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无线网络编码 | 作者 | 周清峰 |
| 定价 | 78.00元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366412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无线网络编码》主要讨论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技术难题、解决方案以及新的技术发展方向。针对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下的网络编码技术,《无线网络编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部分讨论在三节点双向中继系统中,完成一双符号交换需要三个时隙的链路层网络编码;第二部分讨论完成同样的符号交换仅需要两个时隙的物理层网络编码。 具体来说,部分主要包括:三时隙链路层网络编码技术、链路层网络编码在多中继系统中的扩展、采用链路层网络编码下网络传输协议的设计。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两时隙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物理层网络编码下的若干高级算法、物理层网络编码在多天线中继系统中的研究以及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系统的容量与安全性研究。 《无线网络编码》可作为高校通信专业本科高年级的选修教程或者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无线通信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双向中继信道和网络编码概述 1.1 网络编码在无线中继信道中的应用 1.1.1 链路层网络编码简介 1.1.2 物理层网络编码简介 1.2 双向中继信道的扩展 1.2.1 TWRC并行多中继 1.2.2 TWRC串行多中继 1.2.3 多源节点单中继系统 1.2.4 多节点多天线中继系统 1.2.5 多节点多中继多跳系统 1.3 全书架构与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部分 链路层网络编码 第2章 简单链路层网络编码算法 2.1 网络编码 2.1.1 同步网络编码 2.1.2 异步网络编码 2.1.3 使用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信道速率域、合速率分析 2.2 联合网络编码与叠加编码(INSC)技术 2.2.1 系统模型 2.2.2 INSC机制的分析 2.2.3 不同机制间的比较及仿真 2.3 COPE无线网络编码的实现 2.3.1 无线网络编码COPE简介 2.3.2 COPE重要设计细节 2.3.3 无线网络编码的增益 2.3.4 COPE在一些简单拓扑结构中的实验 2.4 网络扩频码 2.4.1 完全互补序列及应用 2.4.2 网络扩频码 2.4.3 应用实例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扩展链路层网络编码算法 3.1 信道编码与网络编码联合算法 3.1.1 应用背景 3.1.2 系统模型 3.1.3 直接网络编码 3.1.4 软网络编码 3.1.5 软网络编码的性能分析 3.1.6 软网络编码的性能仿真 3.1.7 相关理论推导 3.2 多天线链路层网络编码算法 3.2.1 多天线双向中继中基于链路层网络编码的重传机制 3.2.2 MIMO双向中继网络 3.2.3 MIMO双向中继网络的网络模拟实现 3.2.4 重传机制的比较分析 3.2.5 MIMO网络编码的双向多跳中继网络硬件原型 3.3 中继选择算法 3.3.1 单中继选择算法 3.3.2 双中继选择算法 3.3.3 中继选择算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链路层网络编码网络协议分析 4.1 基于网络编码的调度 4.1.1 网络编码与调度的关系 4.1.2 自适应网络编码调度 4.1.3 网络编码与机会调度 4.1.4 MIMO与网络编码联合调度 4.1.5 MIMO与网络编码联合调度的算法分析 4.2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设计 4.2.1 网络编码与重传 4.2.2 网络编码在重传中减少时延 4.2.3 网络编码重传次数分析 4.3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层协议设计 4.3.1 集中式编码感知路由 4.3.2 编码感知路由度量 4.3.3 分布式路由协议设计 4.3.4 改进型机会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 4.4 基于网络编码的应用层协议设计 4.5 其他课题 4.5.1 可解码包数大问题 4.5.2 小转发次数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物理层网络编码 第5章 简单物理层网络编码算法 5.1 PNC简介 5.1.1 传统传输方案(TS方案) 5.1.2 链路层网络编码传输方案(SNC方案) 5.1.3 物理层网络编码 5.2 PNC的理论推广 5.2.1 PNC的分类 5.2.2 有限集合物理层网络编码(PNCF) 5.2.3 无限集合物理层网络编码(PNCI)与PNCF的比较 5.3 影响PNC应用的其他因素 5.3.1 噪声的影响 5.3.2 重传机制的影响 5.3.3 前向纠错及信道编码的影响 5.3.4 同步的影响 5.3.5 信道的影响 5.3.6 网络拓扑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级物理层网络编码算法 6.1 基于链路信道编码的PNC映射 6.1.1 同步信道编码PNC 6.1.2 异步信道编码PNC 6.1.3 数值结果与讨论 6.2 优映射PNC 6.2.1 双向中继的两个阶段 6.2.2 映射和星座设计 6.3 盲已知干扰消除算法 6.3.1 系统模型和系统构架 6.3.2 平坦衰落信道中盲已知干扰消除算法 6.3.3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BKIC 6.3.4 性能分析 6.3.5 数字仿真 参考文献 第7章 多天线物理层网络编码 7.1 线性MIMO PNC方案 7.1.1 线性MIMO网络编码模型 7.1.2 线性MIMO PNC检测 7.1.3 误码率性能分析 7.1.4 仿真与数值结果 7.2 PNC信道量化 7.2.1 基于VBLAST的MIMO NC方案 7.2.2 PNC信道量化方案 7.2.3 分集性能分析 7.2.4 仿真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双向中继信道容量 8.1 高斯TWRC信道容量 8.1.1 PNC信息容量的外界 8.1.2 链路到链路的信道编码PNC 8.1.3 在对称TWRC中可达的对称信息率 8.1.4 点到点信道编码的ANC方案 8.2 PNC在安全传输中的应用 8.2.1 系统模型 8.2.2 安全传输信息率 8.2.3 可达安全信息率上限 8.2.4 数值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专业技术书籍,*前沿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 外极具知名度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创始人执笔 理论基础知识和前沿科技成果之间的平衡,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附有部分仿真代码 |
| 文摘 | |
| 序言 | |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都特别着迷,而无线网络编码,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种技术。想象一下,在空气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介质中,信息是如何被打包、传输、解包,并且还能保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这背后一定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恰好聚焦于这个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信道、什么是噪声、什么是编码,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编码方案的原理和应用。我尤其想了解,那些在学术界被广泛讨论的先进编码技术,比如Polar码,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能成为5G的控制信道编码?这本书能否提供清晰的数学推导和直观的解释,让我能理解其背后的思想?而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编码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如何通过巧妙的编码设计,来突破无线传输的瓶颈,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错误率。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编码复杂性、译码算法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都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的窗户。
