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生活急救书!) 贾大成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生活急救书!) 贾大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大成 著
图书标签:
  • 急救
  • 自救
  • 互救
  • 家庭急救
  • 意外事故
  • 医疗保健
  • 健康生活
  • 应急处理
  • 生命安全
  • 贾大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9624
商品编码:297705027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生活急救书!)

定价:39.80元

售价:25.9元,便宜13.9元,折扣65

作者:贾大成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39989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看完这本书,哪怕只学会一个急救知识点,关键时刻也能救你一命。急救,不能只有急救医生知道,中国家庭不可缺少的健康自救手册。★性:“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的*人”,百万微博粉丝大V @急救医生贾大成,惊爆近50年的现场真实的急救故事,让所有人都明白学会急救比学会开车更重要。★全面性、实用性:本书包罗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中老年各个年龄层*常见的意外急救知识和方法,附赠《老人突发意外应对指南》,是全家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贴心手册。★可靠性: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张路,以及《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网易、搜狐、新浪等众多知名人士、媒体联合推荐。★精彩内容提前知:①急性心梗用和阿司匹林能救人,用速效救心丸延误抢救。②长期熬夜、压力大易致过劳死,用心肺复苏术为生命护航。③严重出血分分钟要人命,用力压止血点快速止血,保命。④孩子气道异物快速致死给家庭造成悲剧,海姆立克法一招解决。⑤3个动作识别“宁猝死不中风”的脑血管病发作,为溶栓争取时间,远离脑血栓、脑梗死、瘫痪等非死即残病症的威胁。……

内容提要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是百万微博粉丝大V、“中国急救普及教育人”贾大成的全新大作!贾医生结合自己近50年的现场和临床急救经验,跟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急救历程和体会,以直率、生活化的语言,把实用、易学的急救方法教给大家,包括基本急救知识、急救方法、急重症急救方法、儿童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等,旨在帮助大众掌握急救这个人人都该学会的基本技能——遇到紧急状况,每个人都能及时出手自救和互救,而不是束手无策或只能等救护车。

目录


引子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3 本书让我走上了医学之路 / 001

治病救人让我积累了更多急救经验 / 003

回到家乡,急救的初衷依旧未变 / 004

走进北京急救中心 / 006

章 猝死:事发突然,鬼门关上拉人

30 岁就挂了,叹人生之须臾 / 002

“病魔之首”:好大的来头! / 006

有些猝死发生前会有征兆 / 009

高危者不自废,吉凶就是一步之遥 / 015

谨防运动性猝死让好事变坏事 / 020

透过院前急救成功率,看社会的文明程度 / 023

生死时速:是那“黄金4 分钟” / 028

人人懂得心肺复苏术,急救武装到牙齿 / 034

救命神器:AED / 049

远离“四大雷区”,永不躺枪 / 054

第二章 急性心梗:和时间赛跑的急症

世界上,平均每秒钟就有1 人死于急性心梗 / 060

心梗虽可怕,抢救得当预后良好 / 063

胸痛:急性心梗典型的警示信号! / 066

找出不典型症状,离心梗又远了一步 / 071

到来前,做好这四步,为生命争取时间 / 080

院前急救很重要,及时送医更不可少 / 084

年轻人得心梗更危险 / 088

心梗急救,关键时刻还得听医生的 / 093

第三章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前要分清病症

江湖传言“宁心梗不中风”的急性脑血管病 / 098

“一笑二抬三说”,发现苗头,立马打120 / 101

120到来之前,重要的是防止窒息 / 106

急救应该怎么救?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 / 111

脑血管病就是生活方式病 / 115

第四章 考验家长急救知识的时刻来了!

