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纹样1000例

服饰纹样1000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丽,吴丹著 著
图书标签:
  • 服饰纹样
  • 纹样设计
  • 图案设计
  • 服装设计
  • 美术设计
  • 传统纹样
  • 中国纹样
  • 装饰图案
  • 设计素材
  • 参考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3007
商品编码:2976877928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服饰纹样1000例

定价:98.00元

售价:66.6元,便宜31.4元,折扣67

作者:徐丽,吴丹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221330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纤维纹样基本结构、绸缎装饰纹样、刺绣服装装饰纹样、服装蕾丝纹样设计、民族服饰纹样、丝巾纹样设计、手绘装饰纹样、被面装饰纹样、地毯纹样设计、服装纹样精品欣赏十章组成。

目录


章 纤维纹样基本结构
 1.1 一正一反,对立统一
 1.2 一个母体
 1.3 母体重复又联系
 1.4 母体重叠
 1.5 上下对称
 1.6 斜对称
 1.7 上下左右对称
 1.8 一左一右一上一下对立统一
 1.9 大点与空间对比
 1.10 并行垂直线与斜线对比
 1.11 运动与节奏——浴日
 1.12 运动与节奏——映月
 1.13 运动与节奏——流星
 1.14 三点二点连缀
 1.15 二点二点连缀
 1.16 三点一点直线交叉成米字格
 1.17 重复——左一右四
 1.18 平衡运动与节奏八例
 1.19 莲花
 1.20 寸称图案
 1.21 连接图案
 1.22 基本构图
第二章 绸缎装饰纹样
 2.1 绸缎纹样
 2.2 双飞纹样
 2.3 荷花纹样
 2.4 双鸟图纹样
 2.5 刻折枝牡丹花纹
 2.6 喜相逢
 2.7 水波双鸭纹
 2.8 刻划花双鸟纹
 2.9 双鲤纹样
 2.10 花鸟纹样
 2.11 彩球纹样
 2.12 八宝吉祥纹样
 2.13 花卉
 2.14 交叉纹理
 2.15 律动
 2.16 舞蝶
 2.17 画中飞鹤
 2.18 美的享受
第三章 刺绣服装装饰纹样
 3.1 儿童服装刺绣
 3.2 苗族服装刺绣
 3.3 土族服装刺绣
 3.4 彝族服装刺绣
 3.5 壮族服装刺绣
 3.6 白族服装刺绣
 3.7 服装刺绣纹样欣赏
第四章 服装蕾丝纹样设计
 4.1 裙内纹样设计
 4.2 袖口纹样设计
 4.3 领口纹样设计
 4.4 图案设计
 4.5 花边纹样
第五章 民族服饰纹样
 5.1 蜡染
 5.2 扎染
 5.3 靛蓝染
 5.4 百褶裙
第六章 丝巾纹样设计
 6.1 淡雅丝巾纹样
 6.2 花卉丝巾纹样
 6.3 趣味丝巾纹样
 6.4 格子丝巾纹样
 6.5 个性丝巾纹样
 6.6 卡通丝巾纹样
 6.7 传统丝巾纹样
第七章 手绘装饰纹样
 7.1 手绘T恤装饰纹样
 7.2 手绘裤子装饰纹样
 7.3 手绘裙子装饰纹样
 7.4 手绘鞋装饰纹样
 7.5 手绘帽子装饰纹样
 7.6 手绘包装饰纹样
第八章 被面装饰纹样
 8.1 花开富贵
 8.2 春燕
 8.3 芝山祝寿
 8.4 金鲤
 8.5 回纹勾也花团
 8.6 八宝草龙勾图
 8.7 凤凰
 8.8 鸳鸯
 8.9 榴开白子
 8.10 福禄寿
 8.11 琴棋书画
 8.12 龙戏珠
 8.13 飞鹤
 8.14 蝶恋花
 8.15 五谷丰登
 8.16 五彩花
 8.17 金鱼
第九章 地毯纹样设计
 9.1 手工真丝地毯
 9.2 单独纹样地毯
 9.3 寸称地毯纹样
 9.4 几何图案纹样
 9.5 美术图案纹样
 9.6 腈纶地毯纹样
 9.7 创意地毯纹样
 9.8 欧式地毯图案
第十章 服装纹样精品欣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古今织锦艺术探析:从丝绸之路到现代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世界范围内织锦艺术的演变历程、技术革新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与社会功能。我们摒弃对单一图样或简单图案的罗列,转而聚焦于织锦这一复杂工艺背后的历史脉络、技术原理、文化语境及其对后世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力求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织锦艺术研究体系。 第一部分: 织锦的起源与早期技术奠基 本部分追溯了织锦技术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纺织活动,并重点探讨了古代文明中织锦的雏形。我们将详细考察黄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对纤维的处理与编织方式的差异,分析自然界中原材料(如蚕丝、亚麻、羊毛)的特性如何决定了早期织物的纹理与色彩表现力。 