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华课:庄子养性之道 荀子学习之道 孙子韬略之道 墨非

国学精华课:庄子养性之道 荀子学习之道 孙子韬略之道 墨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墨非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庄子
  • 荀子
  • 孙子
  • 墨子
  • 养性
  • 学习
  • 韬略
  • 哲学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59988
商品编码:2983429078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精华课:庄子养性之道 荀子学习之道 孙子韬略之道

定价:35.00元

售价:22.8元,便宜12.2元,折扣65

作者:墨非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1359988

字数:

页码:2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章太炎曾经说过“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它深植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赋予了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度的文化与文明交织碰撞,相映生辉,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而国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就好比镶嵌在古老文明之邦上的璀璨明珠,其耀眼的智慧之光足以穿透历史的时空,我们回顾历史、放眼未来,面向更广阔的天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大多蕴藏在国学经典著作之中,《庄子》、《荀子》、《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产物,分别代表了道家、儒家、兵家的经典学说。这三部旷世奇书内容涵盖修心养性、学习正身、兵法韬略等内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对于现代人而言,研习和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既是一种文化寻根的需要,又是我们审视自身,涵养心性,解决生活工作中各种问题的需要。��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既是位哲人,也是个智者,他用睿智的思想和生花妙笔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自然、宁和、神奇、美丽的世界,畅游其中,处处鸟语花香,处处体现的是天地之美。庄子在这样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庄子的世界是纯粹的,不惹尘埃的,与我们眼前热闹喧嚣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压力、纷争和各种苦恼,我们的身体被物质海洋所淹没,我们的心灵被贪欲、私欲所占据,我们的眼睛被繁华而又光怪陆离的景象所,所以在庄子悠然垂钓之际,我们为外物耗竭了体力和心力,甚至陷入迷茫。阅读庄子、解析庄子,与庄子隔空对话,我们将放慢匆匆奔跑的脚步,重新调整呼吸的节奏,营造淡然宁谧的心境,建立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找到简单纯粹的快乐和幸福。��
  像庄子一样怀着赤子之心感悟生活,我们的生命也将变得丰盈和美丽。有了良好的心境和恬淡的心态,我们可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开创崭新的人生。荀子作为一名教育大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可参考的学习方法,其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脍炙人口,至今读来仍让人回味无穷。孙子的用兵思想和韬略之道是非常实用的人生宝典。��
  总之,精品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组成部分,可广泛应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品读国学经典,与庄子畅谈人生的意义和别样追求,我们的心境将变得开阔和明朗,向荀子和孙子取经,尽情遨游学海、征战职场,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格外轻松和惬意。希望本书能带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使你在品赏国学传统文化之时,找到怡情养性、快乐工作和生活的方法。

