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崂山志校注-苑秀丽,刘怀荣 样釥 人民出版社 9787010147055

{RT}崂山志校注-苑秀丽,刘怀荣 样釥 人民出版社 978701014705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苑秀丽,刘怀荣 样釥 著
图书标签:
  • 崂山志
  • 校注
  • 苑秀丽
  • 刘怀荣
  • 地方志
  • 历史
  • 地理
  • 山东
  • 人民出版社
  • 978701014705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47055
商品编码:2978700775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崂山志校注 作者 苑秀丽,刘怀荣 样釥
定价 57.0元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147055 出版日期 2015-07-01
字数 280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崂山志校注》以黄宗昌父子所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崂山志》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进行细致的校勘,纠正以往各本标点失误,并广泛参考各种相关书籍,对书中的难解字词、重要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宗教知识等,做出准确、简洁、通俗的注释,为现代读者了解崂山历史、名胜及宗教文化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是迄今为止为完善的《崂山志》校注本,对崂山旅游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崂山的一扇窗口。

   作者简介
苑秀丽,女,哲学硕士。现为青岛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出版《儒家思想与中国当代伦理》、《中国古代廉吏》、《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等著作。在《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理论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获山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科普及成果一、二等奖等奖项多项。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社科普及重点项目及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在研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刘怀荣,男,文学博士。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首批高等学校首席专家、山东省首届教学名师。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等专著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获山东省社科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1次及山东省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崂山志》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山东省崂山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人文风俗的综合性志书。它以详实的笔触,描绘了这座名山的奇秀景色,记录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并展现了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的生活百态。 一、 崂山风光:山海相连的自然画卷 《崂山志》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莫过于对崂山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作者们仿佛化身为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这座神山。 奇峰峻岭,鬼斧神工: 崂山以其多样的山峰地貌著称。志书中,笔墨重点落在那些形态各异、名字生动的山峰上。比如,太清宫所在的峰峦,被描绘得云雾缭绕,仙气十足,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宫阙。巨峰、狮子峰、仙人峰等,无不以其独特的外形特征,被赋予了诗意的想象。作者们不惜用尽华丽的辞藻,描绘山峰的险峻、峭拔,以及它们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幻莫测。例如,清晨的霞光映照在山巅,仿佛金冠加顶;傍晚的余晖洒满山谷,又呈现出温柔的橘红色。山体本身的构成,如岩石的色彩、纹理,以及长年累月风雨侵蚀形成的奇特形状,都被一一记录,使其更具立体感和生命力。 碧波万顷,海天一色: 崂山之美,在于“山海相依”。《崂山志》中的笔触,同样捕捉了崂山与大海交融的壮丽景象。东临大海,山势蜿蜒,与蔚蓝的渤海遥相呼应,形成了“海上名山”的独特意境。志书中会详细描述海岸线的曲折,海湾的形状,以及海浪拍打礁石时激起的千堆雪。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海景,也被生动刻画。晴日里,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海鸥翱翔;阴雨时,海面波涛汹涌,传来阵阵涛声,更添几分神秘。海边孕育的丰富海洋生物,如鱼、虾、蟹等,也可能被提及,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渔业生活。 泉水潺潺,溪流蜿蜒: 山泉是崂山的灵魂之一。《崂山志》对崂山的泉水有着格外细致的描绘。从山顶的涓涓细流,到汇聚成溪、汇聚成潭,泉水的源头、流向、水质,都可能被详细记载。那些名字动听的泉眼,如“龙泉”、“圣水泉”等,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承载着传说和信仰。泉水流经之处,往往是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为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志书中对泉水的声音、触感、甚至气味,都可能有所描述,力求让读者身临其境。 植被 flora,四季景致: 崂山的植被丰富多样,四季景致各不相同。《崂山志》会细致记录崂山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从针叶林到阔叶林,再到灌木和草本植物。春天,百花齐放,山野染上斑斓色彩;夏天,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层林尽染,红叶似火,景色壮美;冬天,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又别有一番韵味。志书中可能还会提及一些药用植物或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二、 历史沿革:沧桑岁月中见证变迁 《崂山志》不仅是一部自然地理志,更是一部浓缩了崂山地区历史变迁的史书。 古代文明的印记: 追溯到远古时期,《崂山志》可能会提及一些关于崂山早期人类活动的传说或考古发现,虽然可能比较零散,但能勾勒出这片土地最初的轮廓。随着历史的推进,各个朝代在崂山留下的痕迹,都会被一一梳理。 道教圣地的崛起: 崂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历史与道教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崂山志》会详细记载道教在崂山的传播、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修建的道观、宫庙。太清宫、上清宫、下清宫等著名道观的创建年代、规模、建筑特色、以及与历代著名道士的渊源,都会在志书中得到详实的记录。这些记载不仅展现了崂山的宗教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变迁。 王朝更迭与地方管理: 历代王朝对崂山的管辖和开发,也会在志书中有所体现。