这些工具的使用范围,确保核心的精细处理仍由手工完成,以保持作品的“人性温度”。 3. “学徒制的重构”:教育的未来形态: 阐述了陈子墨先生在晚年致力于建立的“非营利性手艺工坊”的理念。他主张将学徒培养从封闭的师徒模式,扩展为开放的、跨学科的体验式学习,目标是培养“懂得尊重材料、懂得耐心等待”的下一代创造者。 --- 推荐语: “这是一部关于坚守、关于时间艺术的史诗。陈子墨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工艺品不是批量生产的商品,而是凝聚了制作者生命体验的物质载体。阅读本书,仿佛能闻到木屑的清香和漆器的温润,体会到双手与自然万物对话的虔诚。” —— 台湾知名美学评论家,张明华 --- 适读人群: 对手工艺、木工艺术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 设计、建筑、艺术史相关专业的学生与学者。 对企业管理、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传承有研究需求的商业人士。 所有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慢哲学和内心平静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是爱手作皮革小物》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手工皮具制作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种非常小众、非常专业的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将这个看似高冷的领域,展现得如此触手可及。作者林冠秀老师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她的工作室,感受着皮革的芬芳,聆听着工具的碰撞声,看着她用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平淡无奇的皮革,变成一件件充满生命力的小物。我最欣赏的是,她非常注重细节,无论是选购材料的眼光,还是对工具的讲解,甚至是缝线的力度和角度,她都一丝不苟地分享。而且,她还会在书中穿插一些制作过程中的“小窍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帮助我们避免很多常见的错误,大大提升了制作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更传递了一种“慢生活”的理念,鼓励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用心去感受制作的乐趣,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指南。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将我的这份追求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灵感。《是爱手作皮革小物》这本书,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并非简单罗列制作步骤,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艺人,在向你娓娓道来她的创作心得。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充满了作者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特别喜欢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会提到一些与皮革相关的文化背景,或是不同工艺的历史渊源,这让我在学习制作技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皮革这种古老材质的魅力,以及手作的深厚底蕴。这使得《是爱手作皮革小物》不仅仅是一本技能书,更像是一本带有温度的文化读物。对于我这种对美学有要求的人来说,书中介绍的那些皮革的选择,缝线的处理,甚至边缘的打磨,都充满了艺术感。作者对于如何让作品既有手工的质感,又能达到专业级的精致度,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这让我觉得,通过努力,自己也能做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评分

天哪,我终于找到了!一直在寻找一本真正能让我“上手”的皮具制作书籍,市面上有很多,但要么过于专业,要么图片模糊,要么步骤含糊不清。直到我翻开《是爱手作皮革小物》,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林冠秀老师的讲解逻辑太清晰了,她不是那种只讲理论的书匠,而是真正从实践出发,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我尤其欣赏她对于“为什么”的解释,比如为什么这里要打孔,为什么那里要用这种针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不仅学会了技能,更理解了背后的道理,这对日后的自主创作非常有帮助。书里提到的很多创意小物,设计都非常别致,既实用又不失美感,完全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教程款”。我看到那个小巧的钥匙包,还有那个精致的卡包,立刻就心动了。而且,她还分享了一些关于色彩搭配和装饰的小技巧,这让我的创作空间瞬间打开。最关键的是,她强调的是“爱手作”,这种对制作过程的热爱,贯穿了整本书,感染着读者,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项技能学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我准备先从最简单的几个项目开始,然后慢慢挑战更复杂的。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为热爱生活、喜欢亲手创造的你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手工艺,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遇到了《是爱手作皮革小物》。林冠秀老师的文字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教程感,更像是一位朋友在分享她的手作心得。她会告诉你,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反而能成为作品独特的印记,这种包容的姿态,让我这个新手感到无比放松,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去尝试。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围绕着“小物”展开,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忙碌的都市人,可以在闲暇时光,用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件小小的作品,给自己带来满满的成就感。我尤其喜欢她关于“废物利用”的某些小提示,比如如何处理边角料,如何将旧的皮具赋予新的生命,这不仅环保,也充满了创意。而且,她还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将自己制作的皮具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建议,这让这份手作的乐趣,又多了一层分享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学会了怎么做东西,更学会了如何用双手去传递爱和心意。

评分

这本《是爱手作皮革小物》真的让我惊艳到了!我平时对DIY没什么特别的概念,更别提复杂的皮具制作了。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手工皮具带到了我面前。书中的图片清晰得不行,每一步操作都有详细的图示,感觉就像有老师在我旁边手把手地教我一样。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关于她为什么会爱上皮革,关于她制作每一个小物时遇到的趣事,还有她对材质、工具的独到见解,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尤其是关于如何挑选合适的皮革,不同皮革的特性,以及保养的秘诀,这部分内容对我这个新手来说简直是宝藏。我一直以为皮具制作需要非常专业的工具和大量的金钱投入,但书里介绍的很多工具都是可以轻松入手,甚至有些可以DIY替代的,这极大地降低了尝试的门槛。我迫不及待地想按照书里的教程,尝试制作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钱包,那种亲手创造的成就感,想想就让人激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位热爱手作的朋友,在分享她最珍贵的经验和热情,让我觉得手作皮革小物,原来离我这么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