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
定价:79.00元
作者:张箭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0304188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合广大历史学者、农史学者阅读;也适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餐饮烹调师、民俗工作者、农林院校大学生等购买和阅读。
内容提要
在中文文献方面,有许多古籍和现代文献。研究深入精湛是本书的第二大优点,具体情况请审阅所附样本篇章(金鸡纳与疟疾相克--金鸡纳发展传播史)。第三大优点是图文并茂。所附插图图片主要是中外古人、近代之人所绘之历史图画,并有说明和考证;小部分才是现代的图画或照片。第四大优点是行文流畅优美。第五大优点是适应面读者面广,适合广大历史学者、农史学者,也适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餐饮烹调师、民俗工作者、农林院校大学生等购买和阅读。本书写了玉米、甘薯(番薯)、马铃薯(土豆)、辣椒、番茄(西红柿)、花生、向日葵(葵花)、、美洲棉花(陆地棉)、木薯、橡胶、可可、咖啡(咖啡原产于黑非洲,但也是在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传开的)、南瓜、菜豆-四季豆、菠萝、豆薯-地瓜、金鸡纳、,共十九种比较重要的美洲产作物在世界上的起源发展传播史,也写它们在华的发展传播影响文化等。是一本以世界农史为主,兼顾中国农史的专著。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作者1955年生于成都市,男,汉族。九三学社成员。四川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2008—2013)。主治世界史、中国中古史、中西交通比较交流、中外农史等。初通英、俄、日、拉丁语。著有《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世界大航海史话》、《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主编暨主撰)、《郑和下西洋研究论稿》(上下册),译有《清末近代企业与关商关系》(二人合作)。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化”的宏大议题,只不过它聚焦于一个我此前略有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食物的流动。在我以往的认知中,新大陆的发现,更多地被描绘成金银珠宝、香料、甚至是疾病的交换,而农作物的重要性,往往被淹没在这些更“戏剧性”的事件之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玉米、土豆、番茄、巧克力等这些我们如今餐桌上随处可见的食物,是如何从遥远的美洲大陆,一步步征服世界各地人民的味蕾和土地的。这个传播的过程,想必是充满艰辛和传奇的。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它们在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和演变?更令我好奇的是,这些“新大陆来客”究竟对它们所到达的社会产生了何种深远的影响?是单纯地丰富了食物种类,还是引发了人口结构的变迁,经济的转型,甚至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去观察这些农作物的传播,同时又不失宏观的视野,去审视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这个概念。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它所承载的知识量。一个关于“新大陆农作物传播和意义”的宏大课题,势必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科学数据以及严谨的论证。我曾涉猎过一些关于地理大发现的书籍,但往往侧重于政治、军事或探险家本人的故事,对于农作物这种“沉默的革命者”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实的证据,揭示玉米、马铃薯、番茄、辣椒、可可等作物是如何从美洲走向世界的,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变迁。例如,马铃薯最初在欧洲被视为毒药,后来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食,甚至拯救了无数饥民?番茄在传入欧洲初期,也曾被误认为是观赏植物,它的普及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书中是否会涉及不同地区对于这些农作物接受程度的差异,以及这种接受过程如何受到当地文化、气候、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历史进程梳理清楚,让我对农作物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无形的力量”的思考。农作物,虽然看似平凡,却拥有改变历史的巨大能量。它们不像刀剑枪炮那样直接,却能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新大陆农作物对不同文明产生的影响。例如,马铃薯的引入,是如何在欧洲引发农业革命,从而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的?玉米在亚洲和非洲的传播,又如何改变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和人口增长模式?书中是否会对比不同地区在接受和利用这些农作物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农作物的传播,是否也伴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或者对某些传统农业模式的冲击?作者在阐述其“意义”时,是否会兼顾其积极和消极两面,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 nuanced 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那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食物,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而复杂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给人一种厚重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本身就对历史上的物种交流和全球化进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新大陆农作物”这个词语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想象一下,那些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完全不为人知的作物,如何跨越重洋,最终改变了世界的饮食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这本身就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史诗。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种传播的过程,是循序渐进,还是伴随着战争、贸易和殖民的波澜?那些最早接触并传播这些作物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具体的航海路线、贸易港口,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民间传说?“意义”这个词更是引人遐想,它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意味着全球粮食生产的巨大飞跃,人口增长的可能,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亲眼见证这些“外来者”如何在新大陆落地生根,又如何征服旧大陆,最终融入人类文明的血脉。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传播”和“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在我看来,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而这两者之间,一定充满了无数令人着迷的细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新大陆农作物是如何被发现、采集、驯化,以及它们如何在早期航海者的手中,伴随着每一次远航,一点点被播撒到世界各地。这其中,一定充满了许多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是偶然的馈赠,还是有意识的推广?是简单的交换,还是伴随着殖民扩张的无奈?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的实例,比如哪些探险家、商人,甚至是普通的水手,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而“意义”部分,我则希望能够深入挖掘这些农作物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不仅仅是粮食供应的增加,更包括对人口分布、城市发展、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甚至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影响。比如,番茄在意大利菜中的地位,辣椒在亚洲美食中的重要性,这些是否都与它们的传播和意义息息相关?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一张由农作物编织而成的、连接古今、贯穿全球的宏大叙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