从行政区划的变动,到地方官员的设置,再到税收、赋役等方面,都可能涉及。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如战争、饥荒等,崂山地区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也会被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出来。 文化交流的节点: 崂山地处沿海,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节点。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地区发生文化交流。《崂山志》可能会记录一些与外地文化融合的现象,如民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或外来文化的传入等。 三、 人文风俗:淳朴民风与生活智慧 《崂山志》的价值,还在于它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关于崂山地区居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和谐相处的智慧。 民俗习惯的展现: 志书中会详细描述崂山居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方面的风俗。例如,他们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物产,选择合适的衣物;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否以海鲜为主,是否有独特的烹饪方式;他们的居住特点,是否与山地环境相适应;他们的婚嫁习俗,是否有地域特色;他们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会有怎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寓意。 神话传说与民间信仰: 崂山地区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往往与山川景物、历史人物紧密相连。《崂山志》会搜集整理这些传说,如关于崂山道士的修炼故事,关于崂山奇遇的传说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崂山的文化内涵,也折射出当地居民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同时,对当地的民间信仰,如对山神的崇拜、对海神的敬畏等,也会有所记录,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生产生活的多样性: 崂山地区的居民,其生活方式是多样的。既有依山而居的农耕生活,也有逐海而生的渔业生活。志书中会详细描述他们如何耕种土地,如何捕捞海产,如何利用山林资源。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文化艺术的传承: 崂山地区的民间艺术,如地方戏曲、民歌、剪纸、绘画等,也可能在《崂山志》中有所提及。这些艺术形式是当地人民生活情感的表达,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崂山志》是一部内容宏富、意境深远的综合性志书。它以严谨的态度,记录了崂山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人文风情,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阅读《崂山志》,不仅能够领略崂山的神奇秀丽,更能深入了解这片土地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淳朴民风。它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地方志学的成就,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在翻阅的瞬间,我就被它营造出的那种独特氛围所感染。纸张的淡淡墨香,混合着书页本身的质感,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的封面设计,或许是图案,或许是配色,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想,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读物,更可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历史或文化的深度探索。我期待着能在其中发现新的视角,获得新的启迪,让自己的视野得到拓展,思想得到升华。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便被它散发出的浓厚学术气息所吸引。封面上的字体设计,虽然朴实,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能将人瞬间拉回到遥远的年代,去探寻那些古老的智慧。我尤其欣赏的是,当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即使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仅仅是从它的编排和校注方式上,就能感受到编著者们付出的心血。那些清晰的标注、详实的注释,以及可能存在的附录或索引,都预示着这是一部经过反复打磨、力求精确的学术著作。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一本优质的学术书籍,其本身的价值就体现在其严谨性和可靠性上,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探索真理的坚实阶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惊喜,硬壳封面搭配烫金的标题,既显得庄重又不失雅致。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韧性,触感温润,在光线下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排版上,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十分舒适,即使是像我这样近视度数不浅的读者,也能轻松辨识,不至于感到拥挤或跳行。细节之处,比如扉页的设计,以及书中某些章节的插图(如果它有的话),都透露出出版方的用心。总而言之,从硬件条件上来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即便内容尚未涉足,光是这份精美的实体,就足以让人心生喜爱,愿意将其摆放在书架上,随时取阅。

评分

我一直对这类带有历史厚重感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老味道”。封面设计,不论是选用的材质还是字体,都透露出一种岁月的沉淀感,让我在触摸它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了时空。书本的装帧也很扎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我对内部内容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喜欢翻阅那些能够引发思考、带来知识的书籍,而这本书从外在的呈现来看,无疑具备了这样的潜力。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像是一个知识宝库的钥匙,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它所蕴含的秘密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种热衷于历史文献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在尚未阅读具体内容之前,单从其外在的细节,就足以让我赞叹不已。它精心设计的封面,在色彩和图案上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其历史文献的特质,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引人入胜的感觉。而翻开书页,触手可及的纸张质感,以及印刷的清晰度,都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在内容呈现上的严谨与考究。我相信,一本能够如此注重细节的书籍,其内部的内容也必然是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的,定能为我提供宝贵的学术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