目录


庄子养性之道
章大道至简:去掉外饰,还其本质
1 保持真我本色,成就美好的自己
2 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
3 外化而不内化
4 聆听天籁,感受和谐之美
5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6 回归初心,做成人世界里的顽童
7 越过文化樊篱,悠然见南山
8 隔岸看焰火,悠然以游世
9 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10 遵循天性,不为外物所累
第二章见素抱朴:淡泊名利,卸下心灵负荷
1 且将浮名换浅唱
2 看淡世间浮华,抛却功利心
3 莫把财富当成人生高追求
4 无欲则刚,少一点欲望就少一些烦恼
5 心若知足,人生处处是惊喜
6 放下即拥有
7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8 克制权欲,无争心自清
9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钓钩
第三章逍遥达生:峥嵘岁月,安然静好
1 拥有平常心,笑看云卷云舒
2 乐观面对坎坷,岁寒方知松柏茂
3 知惑才能不惑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福祸相倚,处之泰然
6 骄傲自满,天地便小了
7 在嘲笑中奋然前行
8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
9 不为物累,放飞心灵
10 独立不迁,是谓至贵
第四章境随心转:境界高远,心宽天地宽
1 有一种境界叫作忘我
2 超脱旷达,不畏风雨
3 内在美胜过外在美
4 至高之境:荣辱毁誉不挂心,功名私念皆可抛
5 境界高低取决于眼光和认识
6 清静修心,无为养性
7 正确看待生死
8 保持本色,简单快乐
9 用敬畏之心善待生命
荀子学习之道
第五章开卷有益:马欲奔驰自奋蹄,人求上进多读书
1 终身学习,终生受益
2 人才代代无穷已,青出于蓝胜于蓝
3 是书香能铸魂
4 学习是正己修身之本
5 成才之路,后天教育比天资更重要
6 君子为学在于行
7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点亮人生
8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方可达礼
9 读书的厚度决定做人的高度
第六章学习有道: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1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
2 善学胜于苦学
3 学会借力于物
4 只专注于一个目标
5 学习在于点滴积累
6 懂得向良师取经,就好比立于巨人之肩
7 生活是好的课堂
8 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
9 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10 为学切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第七章赢在心态:治学求知,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1 天道酬勤,努力耕耘必有硕果
2 坚持不懈才能成为后的胜者
3 欲速则不达,为学需要脚踏实地
4 学问就是多学多问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6 打破知识束缚,增益新知
7 像匠人那样精益求精
8 学贵有志,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第八章修身立世: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1 勿以善小而不为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须慎重
4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邻而居
5 不要和无礼之人争辩
6 坚守信念,成就品格
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忠言逆耳利于行
8 高尚的品质恒久如一,永不褪色
孙子韬略之道
第九章竞争宝典:提升核心优势,亮剑职场
1 和时间赛跑,做职场快马
2 与其费力弥补短板,不如将长处发挥到
3 主动出击永远好过被动挨打
4 机遇只钟情于有准备的人
5 把自己培养成德智兼备的将帅之才
6 比别人多一些筹码,创造自己的附加值
7 积极展现自己,让自己闪光
8 实力才是不变的王道
第十章谈判艺术:拆掉心墙,让沟通畅通无阻
1 知己更要知彼
2 冷静应对争执,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3 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4 用和气代替恶言,化干戈为玉帛
5 以柔克刚,用智慧解决问题
6 读懂对方心理,实现零距离沟通
7 做好准备,促成谈判
第十一章处世之道:宽厚待人,踏实做事
1 地低成海,屈伸自如
2 成熟的标志是谨言慎行
3 与同事相处要“因人制宜”
4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分心平气和
5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6 贪图小利必吃大亏
第十二章生存法则:居安思危,积极进取
1 人生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
2 别让弱点变成你的软肋和硬伤
3 守住安全红线,切忌见利忘害
4 创新是提升职场适应力的利器
5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合作
6 正确认识自己,找准人生坐标
7 不能让环境适应自己,而要主动适应环境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国学智慧的传承与应用:三位先哲的思想精粹》 引言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思想瑰宝,其中,诸子百家的哲学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在群星璀璨的先秦诸子中,庄子、荀子、孙子无疑是思想史上的巨匠,他们的学说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更在当下依然闪烁着启迪人心的光芒。本书旨在深入挖掘庄子、荀子、孙子三位先哲的思想精粹,从养性、学习、韬略三个维度,揭示其跨越时空的智慧价值,并探讨这些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应用,从而帮助读者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格,提升认知能力,掌握处世之道,成就非凡人生。 第一部分:庄子养性之道——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 庄子,这位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其汪洋恣肆、奇诡瑰丽的文风,构建了一个自由、超越、与自然契合的理想世界。他的思想,核心在于“养性”,即如何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精神的逍遥与自在,从而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心灵的枷锁。 “道”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它无形无象,却又无处不在,主宰着一切的生成与变化。“道”的运行规律是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基于此,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他反对人为的造作和功利的目的,认为真正的生命之道在于回归本真,与天地同化。 “齐物论”的超越视角: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中最为核心的篇章之一。庄子认为,世间万物,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尘埃,从生到死,从是到非,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从绝对的、超越的视角来看,这些相对的差异和对立都将消融。比如,生与死不过是“道”的不同形态,对与错不过是视角的不同。理解了“齐物”,我们就能超越个人的局限,摆脱主观偏见,以更广阔的胸怀看待世界,从而达到心境的平静。 “精神自由”的追求: 庄子所说的“养性”,并非简单的身体的保养,而是精神层面的自由。他通过“坐忘”、“心斋”等方法,引导人们超越感官的束缚,摆脱欲望的羁绊,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当一个人能够“坐忘”而达到“通于道”,就能摆脱物欲的纠缠,不受外物的干扰,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养生”的实践智慧: 庄子虽然强调精神的逍遥,但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的“养性”之道,也包含着对生命过程的深刻体悟。他认为,生命如同一场旅程,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不必过分恐惧或抗拒。关键在于如何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生命的意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例如,他提倡“朴素”的生活方式,反对过度的追求物质享受,认为这会戕害人的天性。同时,他也主张“不滞于物”,不让任何事物成为牵绊,保持一种流动的、开放的心态。 现代启示: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庄子的养性之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教导我们如何应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自我,如何在物质的诱惑中坚守精神的丰盈。学习庄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生命有限,时间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以超然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最终实现心灵的宁静与真正的快乐。 