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动画创作与民间美术-姚桂萍 清华大学出版社 9787302487609

BF-动画创作与民间美术-姚桂萍 清华大学出版社 978730248760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桂萍 著
图书标签:
  • 动画创作
  • 民间美术
  • 美术教育
  • 艺术设计
  • 绘画
  • 插画
  • 文化艺术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姚桂萍
  • BF系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7609
商品编码:2977780674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动画创作与民间美术 作者 姚桂萍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487609 出版日期 2017-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七章组成,*章讲解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与语言特征。第二章着重讲解了民间美术的类型与地域特色,通过山西民间美术资源与动漫结合的实例,分析动漫对保护民间美术的作用。第三章讲解了中国民族动画的多种类型,以及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对动漫创作的影响。第四章讲解了山西剪纸的功能与特点,强调数字技术对于剪纸动画创作的开拓作用。第五章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于皮影动画创作与传播的拓展。第六章详细分析了动漫艺术对木版年画的借鉴。第七章详细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动漫艺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作用。本书的编写基于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新媒体背景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动画、漫画、游戏专业及相关专业院校的学习资料使用,对于相关专业入学、考研均有参考价值,也可作为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爱好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目录

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美术概述1

节中国民间美术的观念、特征及分类1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吉祥观念1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2

三、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4

第二节中国民间美术的语言特征5

一、独特的符号体系5

二、含蓄的表达手法6

三、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及特色7

第三节中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形13

一、以动物形象为主的吉祥图案14

二、以植物为主的吉祥图案18

三、以人物为主的吉祥图案23

四、其他25

第二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间美术概述28

节木版年画28

一、平阳木版年画28

二、新绛木版年画34

第二节剪纸艺术36

一、中阳剪纸36

二、广灵剪纸40

第三节皮影艺术42

一、山西孝义的皮影艺术42

二、山西孝义以外地区的皮影43

第四节面塑艺术44

第五节布老虎艺术46

一、布老虎的艺术特色46

二、布老虎寓意47

三、布老虎制作工艺47

第六节民居砖雕艺术47

一、民居砖雕47

二、工艺流程48

第七节炕围画艺术49

一、美化居室的炕围画49

二、多样的表现手法49

第八节山西民间美术资源与动漫的结合52

一、山西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52

二、山西民间美术资源的现状与应用对策52

三、山西民间美术资源与动漫艺术结合的案例分析53

第三章中国民族动画63

节中国民族动画概述63

一、中国民族动画的创作风格63

二、多样化的民族风格68

第二节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对动漫创作的影响77

一、中国民间美术与动漫77

二、中国民间美术对动画创作的启示79

三、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的融合发展87

第四章剪纸艺术与动漫88

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间剪纸艺术88

一、剪纸艺术概述88

二、山西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89

三、剪纸的象征性及寓意94

第二节剪纸艺术与动漫的结合100

一、剪纸动画的概念100

二、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100

三、剪纸动画的造型、技术特点104

第三节数字媒体技术对剪纸动画的影响106

一、早期剪纸动画技术106

二、数字技术的运用107

三、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剪纸动画的流程及实例——以《门神》为例107

第四节剪纸动画的数字化应用118

一、剪纸动画的数字化制作流程118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剪纸动画前期创作中的应用119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剪纸动画中期生产中的应用124