评分拿到《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实用性。在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无处不在,从手机通信到Wi-Fi,再到物联网设备,都离不开高效可靠的无线网络。而这一切的背后,编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无线网络编码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一些经典的编码方案,比如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以及它们在不同无线通信标准中的应用,例如Wi-Fi、LTE、5G等。我想了解这些编码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的编码效率和纠错能力如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此外,我对于书中关于信道模型和信道估计的内容也充满好奇。因为无线信道的特性会对编码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估计信道状态并根据信道状态调整编码策略,是提高无线网络性能的关键。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工程案例或者仿真实验,来展示编码技术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编码的技术,是我评价它的关键。
评分拿到《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封面上抽象的信号波纹,似乎预示着书中将要揭示的信息在复杂无线环境中传递的奥秘。我一直对信息论和通信原理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无线通信领域,编码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相信,没有高效的编码,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流畅的网络体验将是不可能实现的。《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系统且深入的视角,来理解这一复杂而迷人的技术。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信道编码的原理,比如纠错码的构造,以及它们如何在信道噪声和干扰的影响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那些在学术界被广泛研究的编码方案,比如Turbo码和LDPC码,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又有哪些取舍?我希望书中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数学公式和图示,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网络编码的部分充满好奇。我知道,网络编码不仅仅是点对点的传输,而是可以在网络节点之间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鲁棒性。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这扇新世界的大门,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我一直对无线通信领域的底层技术非常感兴趣,而编码技术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无线网络编码的方方面面。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编码方案的理论基础,比如代数编码、图论编码等,以及它们是如何与信道模型相结合,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我特别想知道,那些看似复杂的编码算法,比如LDPC码,其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通过迭代译码的方式,逼近信道容量的?此外,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信息论基础,比如熵、互信息等概念,也充满期待。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深入理解编码理论至关重要。在应用层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标准,比如4G、5G,以及未来的6G,它们在编码技术上分别采用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又带来了怎样的性能提升?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趋势,让我对无线网络编码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评分拿到《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扎实的内容所吸引。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编码技术正是其背后默默奉献的基石。我一直对无线通信的底层技术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编码是如何让信息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保持可靠传输的。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指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信道编码的原理,例如纠错码的设计思想,以及它们在应对无线信道衰落、干扰等问题时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那些在通信界耳熟能详的编码方案,比如Turbo码和LDPC码,它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又为何在各种标准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用清晰的数学推导和直观的图示,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解析。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网络编码技术充满好奇。我知道,网络编码是一种能在数据转发过程中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网络整体吞吐量和鲁棒性的先进技术。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这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拿到《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书名所蕴含的深度。无线网络,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的概念,其背后隐藏的编码技术,才是真正赋予它生命力的核心。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信号容易衰减、干扰无处不在的无线环境中,我们依然能够流畅地通话、观看高清视频?这背后一定有极其精妙的算法和技术在支撑。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从目录来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最期待的章节,是关于信息论基础和信道编码理论的部分,因为我知道,这是理解一切编码技术的基础。能否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解释香农定理、信道容量等概念,将是这本书能否成功吸引我的关键。其次,我对书中关于不同编码方案的介绍也充满期待,例如LDPC码、Turbo码等,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场景是怎样的?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这些编码是如何被实现的?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阐述,甚至是一些代码实现示例,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而且,在追求更高数据速率和更低延迟的今天,高效的编码技术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深入了解这些关键技术的宝贵机会。我希望它能让我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无线网络编码的魅力所在。