第二部分:荀子学习之道——格物致知,明辨是非 荀子,这位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与庄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不同,他更强调后天的人为努力,特别是通过学习来塑造品格,改造社会。他的“学习之道”,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基础,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 “性恶论”与人为的必要性: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好恶相生,如果放任自流,必然会导致混乱和邪恶。因此,后天的教化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就是一种对“性恶”的改造过程,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使人达到“化性起伪”的目的,从而成为有德行、有智慧的人。 “隆礼重法”的学习原则: 荀子强调“隆礼重法”,认为礼和法是规范社会秩序、引导个人行为的重要手段。学习,就是掌握和理解这些礼法,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他主张学习要“端其心,虚其志,一其行”,即在学习过程中,要端正学习的目的,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学习的内容相一致。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荀子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句话生动地阐释了坚持的重要性。他鼓励学习者要刻苦钻研,不畏艰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石。 “闻一知十”的学习方法: 荀子并非反对天赋,但他更注重学习的方法。“闻一以知十,见一以知百”,指的是通过学习一点,就能触类旁通,推知其余。这需要学习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他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强调了知识的广度、探究的深度、思考的审慎、判断的清晰以及实践的坚韧。 “师道”的重要性: 荀子非常重视“师道”,认为良师的引导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古之圣王,其道、其义,犹不可及,况其官府,其位,其高,其能,其在;况其学者,其若此,其道、其义,犹不可及,况其官府,其位,其高,其能,其在;况其学者,其若此。”他认为,要“择善而从之”,虚心向老师请教,汲取知识和智慧。 现代启示: 在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荀子“学习之道”的价值尤为凸显。它提醒我们,学习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求知、辨别真伪、融会贯通的过程。荀子关于坚持、方法和师道的论述,能够帮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三部分:孙子韬略之道——战争智慧与人生谋略 孙子,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其《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巅峰之作,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人生谋略的经典。他的“韬略之道”,不仅仅适用于战场,更能指导我们在复杂的人生和社会竞争中, Achieve strategic thinking and achieve goals.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根本法则: 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在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充分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况。对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资源和目标;对外,要洞察对手的实力、意图、弱点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策,避免盲目和冲动,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 孙子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谋略和威慑,在不发生正面冲突的情况下,迫使对手屈服。这体现了一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胜利的智慧。在人生和商业竞争中,这也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策略、化解矛盾、实现共赢,而非一味地采取对抗和冲突的方式。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灵活应变: 孙子深刻认识到,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能墨守成规。他提出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意味着要在具体情况下,灵活调整策略,适应变化。这种“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原则,在现代商业竞争、团队管理以及个人职业发展中都至关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往往会导致失败。 “虚实”之道的运用: “虚实”是孙子兵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从而创造有利的局面。“虚”可以理解为虚张声势、隐藏实力;“实”则指真正掌握的主动权和实力。如何巧妙运用“虚实”,牵制对手,掌握主动,是孙子韬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谈判、竞争等场合,这种策略运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地形”与“天时”的把握: 孙子强调要重视“地形”和“天时”。“地形”可以类比为我们所处的环境、资源条件、制度规则等;“天时”则指时机、趋势、大环境等。能否准确把握这些外部因素,并善加利用,直接关系到行动的成败。 现代启示: 孙子的韬略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和商业策略。它教导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进行周密的分析,制定周全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孙子,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环境,掌握主动权,以智慧和策略赢得成功。 结论 庄子、荀子、孙子,三位先哲的思想,如同三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汇聚成中华文化的壮丽海洋。庄子的养性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回归心灵宁静的钥匙;荀子的学习之道,指引我们通过知行合一实现自我提升;孙子的韬略之道,教会我们以智慧和策略驾驭人生。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三位先哲的语录,而是深入剖析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提炼其核心精髓,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其传承与应用的可能。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古老智慧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读者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学识,更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格,提升认知水平,掌握处世的艺术,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三位先哲的思想,宛如三座巍峨的山峰,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风景。理解他们,便是理解了中华文明深邃的内涵,便是掌握了通往智慧与成功的路径。愿本书能成为您踏上这段智慧之旅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古朴与典雅。厚重的纸张质感,配合着淡雅的米黄色调,仿佛能透过封面就窥见先哲们的智慧光芒。特别是字体排版,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美感,又在现代印刷工艺的加持下显得清晰易读,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的用心,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工艺,低调却不失庄重,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精神对话。这本书的整体视觉效果,就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铺设了一条宁静而致远的基调,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到对古代思想的探索之中。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国学书籍在设计上过于追求花哨,反而失去了沉淀感,但这一套书,成功地找到了平衡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审美的考量,让人爱不释手,值得珍藏。

