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 2015 | 作者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定价 | 8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0287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318000 | 页码 | 162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5)》为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汇集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201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发生实况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全国重大病虫害发生实况与原因分析、全国重大病虫害趋势预报与预报评估、重大测报技术研究项目年度进展、2015年全国病虫测报工作大事记等。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5)》: 2 应对新常态的基本思路 2.1 指导思想 新常态下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和“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可持续”的总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以突出病虫测报公益性职能、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突出植物疫情监管行政执法职能、提高疫情阻截和扑灭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能力为抓手,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不断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灾害损失,在有效控制病虫灾害的基础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基本思路 新常态下植保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强化“四大体系”,促进“五个转变”,力争实现“六化”。 2.2.1 围绕“一个目标” 即建设现代植保体系的总目标,力争到2020年,现代植保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物质装备得到明显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重大突发病虫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实现水稻、小麦主产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实现大城市蔬菜生产基地绿色防控全覆盖。到2030年,现代植保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构建起现代技术与装备高度集成、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高度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植保防灾减灾体系,病虫预报准确率、防控处置率、农药利用率大幅提高,重大病虫害得到持续治理,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在粮食作物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主要病虫源头区实现全覆盖,植物保护在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作用明显提高。 2.2.2 夯实“两个基础” 一是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公共植保的重要内容,是绿色植保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植保的重要手段,更是农业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能所在,只有夯实监测预警基础,精准植保、科学防控、农药减量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技术指导的针对性。二是植物疫情监管扑灭。疫情监管和阻截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农业部门的基本职责,必须加强建设、加大力度,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我听到一位专家提到了2015年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虽然当时没有深入了解,但这个话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后来,我偶然得知了这本《{RT}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 201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出版》。我一直认为,任何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扎实的记录和严谨的总结。年报的形式,恰恰能提供这样的价值。我非常好奇,在2015年,有哪些新的病虫害出现,或者有哪些传统病虫害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有哪些创新?预警信息又是如何向下传达和落地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监测和预警工作,最终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防治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解答这些疑问,并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2015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全景图。这本书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写,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无疑为内容的质量和权威性提供了双重保障,我对此深信不疑。
评分我之前购买过一本关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书,内容相对偏向于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但总觉得缺少一些宏观的视野和实际的案例。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RT}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 201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出版》时,立刻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了。年报的形式,意味着它会更侧重于当年的实际情况,包括监测到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范围、危害程度,以及相应的预警和防治措施。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脱离实际的应用就显得苍白无力。我渴望能够看到更多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同一时期面临的病虫害共性与差异,以及农业部门是如何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的。特别是“监测预警”这几个字,让我对这本书在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价值充满了好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能为我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政策和技术推广的实际落地情况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关于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问题。这本《{RT}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 201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出版》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一直认为,再好的政策和技术,如果不能有效地传达到一线,并被基层采纳和执行,其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我非常好奇,在2015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如何通过这项“监测预警”工作,将中央的精神和科学的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的?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详细描述监测体系的构建,预警信号的发布机制,以及如何指导基层农户应对各种突发的病虫害情况。我尤其关注,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地区在面对某种重大病虫害爆发时,是如何通过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的?这本书的权威性,让我对它所呈现的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RT}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 201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出版》我早就耳闻其名,但一直未能拜读。听闻内容详实,数据严谨,是研究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权威资料。我一直对农业科技发展非常关注,特别是近年来越发复杂的病虫害形势,这让我愈发觉得了解过往的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毕竟,知往才能更好地鉴今,也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我尤其好奇,在2015年,面对怎样的病虫害挑战?当时的监测网络是如何运作的?有哪些突出的病虫害品种得到了重点关注?预警体系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当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这本书的出版单位是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本身就保证了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一点也让我对其充满了期待。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年报,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录,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
评分我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更是牵动着无数农业从业者和科研人员的心。这本《{RT}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 201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出版》正好触及了我一直关注的焦点。我一直认为,有效的病虫害管理,离不开精准的监测和及时的预警。我非常好奇,在2015年,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如何构建起一套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具体监测了哪些关键的病虫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发布流程是怎样的?预警信息又是如何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基层农户,并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些实际操作层面的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学习到一套科学、高效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运作模式。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