四、剪纸动画传播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130

五、数字化应用给剪纸动画所带来的艺术美价值131

第五章皮影艺术与动漫136

节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136

一、皮影戏的定义136

二、皮影的产生与发展137

三、皮影人物的造型特征139

四、皮影人物的动作节奏146

第二节皮影艺术与动漫艺术的结合148

一、皮影与动漫结合的渊源和演变148

二、皮影与动画制作技术的结合149

三、数字技术对皮影艺术创作与传播的拓展152

四、动画产业对皮影艺术的传播156

第六章木版年画艺术与动漫157

节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157

一、木版年画的起源157

二、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157

三、木版年画的思想内涵163

第二节动漫艺术对木版年画的借鉴164

一、表现手法的借鉴165

二、形象的借鉴166

三、色彩的借鉴172

四、题材的借鉴174

五、构图的借鉴175

六、寓意的借鉴176

第七章民间美术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178

节民间美术的动漫化表达178

一、民间美术与动漫之间的关系179

二、动漫美术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借鉴表达180

三、动漫艺术特性对民间美术传承与传播的优势185

四、动漫数字技术下民间美术的应用189

第二节新媒体时代民间美术的动漫化传播190

一、民间美术动漫化传播的媒介形式190

二、民间美术动漫化传播的媒介优势191

第三节动画产业与民间美术的关系193

一、民间美术的动漫产业化193

二、动漫的产业链模式194

三、动漫产业对民间美术的传承195

参考文献200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不同形态和材料的山西民间美术类型的分析,来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及创作观念,学习与研究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及其方法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征和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进一步传播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摘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视觉叙事的艺术:从符号到动态影像的演进》 本书导读: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视觉叙事一直是信息传递、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从古老的洞穴壁画、精致的宗教圣像,到现代光影交织的银幕艺术,视觉语言的魅力从未褪色。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视觉叙事从其萌芽期的符号系统,逐步发展为成熟的动态影像艺术的整个历史脉络、核心理论与创作实践。我们不聚焦于特定媒介的技法教学,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理解视觉元素(如构图、色彩、光影)如何被精心编排,以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表达。 第一部分:视觉符号的起源与基础(约350字) 本部分将追溯视觉表达的源头,探讨人类早期如何利用简单的图像和符号来记录、交流和构建世界观。我们将考察岩画、泥板刻文以及早期手抄本插图中的视觉语言特征。重点分析“符号学”在图像解读中的应用,理解一个视觉元素如何承载超越其物理形态的意义。从具象的表达到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系统展现了惊人的多样性与内在的共性。这一基础的建立,对于理解后续所有视觉艺术形式的“语法”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经典美学理论中对“形式追随功能”的讨论,以及早期艺术家如何平衡对客观世界的模仿与主观情感的投射。在这一阶段,视觉表达的本质是信息的凝练与传递,而非纯粹的娱乐。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至浪漫主义:空间、光影与情感的建构(约400字) 随着透视法的发现和油画技术的成熟,西方艺术进入了一个对“真实”空间和“瞬间”情感进行精确捕捉的新阶段。本章将详细论述文艺复兴时期对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的科学化运用,以及伦勃朗、卡拉瓦乔等大师如何运用“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来引导观众的目光、塑造人物的心理深度。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视觉叙事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写实,而是开始探求崇高、激情与异境。德拉克洛瓦、透纳的作品展示了如何通过夸张的色彩和动态的笔触,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本部分还会简要对比东方传统绘画(如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留白哲学)在处理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独特处理方式,以拓宽读者对“构建世界”的不同路径的认识。 第三部分:摄影术的诞生与媒介的革新(约350字) 摄影术的发明,是视觉叙事史上的一次“奇点”。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捕捉了“真实”,对传统绘画构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叙事维度。本章将分析早期摄影师如何从绘画的构图中汲取灵感,逐步确立摄影自身的语言体系,包括决定性的瞬间、纪实摄影的伦理与美学。随后,我们将讨论“蒙太奇”理论的早期探索,尽管其成熟期在电影领域,但其原理——通过并置图像来创造新的意义——在早期的摄影组画和版画中已有体现。我们探究摄影如何从单纯的技术复制转变为一种有力的社会评论工具和个人表达的媒介。 第四部分:动态影像的崛起与叙事语法(约400字) 进入20世纪,随着电影技术的成熟,视觉叙事终于获得了完全的“时间”维度。本章是全书的核心,将系统梳理电影语言的构建过程。从卢米埃尔兄弟的客观记录,到梅里爱的魔幻实验,再到爱森斯坦对“吸引子蒙太奇”的理论建构,我们解析了剪辑、景别、场面调度(Mise-en-scène)如何共同作用,构建起复杂的情感结构和叙事节奏。我们将重点讨论经典好莱坞叙事范式(如三幕剧结构)如何有效地利用视觉规则来最大化观众的代入感,并对比欧洲先锋电影(如超现实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对既定视觉语法的主动解构与重塑。理解动态影像的叙事机制,是理解当代所有屏幕媒体的基础。 结语:后数字时代的视觉重构(约50字) 最后,本书将简要展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对传统视觉叙事模式的挑战与融合。从互动装置到虚拟现实,新的媒介正在不断模糊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的界限,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视觉表达的本质与未来走向。本书旨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使读者能够批判性地理解和有效地创造未来的视觉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在动画行业摸索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在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创作出真正有辨识度、有文化深度的作品,一直是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难题。而《BF-动画创作与民间美术》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书中不仅探讨了理论层面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民间美术在不同动画类型中的应用实例,无论是儿童动画中的童趣表达,还是成人动画中的意境营造,亦或是实验性动画中的视觉探索,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实践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民间美术门类特点的梳理,以及如何将其与动画的镜头语言、色彩搭配、角色设计等要素相结合的论述。这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借鉴,而不是盲目地堆砌元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现代艺术形式的有效工具。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动画创作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化解读。姚桂萍老师在书中,将那些被我们视为“老古董”的民间艺术,用一种极其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我在童年记忆中模糊的民间艺术形象,在书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动画语境,它们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鲜活的、能够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的视觉元素。书中对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线条勾勒、造型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认知,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简单的民间艺术,它们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以及与自然、生活紧密相连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过动画这一媒介,我们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一种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新一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动画创作充满热情,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情有独钟的读者,当我偶然在书店瞥见《BF-动画创作与民间美术》这本书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巧妙地将当下热门的动画创作与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联系起来,预示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我好奇着作者姚桂萍老师究竟是如何在高科技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古老朴素的民间艺术之间架起桥梁的?是仅仅将民间美术的元素作为动画的表面装饰,还是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动画叙事的逻辑与视觉风格之中?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民间美术在动画创作中潜在的巨大能量,如何用现代的媒介,让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生活智慧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甚至引领一种全新的动画美学方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与学术价值有了更高的信心,期待它能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为我的动画创作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深刻的启示。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动画创作。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动画离不开日韩的动漫风格,或是欧美主流的3D技术。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那些剪纸、年画、泥塑、皮影戏等等,虽然在形态上显得朴拙,但其背后蕴含的色彩运用、线条表现、构图方式,乃至其传递的吉祥寓意和生活哲理,都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养分。书中对于如何从民间美术中提炼视觉符号,如何将其转译成动画语言,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构建独特的叙事和情感表达,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动画完全可以走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而民间美术,正是这条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尝试用中国传统的美学语言去讲述现代的故事,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

《BF-动画创作与民间美术》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独特而又深刻的视角,重新定义了“中国风”动画的可能边界。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皮毛化表达,而是深入到民间美术的肌理之中,去探寻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色彩哲学和精神内核,并将其与现代动画的叙事方式、技术手段巧妙融合。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探讨,如何从民间艺术的具象形态中提取出其内在的神韵,并将其转化为动画人物的性格、场景的氛围、乃至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创作技巧,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它鼓励我们大胆地去创新,去突破,去构建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动画世界。这对于当下许多在“中国风”动画创作上感到迷茫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