重点章节将聚焦于“提花技术的革命”。我们不描述具体的纹样,而是阐释早期的提花机构,如简单的地坑织机或初期木制提花框架,是如何使复杂图案从平面编织中脱离出来,实现垂直方向上色彩与肌理的交错。这部分将结合考古发现的早期残片进行技术复原分析,探讨固定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早期社会中,特定组织结构因其制作难度而被视为权力或神性的体现,而非单纯的装饰。 第二部分: 丝绸之路上的技术融合与文化交流 本章深入探讨了作为物质载体的织锦,如何在欧亚大陆的贸易网络中充当文化使者的角色。重点研究对象是汉代至唐代中国的提花技术如何向西传播,以及中亚、波斯地区对色彩搭配和结构创新的贡献。 我们细致分析了萨珊波斯织锦(Sasanian Textiles)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其如何运用“联珠纹”结构来分割画面,以及这种几何化处理如何影响了随后拜占庭和伊斯兰艺术的构图原则。本书将重点剖析,当来自东方的蚕丝遇到西方的染色工艺和图案母题(如神话动物、生命之树)时,织锦的叙事功能是如何被重塑的。例如,某些纹样在东方可能是对自然元素的抽象,传入西方后则可能被赋予了宗教或王室徽章的意义。 此外,本部分还探讨了“纬线与经线的对话”:在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下,织工如何根据当地纤维的柔韧性调整织物的密度和纬线张力,以适应热带的轻薄需求或寒带的保暖诉求,这直接影响了图案的清晰度与细节表现力。 第三部分: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织锦叙事 欧洲中世纪的挂毯(Tapestry,一种厚重的织锦形式)被视为墙壁上的“流动的壁画”。本部分将分析这种艺术形式的社会功能,即它如何成为贵族身份、军事胜利和宗教教义传播的媒介。 我们将集中讨论“图景化叙事的构建”。与东方织锦强调连续、重复的几何或自然母题不同,欧洲挂毯追求宏大的场景描绘。本书将分析织工如何通过对织物单元的精妙控制,在有限的经纬线交织中,模拟出油画般的明暗过渡和空间透视,这需要提花技术达到极高的精度。研究的重点在于,不同地区(如法兰德斯、意大利)的织工在处理人物动态、光影效果和环境氛围时所采用的独特技术策略。我们还将对比分析使用羊毛和丝线在表现肌肤质感和织物垂坠感上的技术差异。 第四部分: 近代工业化对织锦工艺的冲击与转型 工业革命对传统手工织锦行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本章不描述具体的工业图案,而是聚焦于“机械化提花的原理与影响”。重点分析雅卡尔提花机(Jacquard Loom)的发明,其背后的二进制思想如何彻底改变了图案的记录、存储和再现方式。 我们将探讨这种技术飞跃如何使得复杂图案的复制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得原本只属于王室和教会的“织锦艺术”开始渗透到更广泛的阶层。这种普及带来了艺术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传统手工织工在坚守工艺的同时寻求新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工业化织物开始探索新的材质组合(如引入人造纤维的早期尝试)和标准化设计语言。本书将分析这种技术驱动下的审美趋势转变,而非罗列最终产出的设计图样。 第五部分: 现代设计语境下的织锦语言重构 在20世纪及当代,织锦艺术挣脱了叙事和装饰的传统束缚,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探讨的是“结构本体论与抽象表达”。 现代艺术家们如何有意识地“暴露”织物的编织结构?他们如何利用不同粗细、不同光泽的纱线,在织物表面创造出非具象的光影变化和触感体验?我们将分析当代纤维艺术家如何将织锦视为一种三维雕塑媒介,探讨现代织物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其孔隙率、悬垂性和反射率来重新定义室内环境。研究的重点是其“材料的纯粹性表达”,即回归到经纬交错这一基本行为本身,而不是关注其承载的具象符号。 本书旨在为研究者、设计师和艺术史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织锦技术、历史演变及其跨文化意义的框架,它是一部关于工艺、技术与文化互动的高级理论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仿古的宣纸质感,触感温润细腻,中央的烫金纹饰虽然简约,却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厚实且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个图例的展示都留有足够的留白空间,使得原本密集的图案元素得以呼吸,整体视觉感受非常舒适。装订方面,采用了精装骑马钉结合的方式,确保了翻阅的顺畅性和书籍的耐用性,即便是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也能经受住考验。