评分

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古代军事思想的著作,它对“知彼知己”的阐述简直是入木三分,读起来让人茅塞顿开。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孙子兵法》的字面解读上,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案例,深入剖析了战略部署背后的深层逻辑。特别是书中对于“势”的运用,那种运筹帷幄、以微知著的描绘,让原本枯燥的军事理论变得鲜活而富有张力。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它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打仗”,更是提供了一种在复杂环境中审时度势、制定全局规划的思维模型。这种思维框架的构建,对于处理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刀光剑影,而是清晰的脉络和坚定的信念,真正体会到了“兵者诡道也”的精妙所在,让人佩服不已。

评分

这本书里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论述,风格极其鲜明,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语气,反而像一位经验老到的长者,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赏它对“仁义”的细致拆解,它强调的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发自内心的体察与践行。书中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提倡一种“恕”的智慧,即推己及人,这种超越时代的共情能力,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那些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烦躁和不甘,似乎都随着文字的流动被轻轻拂去了。它提供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源泉,让你在面对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时,能够坚守住自己的那一方净土,活得更真实、更坦荡。

评分

这本侧重于学习方法论的书籍,对于长期困扰于效率低下的我来说,简直是一剂猛药。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习惯。作者通过对古代学者治学过程的梳理,提炼出了一套强调“融会贯通”和“内化吸收”的方法。书中有大量的篇幅分析了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如何通过提问来驱动学习的深度,这一点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引导读者从“我学到了什么”转向“我能用这些知识做什么”,这种导向性的转变是革命性的。读完后,我立刻尝试用书中的方法重新梳理了我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效果立竿见影,不仅效率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感觉自己真正掌握了“如何学习”的钥匙。

评分

与市面上许多宣扬极度个人主义的当代哲学著作不同,这套书里关于社会契约与集体责任的探讨,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集体主义智慧。它没有回避个体价值的重要性,但更强调个体只有融入到良善的社会结构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完善。特别是对“兼爱非攻”思想的现代阐释,作者巧妙地将其从单纯的道德倡议提升到了可行性的社会治理层面,充满了建设性和前瞻性。这种平衡之道,既尊重了个人的自由意志,又强调了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性,读起来让人深思:一个真正有序且充满活力的社会,其根基究竟在哪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答案,它鼓励我们跳出小我,去思考更宏大的“我们”,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