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生命的模糊認知從這裡開始,在意的不再是外在正在發生的事件,而是自己如何記憶這隨時在崩塌的、每一個永遠無法再被取代的片刻。
也許在當年我已經隱約意識到文字除了說故事外,還透露出其他的某些訊息……
我相信,「文學觀」應該是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應思考而且具備的條件,他/她不一定懂得用專業術語,但是他們都曾經被文字的想像力帶領,超越了有限的肉體存在。
文學是無處不在,點滴在心頭的聲音。
郭強生
1980年代以《作伴》、《掏出你的手帕》崛起文壇,成為受人矚目的小說新銳與暢銷偶像,但是為了心底那個文學的聲音,他決定赴美攻讀戲劇。在紐約這個文化之都他成長,連續拿下國內重要戲劇創作首獎,並在紐約大學完成戲劇博士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授課,學生爆滿,因為他對中西文學與文化總有深刻又生動的講解詮釋。當華人世界第一所文學創作研究所在國立東華大學成立,當時的文學院院長楊牧特別邀他回國。現在的他具有多重令人羨慕的身分:大學副教授、知名文學評論家、劇場編導和製作人、專欄作家……但是他一直在挑戰自己,用英文寫劇本,出版《在美國》劇本集;開作家出版日記風氣之先,完成《2003/郭強生》。成立「有戲製作館」,推出自編自導《慾可慾,非常慾》,並首度取得經典名劇《慾望街車》正式中文授權,以全新譯本盛大演出。這是一個特立獨行、浪漫又固執的文學人,同時更是一個關心讀者、心繫社會、放眼世界的「文學公民」!
书评一: 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醇厚的文学气息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学的敬畏与热爱。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学理论或历史的梳理,更像是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引人思考“文学的意义何在”这一宏大命题。书中的章节标题设计得极具巧思,仿佛一个个等待开启的秘密匣子,预示着里面蕴含的智慧与洞见。我尤其欣赏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兼顾了可读性,文字功底扎实,论述娓娓道来,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这种平衡感在当前的文学评论界是相当难得的。它似乎在邀请每一位读者,放下日常的喧嚣,重新审视自己与文字、与世界的关系。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被它引导着探索文学疆域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角落。这本书,从排版到装帧,都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致敬,让人有种捧在手心的珍视感。
评分书评二: 翻开这套丛书的扉页,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独特的编号系统——“[A322] 文學公民 世紀文庫 文學001”,这立刻给我一种体系感和权威感,仿佛我正在接触的是一套经过精心策划和编纂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丛书中的开篇之作。虽然我尚未细读内容,但这种“文学公民”的提法本身就极富冲击力,它暗示了一种积极的、参与式的阅读态度,挑战了传统上将读者置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模式。我揣测,作者必然会在书中探讨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公民身份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从书籍的整体气质来看,它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文本分析的层面,而是试图搭建一座连接文学与社会现实的桥梁。这种宏大的视野和明确的立场,让人对后续的阅读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套全新的工具箱,来重新审视我过去阅读过的那些经典作品。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无不彰显着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学探索精神。
评分书评三: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世紀文庫”这个系列的标识,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追逐潮流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一件需要时间去品味的艺术品。我注意到封面上字体选择的古典与现代的交织,暗示了书中内容可能涉及对传统文学遗产的继承与革新。虽然我还没开始阅读,但仅仅是感受到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的力量,就足以让人心神安定。我预感到,这可能是一本能帮助读者“慢下来”的书,去对抗当下信息爆炸时代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如果书的内容能够呼应其外在的品质,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书架上的一件常青之物。它似乎在向读者保证,这里面的文字是经过时间淘洗的、是值得我们驻足深思的真知灼见,而非转瞬即逝的流行观点。这种对品质的坚持,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爱书人都会倍加赞赏的。
评分书评四: 这套书的标题——《文學公民》,听起来就有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时代使命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现象的读者,我深知文学在塑造民族精神和个体认知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任何冠以“公民”之名的文化倡议,都让我保持高度警惕和好奇。我期待书中能有对当代文学困境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如何重新激活普通大众对深度阅读热情的独到见解。这种从宏观层面介入文学本体论的尝试,往往风险与收获并存,它需要极高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敏锐的洞察力。我猜想,作者不会仅仅满足于描述文学的“是什么”,更会深入探讨文学的“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成为”。这本书的气场是庄重的,它似乎在提醒我们,阅读文学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参与构建美好社会的实践。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它会如何定义这个“文学公民”的角色。
评分书评五: 初次接触这个系列,感觉就像发现了一片文学的“新大陆”。“文學001”的编号,强烈暗示了这是一套宏大叙事的开端,是某个知识体系的奠基之作。这种开篇之篇往往承载着作者最核心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论,是理解后续所有论述的钥匙。我设想,书中必然会构建一个关于文学研究或欣赏的全新框架,一个可能颠覆既有范式的理论结构。它可能以某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切入,比如从一个极其微小的文学现象出发,最终引申出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反思。阅读这样的开山之作,需要的不只是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思维模式。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厚重、深邃且充满野心的,它不惧怕挑战既有的文学神话,而是试图在废墟之上建立起一座新的精神殿堂。我期待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深刻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