7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 / 122

让孩子从小树立急救观念和安全意识 / 126

“冲动是魔鬼”,教育孩子要用对方法 / 129

气道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招搞定 / 132

果冻“锁喉”:用口腔负压吸引法 / 141

溺水急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 144

警惕溺水孩子“隐藏”的颅脑、颈椎损伤 / 148

急性中毒的急救:防止呕吐所致窒息重要/ 152

误食生活用品:是否催吐要分情况 / 154

警惕家里的“小物”变“大患” / 158

外出旅行,孩子不能远离家长视线 / 162

咬伤急救:结扎伤肢,尽快去医院 / 165

第五章 遭遇外伤,急救方法信手拈来

急救意识能救人,别怕“小题大做” / 170

受伤别乱动,没有外伤不代表没有伤 / 173

动脉大出血:用力压! / 176

止血带关键时刻能救命,用错会害人 / 184

小血管出血:紧紧压住出血部位 / 189

这些情况要用填塞止血法 / 192

包扎伤口要学会“就地取材” / 195

烧伤的处理:一冲、二盖、三走 / 203

严重外伤不能随便用水冲和用药 / 207

崴脚和断肢: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 209

骨折固定:关键是要“制动” / 213

搬运伤者:小心点儿,再小心点儿 / 222

遇到重大灾难故如何自救和互救? / 229

后记

作者介绍


贾大成

北京急救中心知名急救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客座专家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心唤醒”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

远盟华人全球救援联盟(ICAA)首席医疗官

“壹基金”救援联盟急救顾问

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多年来为各行业的数千家机构做过急救知识讲座,是拥有150多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V,先后出版过10多部著作,经常应邀到各地电视台做急救普及教育节目,不遗余力的向全社会推广急救理念和知识,誓将有生之年献给中国的急救普及教育事业。