评分《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它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无线网络编码”这几个字却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在现代社会,无线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编码技术则是保障其高效、可靠传输的核心。我一直对无线通信背后的原理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让数据在充满噪声和干扰的环境中准确无误地传输的“魔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无线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从信道模型到各种编码方案的数学原理,再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经典的编码技术,例如纠错码的设计思想,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引入冗余来抵御错误。那些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备受关注的编码技术,比如Turbo码和LDPC码,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又为何在不同的通信标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解释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的精妙之处。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网络编码技术感到兴奋,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能够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和鲁棒性的前沿技术。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真正领略无线网络编码的魅力,是我非常关注的。
评分《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捧着一本厚重的知识宝库。我关注无线通信领域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总觉得在编码这一块,自己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每次看到通信系统中的各种纠错码、多址技术,都觉得背后有一套复杂而精密的数学理论在支撑。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无线网络编码”这几个字,却直接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希望它能系统地讲解无线网络中为什么要引入编码,编码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有哪些主要的编码技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可能是关于如何设计出更高效、更鲁棒的编码方案,来应对无线信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比如,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编码技术,或者在特殊场景下的编码应用,像水下通信、卫星通信等。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帮助我理解不同编码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当然,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工程上的参考,比如在具体的通信协议设计中,是如何选择和实现编码技术的。如果能有一些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我评判它的重要标准。
评分《无线网络编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无线通信核心技术的窗口。我一直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编码技术正是这一切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信号易受干扰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保持通信的顺畅。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信道编码方案,比如卷积码、LDPC码、Polar码等,并分析它们的数学原理、编码复杂度以及译码性能。我希望能看到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比如在手机通信、Wi-Fi、甚至是一些新兴的无线技术中,这些编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而且,我一直对信息论中的信道容量概念很好奇,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阐述,并连接到实际的编码设计中,让我理解编码是如何努力去逼近信道容量的。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网络编码的介绍。我知道,网络编码是一种更加高级的编码技术,它能够在网络层面提高吞吐量和鲁棒性。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网络编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刚拿到这本《无线网络编码》,就被它沉甸甸的厚度给镇住了。封面的设计简洁大气,一个抽象的无线信号符号,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探索信息在复杂网络中传递的奥秘。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瞬间有一种进入了高深学术殿堂的感觉。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对无线通信领域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尤其是编码技术,总觉得它像一门神秘的艺术,能够让原本混乱无序的数据流变得有序、可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这门艺术的契机。我尤其关注书中的应用篇,希望能看到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在物联网、5G通信等前沿领域,无线网络编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知道,无线网络编码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更是推动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石。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循序渐进地讲解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领悟。我对书中涉及到的纠错码、信道化编码等内容充满了好奇,不知道它们在实际的无线传输中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优缺点。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不错,字体清晰,图文并茂,即使是大量的技术性内容,也能让人相对轻松地阅读。当然,作为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籍,我相信它需要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打开我对无线网络编码更深层次的认知,也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