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介绍丛书:文化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 齐亚乌丁·萨达尔(Ziauddin Sardar)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5402390
字数:
页码: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介绍丛书》一套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它包罗了古今世界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名家思想和学科结晶,作者以大师般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思想和深奥的科学命题,再配以精彩的漫画插图,真正“把复杂的思想简单化”。这一深入浅出的理念和方法,打破了读者年龄和学科的专业限制,使它真正成为老少皆宜的大众科普读物,读上它们,你定会爱不释手。
内容提要
《介绍丛书:文化研究》1997年出版,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发行,丛书的全球已达到24亿,本书在我国翻译出版。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了解各国不同文化是每个新时代人才地必修课之一。我们从降生之曰起即开始接受某种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在受各种文化影响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在建构着文化。同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不段产生新的火花。
文化标志、大众文化、小众文化、电影文化、流行文化、异域文化,这些名词都代表着什么?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这是一本富有趣味性的、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的社科入门读物。研究文化,有助于思考我们置身的世界,从文化角度揭开世界光怪陆离的表象,消除我们面对世界的迷惑、焦虑。本书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阅读本书就像推开了一扇门,使我们能够从容走进“文化研究”这门年轻但朝气蓬勃的学科!
目录
什么是文化研究?
什么是文化?
文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文化研究的特点
如何做文化研究:符号学
符号、编码和文本
对于他者的表征
话语分析
解码印度餐馆
文化研究的起源
肇始者
理查德·霍加特
真实的工人阶级生活
雷蒙德·威廉斯
E.P.汤普森
记起历史
斯图亚特·霍尔
学术活动
文化的影响
英国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中的国际主义
问题的拓展
阿尔图塞的建构主义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影响
霸权
知识分子
对英国文化研究的批判
文化研究的迁移
美国的文化研究
加拿大的文化研究
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
法国文化研究
皮埃尔·布迪厄
南亚文化研究
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CSDS
当代研究中心
庶民研究团体
甘地的影响
英语的地位
阿希斯·南迪
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
可以渗透的自我
非玩家角色以及未来
如何解决呢?
对“科学文化”的研究
范式的转换
为科学辩护……
……以及科学的建构和解构
技术文化理论
哈尔维的赛博格
……
作者介绍
齐亚乌丁·萨达尔ZiauddiSardar,英国当代伊斯兰研究专家,文化评论家,未来学家。如今,他同妻子和三个孩子一起居住在纽约。
伯利恩·范·卢恩BoriVaLoon,自由插画师,已为介绍系列的多本书贡献了插图作品。同时他还为The Chap杂志创作连载四格漫画。
苏静静,籍贯山东省临沂市,2002-2007年本科就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英语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双学位:2007年起,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在读(硕博连读):2010-2011年,国家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英语专业八级,曾翻译大量专著,总量已达百万字以上。
文摘
序言
这本小书读起来津津有味!简要又生动地介绍了文化研究的内容和各个理论!我向大家强力推荐!如果你对不同文化及文化间的互动发展感兴趣,那么快快翻开这本书吧!
——XX读者
当我拿到《介绍丛书:文化研究》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只是想随便翻翻,了解一下大概内容。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采用那种堆砌理论、枯燥乏味的方式来介绍文化研究,而是将那些宏大的概念,拆解成一个个 relatable(可联系的)的生活片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消费主义”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深入剖析了消费主义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它对我们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塑造。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多元,有时像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有时又像是朋友间的轻松闲聊。它成功地将我从一个被动的读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思考者,我开始审视自己购买的商品,我关注的媒体内容,甚至是我与他人的互动方式,都在我的思考范围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化研究不仅仅是关于“文化”本身,更是关于我们如何“研究”文化,以及如何在这种研究中认识和改变自己。
评分这本《介绍丛书:文化研究》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文化研究”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学术术语和晦涩理论的读物,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种种文化现象,比如广告、社交媒体、流行歌曲、甚至是我们使用的手机APP,都变成了深入探讨的对象。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现象,而是巧妙地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层层剖析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以及意识形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符号学”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了看似随意的图像或文字,是如何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文化信息的“文化消费者”,而是能够更敏锐地洞察文化运作的机制,并更自觉地参与到文化建构的过程中。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鼓励我去质疑、去反思,去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周遭的世界。
评分初次翻开《介绍丛书:文化研究》,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文化研究这个领域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常常觉得它高高在上,距离现实生活有些遥远。然而,这本书恰恰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它以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文化理论,化解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仿佛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身份认同”的探讨,书中分析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如何构建和重塑自身的身份,以及这种身份认同如何受到各种文化媒介的影响。我从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也开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在各种社会角色和文化潮流中寻找定位的。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切片,但它们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勾勒出文化研究的全貌。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这种互动性的阅读体验,是我之前从未有过的。它让我意识到,文化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或历史书本中,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评分《介绍丛书:文化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我之前对文化研究总有一种遥远感,觉得那是一门属于象牙塔里的学科。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它用一种极其生动且充满活力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书中对“亚文化”的探讨尤其让我着迷,它让我看到了在主流文化之外,那些更加多元、更具生命力的群体和表达方式。我从中找到了许多共鸣,也对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社群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每一章节都像是在循序渐进地构建一座思想的大厦,从基础的概念到复杂的分析,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导者位置,而是像一位同行的朋友,邀请我一同走进文化研究的奇妙世界,共同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本《介绍丛书:文化研究》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很感兴趣,但总感觉自己像是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得见,却摸不透。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深入探索。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的理论,而是从最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比如我们每天接触的流行音乐、电影、时尚,甚至是网络上的表情包和段子,都成了分析的切入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义的生产与消费”那一章节,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是如何接收和解读信息的,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参与着各种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作者的语言生动有趣,穿插了不少有趣的案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我最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一场思想的冒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觉得很平常的事情,现在都充满了值得玩味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