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平洋戰爭3:不宣而戰
定價:59.80元
作者:青梅煮酒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43576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太平洋戰爭”係列自2015年7月在天涯社區連載後,作者連續兩年獲得天涯社區“煮酒論史”欄目十大作者稱號,獲得2016年“快客杯天涯社區18周年人物盛典文學分區網絡紅人”稱號。作品當年即獲得*新作稱號,連續兩年獲得年度十大佳作稱號,2016年獲得天涯社區1999—2016經典原創作品奬。在軍迷中引起巨大反響。2017年作品在搜狐公眾平颱連載,立即吸粉無數。
2. 本書係“太平洋戰爭”這一鴻篇巨製的第三部《不宣而戰》。“太平洋戰爭”係列揭露日本由明治維新興起到二戰戰敗投降的全過程,展示太平洋戰爭的前世今生。多角度展示大國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鬥爭。
3. 本書披露許多史實,引經據典,脈絡清晰;語言通俗流暢,對戰爭的描寫細緻入微,蕩氣迴腸;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真實逼真,對事件和人物有精闢的個人見解。
4. “太平洋戰爭”共齣七部:山雨欲來(已齣版)、鋌而走險(已齣版)、不宣而戰(已齣版)、黑雲壓城、樂極生悲、苟延殘喘、窮途末路。
內容提要
“太平洋戰爭”係列全景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日本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於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的太平洋戰爭。完整呈現日本軍國主義興起及敗亡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後果,多角度展示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鬥爭。作者文字流暢,行文脈絡清晰,引經據典披露史實,對事件和人物有精闢的見解。書中描寫戰爭場麵宏大、進程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突齣;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本書係“太平洋戰爭”係列第三部《不宣而戰》,主要講述日本軍國主義如何偷襲珍珠港、侵占香港、攻陷威剋島、橫掃馬來亞等內容。
目錄
章 偷襲珍珠港//001
一代梟雄山本五十六//002
乾坤一擲“計劃” //015
阻力重重//028
磨刀霍霍//043
這裏的海港靜悄悄//051
海港魅影//067
秘密集結單冠灣//080
瞞天過海//096
路漫漫//102
神秘的第十四部分電文//117
上帝還記得美國人//131
虎!虎!虎!//139
第三波攻擊?//167
第二章 美國的憤怒//181
悲喜兩重天//182
難道是苦肉計?//214
尷尬地揮手//221
第三章 香港保衛戰//227
棄守兩難成雞肋//228
十八天戰事//241
第四章 威武不屈威剋島//255
兵不血刃下關島//256
日軍鎩羽威剋島//265
虎頭蛇尾的援軍//292
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搏鬥//306
拉包爾成為日軍的前進基地//316
第五章 風雨飄搖馬來亞//323
“東方直布羅陀” //324
馬來之虎//340
水陸並進//359
多麼美麗的船!//374
長驅直入//408
獅城的哭泣//431
附錄//460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我對二戰史的熱衷由來已久,尤其是對太平洋戰場的復雜性情有獨鍾。那片廣闊的水域,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較量,更是一場技術、意誌力乃至意識形態的全麵碰撞。我總是在尋找那種能將宏大戰略與微觀個體經驗完美結閤的敘事方式。想象一下,在那些偏遠的島嶼上,麵對著未知的環境和敵情,士兵們的恐懼、堅持與犧牲,纔是構成這段曆史最核心的血肉。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描繪齣不同陣營在心理層麵上的博弈,那就太棒瞭。比如,雙方對情報的解讀、對士氣的維持、對宣傳戰的運用等等,這些“軟實力”在殘酷的叢林法則麵前,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錯綜復雜的戰役時間綫,並在此基礎上,挖掘齣那些支撐起整個戰爭機器的無名英雄和被遺忘的瞬間。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衝突的張力,光是“太平洋戰爭”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那個時代復雜局勢的好奇心。我常常在想,在宏大的曆史敘事背後,那些決策者和普通士兵們,究竟是如何看待這場波及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巨大衝突的?是齣於純粹的戰略考量,還是夾雜著民族情感與個人命運的糾葛?每一次翻開這樣的曆史著作,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神上的考古發掘,試圖觸摸到那些被時間塵封的真實脈絡。我特彆關注那些被主流敘事邊緣化的細節,比如後勤補給的窘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士兵如何交流與衝突,甚至是戰爭陰影下普通民眾生活的細微變化。好的曆史作品,不應該隻是冰冷的數據堆砌,而應該是一幅鮮活、多層次的畫捲,能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重量。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更全麵、更少偏見的視角,去審視這場改變瞭世界格局的戰爭,或許能從中洞察齣一些至今仍在影響國際關係的深層邏輯。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封麵的設計感所吸引,那種沉穩的色調和略帶滄桑感的字體,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一段不容忽視的往事。我一直相信,曆史研究的價值在於它能提供一麵鏡子,讓我們看清過去的錯誤,從而更好地指導未來的行動。對於太平洋戰爭這樣一個關鍵的曆史節點,任何試圖簡化或浪漫化它的嘗試都是不負責任的。我更傾嚮於那些深入剖析戰略決策失誤、外交斡鏇的失敗,以及技術與人纔差距如何最終決定戰局走嚮的作品。真正引人入勝的,往往是那些充滿悖論的時刻:看似不可避免的衝突,背後是否真的沒有轉圜的餘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局部戰役,又是如何纍積成最終的洪流?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齣戰爭決策的“人性”一麵,那些在巨大壓力下做齣的艱難取捨,遠比事後的諸葛亮要復雜得多,也更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和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深知任何關於“戰爭”的書籍都承載著沉重的責任,它必須在還原曆史的殘酷性與提供深刻洞見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戰爭起源和爆發前夕外交博弈的描述。很多時候,真正的悲劇並非發生在炮火連天之時,而是在那些堆滿瞭文書、充滿瞭誤判和傲慢的外交會談室裏。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其背後的經濟利益糾葛、資源爭奪以及對未來世界秩序的不同設想,絕對值得被細緻地攤開來審視。如果這本書能提供紮實的史料支撐,抽絲剝繭地揭示齣決策鏈條中的薄弱環節,那無疑是一部有價值的作品。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誰打瞭誰”,而是能迴答“為什麼會打起來”,以及“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否真的彆無選擇”這類更具思辨性的問題。
評分讀史如飲茶,需要細細品味其中迴甘的意味。對於太平洋戰爭這樣一場牽動無數人命運的事件,我最看重的是作者的史觀是否足夠開闊和公正。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理解曆史上的大國衝突,有助於我們預判當下的國際關係走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深入探討不同文明體係在現代化進程中産生的結構性矛盾。例如,資源獲取的壓力如何催生齣侵略性政策,以及宣傳機器如何將這些政策閤理化,使其在特定人群中獲得支持。這種對“係統性必然”的挖掘,比對個人英雄事跡的描摹更具穿透力。我希望讀完後,能對那個動蕩的年代有一個更立體、更具曆史縱深感的理解,讓那些逝去的生命和沉重的教訓,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冷冰冰的符號,而是能引發我思考當下世界的復雜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