虽然我更关注内容本身的实用性,但不得不说,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制作工艺上的精良程度,已经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这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也反映出出版方对文化产品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外在形象与其内涵是相得益彰的,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尤其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查找特定风格图案的设计师来说,它的检索系统简直是神来之笔。目录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不再是简单的按时间或地域划分,而是巧妙地采用了“意象分类法”,比如将所有与“自然元素”相关的纹样集中在一起,再细分到“花卉”、“禽鸟”、“山水”等,这种分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当我需要灵感时,不再需要大海捞针般地翻阅,只需锁定几个相关的类别,就能迅速找到具有启发性的范例。更值得称赞的是,很多纹样旁边都附带了简短的文化背景注释,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人理解其核心的寓意和可能的应用场景,这种知识性的补充让图案不再是孤立的美学符号,而是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这对于需要理解设计语境的从业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增值服务。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仔细比对了其中几个较为复杂的传统纹样,发现即便是那些极其细微的勾勒线条和色彩过渡,都被忠实地还原了出来。这对于研究纹样工艺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图案的精髓就在于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比如宋代瓷器釉下彩的晕染效果,或是清代刺绣中盘金线的处理手法。这本书显然采用了高精度的扫描和印刷技术,确保了视觉上的“保真度”。我发现,在一些涉及对称性和几何构图的例子中,其精确度几乎无可挑剔,这为我进行数字化复原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基准。这种对‘真实’的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视觉档案资料,这种对待知识的认真态度,令人由衷敬佩。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艺术爱好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如同一个精心策划的视觉盛宴,将跨越千年、地域迥异的精美图案汇聚一堂,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话。我尤其喜欢它在并置不同文化风格时所产生的张力与和谐,比如相邻的两个版面,一边是极简的日本家纹,另一边却是繁复的巴洛克洛可可装饰,这种强烈的对比反而凸显了各自的风格特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审美边界。我常常会花上一个下午,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这些图案的韵律和结构之中,感受古人如何将生活哲思、宇宙观念,乃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练成一个个永恒的符号。这本书成功地将“知识的查阅”提升到了“审美的沉浸”层面,是一种极佳的放松和灵感激发的方式。

评分

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有些担心,担心它会陷入那种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大而全”的工具书陷阱。然而,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它在收录范围上的广博与在深度挖掘上的独到见解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已知的、广为人知的经典图案,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对小众、但极具地方特色或时代印记的“遗珠”。例如,其中有一组关于某个特定少数民族服饰上的几何符号的解读,就非常深入且具有地方志的价值。这种愿意探索边缘和细微之处的编辑思路,使得这本书的知识密度远超同类产品。对于一个渴望在设计中寻求差异化和独特性的专业人士来说,这些“意料之外”的发现,往往才是最宝贵的灵感源泉,它激发了我去追溯这些图案背后的历史流变与地域性差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