文摘


序言



《生命之光:应对危急时刻的实用指南》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无法预料的挑战,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令人心焦的病痛,都可能在瞬间将我们置于前所未有的境地。当紧急情况发生,当救护车还在赶来的路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尤为宝贵,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行动都可能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 《生命之光:应对危急时刻的实用指南》正是这样一本凝聚了生命关怀与专业知识的读物。它并非教你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医护人员,而是旨在赋予普通人应对突发健康危机时的自信与能力,让你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最有效、最恰当的行动,为生命的争取宝贵时间。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实用”与“易懂”。我们深知,在紧张的危机面前,复杂的专业术语和深奥的医学原理往往会令人不知所措。因此,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清晰的图文讲解,将每一个急救步骤分解至最简单、最直接的操作层面。无论是面对突发的呼吸困难、意外的创伤出血,还是儿童的常见急症,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清晰的操作指南。 本书涵盖的内容并非只是单一的急救技巧,它更注重构建一个全面的危机应对体系: 第一篇:认知与准备——点亮生命的火种 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本篇首先会引导读者认识到生命健康的宝贵,以及在意外面前的无常。通过一些真实案例的简述(不包含具体书中内容),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提前准备和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并非要制造恐慌,而是要唤醒内在的责任感和守护意识。 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 详细讲解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家庭健康档案,包括记录家庭成员的过敏史、慢性病史、常用药物清单、紧急联系人信息等。这些信息在紧急情况下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加快诊断与治疗。 居家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防范: 从家居环境的细节入手,分析常见的意外风险,例如滑倒、触电、火灾、误食毒物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了解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急救”准备。 必备家庭急救箱的配置指南: 详细列出并讲解每个家庭急救箱中必备的物品,从基础的绷带、纱布、消毒液,到应对特定情况的工具,并说明这些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让你知道,何时何地,手边应该有什么。 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与沟通: 教授在紧急时刻如何清晰、准确地向急救人员描述情况,如何高效地拨打求救电话,以及如何与周围的人协作。有效的信息沟通能极大地提升救援效率。 第二篇:关键时刻的应对——生命的守护者 呼吸困难与心肺复苏(CPR)的初步认知: 本篇将以最直观的方式,阐述呼吸困难的常见迹象,以及在危急时刻,初步的心肺复苏(CPR)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CPR的基本流程,包括胸外按压的力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技巧,并通过图示清晰展示操作要领。强调的是,即使是基础的CPR,也能在专业救护到来前,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命通道。 突发外伤与止血技巧: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创伤的初步处理方法,包括如何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如何安全地为伤口消毒,以及掌握不同部位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法、抬高患肢法等。特别会强调在止血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保护伤者的重要性。 烧烫伤的处理: 针对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提供科学的处理原则,包括如何快速降温、如何保护创面、以及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处理方式,以免加重伤势。 骨折与扭伤的初步评估与固定: 介绍如何初步判断是否可能发生骨折或严重扭伤,并指导如何在转移伤者时,对患肢进行简单的固定,以防止二次伤害。 中暑、低血糖与过敏反应: 针对这些常见但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提供迅速识别症状和现场处理的方法。例如,如何帮助中暑者降温,如何为低血糖者补充糖分,以及如何识别并初步应对严重的过敏反应。 溺水与触电的紧急救援: 详细讲解从水中救起溺水者后的初步急救措施,以及在处理触电事故时,如何确保救援者自身安全,并对触电者进行必要的急救。 儿童与老年人的特殊急救考量: 针对儿童和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差异,强调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儿童的剂量计算、老年人的基础疾病等,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篇:常备不懈——生命的力量延伸 心理调适与自我关怀: 认识到在经历或目睹紧急情况后,心理的创伤同样需要关注。本篇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紧急事件后的心理压力,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关怀和情绪疏导的建议,帮助读者尽快恢复平静。 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 鼓励读者将掌握的急救知识视为一种持续学习的过程。介绍一些可以进一步提升急救技能的途径,例如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定期复习急救知识等,让“生命之光”更加明亮。 社区与社会资源联动: 引导读者了解并利用社区中的急救资源,例如急救培训点、互助组织等,构建一个互助互爱的社会安全网。 《生命之光:应对危急时刻的实用指南》旨在成为你生活中的一本常备书,一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能够为你指引方向、给予力量的可靠伙伴。我们坚信,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和家人生命中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你拥有这份勇气和能力。它不仅是关于如何处理突发状况,更是关于如何守护生命,点亮希望。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面对生命的挑战时,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力量,多一份信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做得非常贴心,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很多关键步骤都被用加粗的、不同颜色的方框标示出来,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重点提示。比如,哪些是“绝对不要做”的事情,哪些是“黄金时间内的首要任务”,这些都能在扫视时一眼捕捉到。而且,书的尺寸拿在手里非常方便,不至于太厚重,方便放在车里或者家里的急救箱旁边随时取阅。它真正体现了“急救”的本质——快速、准确、有效。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家庭安全,或者希望在社区中扮演更积极角色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不应该仅仅是放在书架上的装饰品,而是应该像安全带一样,成为家中必备的“心理安全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得让人佩服,它不像很多急救书籍那样按病症分类,而是更侧重于“场景化”的处理。比如,我记得书中详细描述了如果在家里发现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周围的人应该如何迅速反应,从判断、呼叫急救、到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甚至还配有那种手绘的、易于理解的图示。我过去参加过一次社区组织的急救培训,当时那种紧张感让我很多细节都记不清楚了,但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急救员在我身边耐心讲解,让你感觉每一步操作都是有章可循、是能掌控的。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医学流程,转化成了普通人可以执行的“SOP”(标准操作程序),这极大地提升了我面对紧急情况的信心,不再是那种一团糟的恐慌感了。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的那种沉稳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基调。它没有为了营造紧张气氛而使用过于夸张或恐吓性的语言,相反,它用一种非常冷静、富有同理心的方式来引导读者。比如,在讨论到儿童意外伤害时,文字里流露出的那种对父母焦虑的理解,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提供一种情感上的支持。这种“知心朋友”式的指导,远比那种冰冷的教科书式陈述要有效得多。它让你愿意去读,愿意去记,因为它让你觉得,掌握这些技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灾难,更是对身边所爱之人的基本责任和爱的一种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直观,那种带着紧迫感的色调和清晰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我是在书店的书架上随便翻阅,但看到这个标题——“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我立刻就被那种强烈的实用性和生活气息所吸引了。我平时很关注健康和安全,但总觉得很多急救知识都是零散的,要么在网上找到一些不那么靠谱的片段,要么就是那些厚重的医学教材,看着就头大。这本书的定位显然就是面向我们这些普通大众的,它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直接了当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在最关键的几分钟里,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来争取时间,挽救生命。我特别喜欢它在内容排版上那种模块化的处理,感觉像是给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都设立了一个清晰的“应急清单”,翻开任何一页都能快速找到对应的指导,这对于一个在压力下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评分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赋权。以前总觉得,只有专业医护人员才能处理这些生死攸关的时刻,自己能做的无非就是打个电话,然后在一旁干着急。但作者显然很懂得普通人的这种无力感,所以这本书的重点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多的是关于“心态建设”。它强调了冷静判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与调度中心沟通,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这种对非技术性环节的关注,恰恰是很多同类书籍容易忽略的。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错误急救行为”,比如在某些情况下不当的移动伤者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这些细节的提醒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对实践经验的深刻理解,绝非纸上谈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